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235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1课 蒙昧中的觉醒

学习本专题,一是要明确各个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掌握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二是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三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思想,理解思想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

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理解和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

(重点)

2.掌握智者学派的主张。

(重点)

3.掌握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

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2)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性质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言论特点

(1)言论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2)注重实利。

(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4.代表人物

普罗塔戈拉,其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5.影响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运动因此被认为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概念阐释]

“人文精神”

它是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将其发扬光大。

也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思考古希腊“神的人格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古希腊主  古希腊神话 

神宙斯像  中诸神雕塑 

提示 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2.(教材第100页学习思考)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

黑格尔说:

“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提示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怀疑神灵,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同意。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地位: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

(1)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认识你自己”和“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3.评价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他以死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思维点拨]

“美德即知识”的意思并不仅限于肯定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这句话中的“即”表示“等于”,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他有哪些重要思想,有何意义?

提示 

(1)思想:

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2)意义: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进一步发展了智者学派创立的人文精神;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4.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何异同。

提示 

(1)相同点:

都关注人的道德,注重教育。

(2)不同点:

孔子主张“仁”,即人与人之间有差等的爱;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维护等级制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是人自身理性的体现,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维护民主制度。

三、斯多亚学派的思想

1.代表人物

创始人是芝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及哲学家塞内卡是其代表人物。

2.思想主张

(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3.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主题一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1.普罗塔戈拉的思想主张

史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画线部分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怀疑的态度,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反映出当时人类意识的觉醒。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什么主张?

有何进步意义?

提示 主张:

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意义: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苏格拉底的思想

史料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这段史料给出了苏格拉底两个重要的主张,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反映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升华。

 

(1)史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为什么提出这些主张?

提示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2)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提出上述思想主张是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

政治观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道德观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

主题二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先哲思想的比较

1.苏格拉底和孔子对“人”的认识

史料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②“仁者,爱人。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①指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一个人有思想力,才知道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正确地思考。

②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据史料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

其目的有何不同?

提示 共同点:

都关注人,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不同: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

2.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比较

史料 “①美德即知识。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②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①②指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美德与知识是相通的。

 

(1)据史料分析,在对人性的认识上,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是什么?

其达成方式各是什么?

(2)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先哲在人文主义精神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相同点:

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孟子主张“性本善”,二者都强调善是人的天性。

方式: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2)①政治:

雅典盛行民主政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君主专制形成时期,人的地位较低。

②经济:

雅典工商业发达,人们人身较为自由;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压抑了人的自由。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

主张

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美德即知识”;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和个人品性的修养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人的理性和教育。

2.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目的是重建城邦公德。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形成的政治因素是(  )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地形成

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思想出现的政治保证: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平民地位提高。

故选D。

2.“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

A.言辞和结论大胆、惊世骇俗

B.否定绝对权威,敢于创新

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过分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答案 D

解析 由“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可以看出智者们过分追求功利,故D正确;A、B、C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3.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观点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

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

C.理想主义D.现实主义

答案 B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4.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历史资料时,发现一位古代哲学家提出了“Virtueisknowledge”的哲学命题。

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

A.Confucius         B.ZhuXi

C.Socrates          D.Plato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英文“Virtueisknowledge”的汉语意思是“美德即知识”,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对照选项,A项为孔子,B项为朱熹,C项为苏格拉底,D项为柏拉图。

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 D

解析 孔子强调“礼”,即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制盛行的时期,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比较,A、B、C三项是两人的相同点。

[基础达标]

1.(2018·辽宁高二检测)智者之所以能够有偿传授知识和技能,是因为有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能言善辩素质的市场需求。

该市场需求能够存在是因为(  )

A.雅典海岸线曲折,商业发达

B.雅典人热衷于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

C.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D.雅典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答案 D

解析 因为雅典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而民主政治生活中基本的程序就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这就产生了提高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