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560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Documentserial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

主题分类:

组织机构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11年4月14日

名称: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号:

主题词: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沧州市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

以国务院《纺织服装业振兴规划》为契机,结合沧州纺织服装业发展基础、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支柱带动三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棉纺资源、市场信息等三大突出优势,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工业园、产业链、企业群三大支撑,皮毛、纺织、服装三大支柱的外向型沧州纺织服装业发展格局。

基本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纺织工业,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和化纤,壮大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档;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发展目标

继续抓好“中国裘皮之都”基地建设,引导纺织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提升纺纱、织造和服装加工技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到2015年,纺织服装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纺织规模达到252万锭,年产纱27万吨,织布13726万米,服装13200万件。

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发展纺纱织布、皮毛制品、加工贸易三大领域产品。

  以发展加工贸易和打造企业品牌为突破口,带动和提升纺纱、织造、服装加工技术、产品结构和产品设计开发全面升级,缩小与省内及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纺纱织布:

运用现代纺纱、织造、印染技术,基本实现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

重点开发和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度纯棉织物、高档缝纫线、高档布料、特宽幅家纺和装饰用布等中高档纺织品及适销对路的低档纺织品,形成一批省及全国名牌拳头产品。

---皮毛制品:

运用特种养殖技术、现代鞣制和硝染技术、现代设计和加工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高中档时装化、多功能化裘皮服装、个性化裘皮饰品(毛皮饰边产品)、高档裘皮及裘皮半成品等,形成几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稳固俄罗斯、欧美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和国内市场。

 ---加工贸易:

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和生产面向中东市场的服装加工、面向欧美市场的家纺产品加工等,注册和培育自有品牌,不断拓展加工贸易领域。

(二)选育一批支柱企业。

结合沧州纺织服装产业组织特点和发展基础,要把沧州纺织服装业做大做强,必须大力实施支柱培植计划,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推广适用技术,提升工艺水平,通过联合、购并、租赁等方式,实现支柱企业的前后向带动和横向联合辐射,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能力。

---纺织业:

重点扶植肃宁天虹纺织有限公司(肃宁)、力科纺织有限公司(东光)、汇通纺织有限公司(东光)、华兴纺织有限公司(东光)、银龙纺织有限公司(东光)、华远纺织有限公司(南皮)、越隽纺织有限公司(吴桥)、经伦纺织有限公司(泊头)、河北福帆纺织有限公司(海兴)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

---服装业:

重点培植泛美服装(献县)、华大针织(青县)、益华毛衫(青县)德育制衣(青县)、威达制衣(青县)、永兴制衣(青县)、天骄服饰有限公司(泊头)小喜蝶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肃宁)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尽快选育发展成沧州外贸服装领域的支柱企业。

---皮毛业:

重点培植重点培植华斯集团(肃宁)、肃昂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河北博丹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天虹纺织有限公司(肃宁)、鹏宇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天龙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华盛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和盛华裘革制品有限公司(肃宁)、库氏皮草有限公司(肃宁)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沧州裘皮服装领域的支柱企业。

(三)发展几条特色产业链。

结合沧州纺织服装业发展优势,找准市场定位,选准发展方向,做大优势环节,消除瓶颈制约,在支柱企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下,谋划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支撑,相机适度延伸产业链,依靠产业链推动企业聚集和企业间配套联合,形成几条特色明显、具有竞争优势的外向型产业链。

---裘皮制品产业链:

依托肃宁尚村皮毛城和华斯集团、博丹皮革、天龙皮草等支柱企业,构建完善“养殖→市场(生皮、熟皮、半成品交易)→初加工(鞣制、硝染等)→裘皮制品深加工(裘皮服装、饰品等)→市场(裘皮制品交易与流通)”产业链。

加大支柱企业技改力度,在熟制、硝染、色泽、款式和皮革两用等方面实现技术新突破,促进沧州皮毛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低中档产品向高档产品转变。

改进裘皮服装、裘皮饰品等裘皮制品生产工艺,并通过委托设计、自主设计等途径,提高支柱企业高档裘皮服装设计能力和生产加工能力。

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和养殖基地,皮毛硝染中心等项目及配套项目大型污水处理厂,实现沧州裘皮制品产业链向上游延伸;通过华斯、库氏、博丹等皮毛制品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裘皮制品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完善市场网络和销售渠道,促进尚村皮毛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沧州皮毛制品企业的国际国内市场开拓能力。

---外贸服装产业链:

依托益华毛衫、泛美服装、永兴制衣等支柱企业,发展完善“纺纱→织造→染整→外贸服装加工→外贸”产业链。

重点是提高支柱企业的服装自主设计能力,改进生产工艺,使沧州外贸服装业具备承接外商各种档次服装加工订单的能力,并在目标市场联合建立销售公司,整合外贸资源,拓展国际营销网络,不断拓展服装加工贸易的产品领域和市场领域,提高沧州外贸服装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纺纱织布产业链。

依托沧州棉花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以扎花—纺纱—织布—高支纱纺织产业链,主要以吴桥越隽纺织、东光力科纺织、泊头华远纺织等为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是引进和推广应用多纤维混纺及新型绿色印染技术,在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产品系列及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向绿色家纺和装饰布领域拓展,提高产业深加工能力和产业链附加值。

保障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

制定促进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是建立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金。

对符合产业政策、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引进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奖励的力度,优先支持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

三是在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时,对纺织服装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研究设立市创名牌专项基金,扶持、奖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五是制定与整合有关的政策,如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搬迁企业资金补偿优惠政策;退城入园、土地使用、出让、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技改扶持奖励政策;制定纺织服装行业鼓励发展、限制、淘汰产品指导目录等。

(二)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县市区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项目的研究谋划,认真分析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特点、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制定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支撑规划。

通过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项目实施,引导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三)实施科技、信息化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依托华斯、博丹等企业形成的具有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创新能力,带动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服装业,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

三是鼓励企业推广信息化管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CAD、CAM等的应用普及率。

四是依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特别是京津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

五是组建沧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的协会,从发展导向、人才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信息沟通、规范经营秩序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是拓宽培训渠道,聘请国家知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提高经营者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

二是采用“派出去,请进来”方法,提高纺织服装产业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是在培养使用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吸纳社会科技人才的力度,促进人才流动,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是在行业协会内建立人才信息库和管理机构,掌握现有人才、挖掘外地人才、培养未来人才。

搞好人才团队建设的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是建立人才长效培训机制,疏通各类人才培训渠道。

市、县、企业要有培训机构、场地、规划和相应经费,与大专院校和有关部门建立联系,疏通拓宽培养、深造人才的各种渠道。

六是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各类专家、各类人才实施奖励。

(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项目建设关系产业发展的速度,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举措。

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实际,下大力量谋划一批市场预期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配套、产品延伸、市场对接项目,适时待机而上。

继续对重点前期项目采用“四专管理”制度和“跟踪管理”制度,努力推进前期项目进展;继续对重点在建项目实行“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和“封闭运行”管理。

(六)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利用市场、经济,辅之以行政手段,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纺织产品的生产。

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关于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设备,关停或取缔一批重污染企业,为新兴纺织产业的发展腾出资源和空间。

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