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595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XXXX年6月,中央把XX县确定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重点支持县。

XXXX年初,黄小晶省长专门针对XX县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作作出了“数字办应会同组织部门把这件事办好、扩面”批示。

为此,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已把XX县确定为福建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县。

XXXX年2月XX县被列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试点期限3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指示,充分利用好XX县作为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的政策优势,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推动技术创新及体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符合XX县信息化发展的“应用、整合、融合”模式。

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省、市信息工作文件精神,现结合福建省XX县地域特点,县情实际,特制订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一、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

(1)电信通信网络覆盖情况。

电话网方面:

农村电话总数用户9.5万户,普及率为19部/百人,行政村通话率达100%(其中3个行政村为无线接入方式),自然村通话覆盖率为95%。

宽带网方面:

全县建有模块、接入网机房97个,光缆长1000多公里,覆盖所有乡镇,实现乡乡能上网;宽带到达行政村283个,覆盖率83%。

(2)手机通信网络覆盖情况。

移动网络方面:

移动光缆总长度为700公里,行政村覆盖285个,覆盖率为93.2%,移动网络手机用户8万户。

联通网络方面:

全县现有基站133个。

(3)广播电视网络覆盖情况。

截止XXXX年底,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0%和99.19%。

境内拥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微波传输线路35公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线路2870公里(其中光缆线路480公里)、卫星地面接收站200多座;所有乡镇和42%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实现联网,用户4万余户;1996年至XXXX年共实施105个“村村通广播电视”项目建设。

(4)电脑、局域网络覆盖情况。

全县所有22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组建了局域网,全县共有电脑达10000台,其中,平均每个乡镇机关拥有电脑18台,每个村有1.5台,农民每百人平均有2台。

2.硬件平台建设

XX县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已投入设备情况如下:

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

投入资金

XX县电子政务网工程

1.网络中心基本配置:

服务器8台,交换机4台,防火墙2台,路由器,视频会议设备3套,UPS、打印机各1台

2.140个以上县直部门基本配置:

交换机、计算机各1台

3.22个乡镇基本配置:

交换机、计算机各1台,视频会议系统2套

1100万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

1.22个乡镇扩展型接收点基本配置:

投影仪、电视机、交换机、UPS各1套,电脑10台

2.333村级接收站点基本配置:

投影仪、计算机、交换机、UPS各1套以上

3.中心机房,基本配置:

刀片服务器12台、交换机、防火墙、UPS、卫星接收系统、软件系统等。

1200万

XX县教育城乡网工程

1.教育城乡网络中心基本配置:

服务器4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各1台,软件系统和相关资源各1套

2.全县9所高中,基本配置:

200台计算机(共1800台),投影仪、背投电视、交换机各1台,校园网

3.全县21所初中,基本配置:

70台计算机(共1470台),投影仪,背投电视、交换机各1台,校园网

4.全县88所完小及初小,基本配置:

30台计算机(共2640台),背投电视1台,校园网

5.全县121所教学点,基本配置:

2台计算机(共242台),电视机、DVD影碟机各1台

3230万

合计

4510万

3.网络平台建设

(1)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在福建省政务网纵向骨干网建设中,XX县作为纵向第三级节点已配置了一台cisco3640路由器和一台catalyst3524交换机作为为政务网XX县接入节点。

目前全县所有科局、乡镇共169个节点均已接入数字福建内网平台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

全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接收站点共357个,实现了所有乡镇有网络教室,村村有电脑、大部份村通宽带的良好环境。

同时建成网络中心,开通“XX红古田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建成“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远程教育平台。

(3)XX县教育城乡网

已建立覆盖全县所有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4、软件平台建设

(1)“中国XX“网站群平台

采用“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的建设模式建成统一的综合门户网站群平台,作为提供公共政务服务的总平台、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加强政府和社会、政府及公众、政府及企业沟通的桥梁,提供政民互动交流的平台。

(2)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系统

是落实中央开展大规范干部培训精神,拓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弥补干部教育资源不足,缓解工学矛盾而建立的网络系统。

系统由学员登陆、学习超市、干部培训、数据查询块、学员服务、教学管理等模块组成,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功能。

(3)政府信息公开系统

按照各级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各级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工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中社会公众关心的服务事项进行公开的发布,并提供政务事项网上免费查询,而建立的网站政务事项网上服务平台。

(4)网络分解及督查系统

全县任务分解及督查部门将全县各项工作任务通过政务内部网络系统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规定时限通过系统反馈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并对超时未办结转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督办和效能措施处理,从而推动工作落实的管理系统。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意义

1.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7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及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以“立足现有资源,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应用层次,有效发挥作用,为农民服务”为指导思想,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关注公众、重在应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有效整合,分类指导、层次推进”为工作原则,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整合全县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农民群众能方便得到实用的需求信息;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普及,逐步使XX县形成全方位、多形式信息化手段全面发展的局面,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到农村信息化的实惠,享受农村信息化的成果”,以信息化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为XX县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战略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使XX县成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县。

2.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加强领导,打破部门界限,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

各单位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考虑,按照全县的统一规划,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年度的阶段计划,报县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在预定的期限内逐步组织实施。

(2)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推进全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支持,要有政策倾斜,大力增加投入,推动全县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更离不开市场,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管理,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共建共享、标准统一。

协调各涉农部门有组织的开展工作,健全项目申报制度,建立标准化体系,逐步规范各单位信息化发展进程。

把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从全局出发,打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相互协调、互补互利;整合资源,力避重复建设。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优势。

(4)突出重点、效益优先。

坚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以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结合实际,抓几个有成效的重点项目,以需求迫切、见效快、影响大的领域或环节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改造、补充、完善、发展。

在适当的范围内,减少硬件投资,增加软件投资,加大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力度,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3.目标意义

(1)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加强统筹协调,引导联合建设;积极推进电信、广电及计算机网络“三网融合”的融合互补和资源共享;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完善信息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

(2)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

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统一管理体系。

在县内各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共享和整合各部门现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不断开发和推进应用。

(3)促进信息技术应用。

以需求带动应用,应用促进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服务,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抓好农村信息化、数字社区和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应用工程。

(4)加快构建信息化发展环境。

加快信息化法规的宣传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统一、规范、透明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和保证信息化建设及经营的市场规则,依法规范信息市场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和有序的市场竞争,鼓励信息化投资和信息消费,营造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倡导观念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鼓励机制创新,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充足高效的多元投入机制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我县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正是以加快农村信息化的进程,最终促进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为目的进行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加快信息产品及技术的应用普及,推进应用开发、内容提供及信息服务链条的健全和持持发展,解决农民支付能力及信息服务企业经营水平的矛盾,挖掘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通信、数字电视及互联网接入的潜力资源,并在高度互联互通、高度资源整合、高度信息共享和高度灵活资费基础上,将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从观念上改变农民,从知识上提高农民,从手段上武装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一)建设目标

XX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充分利用XX县已建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将所有应用系统都建立在统一平台之上,且涵盖各部门、乡镇,以提高党委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

我们结合实际提出,到2010年建设有XX特色的农村信息化的目标,要重点考虑到一个体系,三个服务中心,五个统一,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推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XX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定位为:

●一个体系:

以公众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

●三个服务中心:

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中心,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五个统一:

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统一的外网安全接口,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统一的数据交互标准,统一的信息门户

●多元化的服务手段:

客服,短信,INTERNET,电视网,广播网,视频会议,虚拟传真

●商务发展:

推动企业、农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形成数字社区。

●阶段建设:

由于项目总体建设历经时间较长,对项目进行分阶段建设是非常有必要

●最终目标:

实现一个系统平台多种业务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