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555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docx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

一、名词解释

1、内源性凝血

2、血液凝固

3、PT

4、APTT

5、TFPI

6、原发性纤溶症

二、选择题

(一)单向选择

1、不属于凝血酶的作用是()。

A.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B.激活因子ⅩⅢ

C.加速因子Ⅶ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D.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E.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

2、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物质存在

E.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

3、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4、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A.由因子Ⅲ发动

B.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C.不需要钙离子参

D.需要因子Ⅶ参与

E.由因子Ⅴ发动

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抗凝血酶Ⅰ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氯化钠D.肝素

E.白蛋白

6、使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外源性的ADPB.血小板内的cAMP

C.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D.外源性的cAMP

E.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的ADP

7、下列凝血因子中,除哪个外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A.因子ⅡB.因子Ⅸ

C.因子ⅩD.因子Ⅺ

E.因子ⅩⅢ

8.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

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

9.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0.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

C.凝血酶D.肝素

11.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12.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13.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ⅣD.因子Ⅹ

14、下列哪项不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A、血管壁结构异常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

D、血友病E、血管性血友病

15B型题

A、出血时间测定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C、血小板无关免疫球蛋白测定D、凝血时间测定

E、血浆纤维蛋白肽测定

17、了解内源性凝血系统()

18、用于ITP的诊断()

19、用于VWD的诊断()

20、了解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

C型题

A、血管性血友病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2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22、出血时间延长()

2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

24、凝血时间延长()

A、血友病甲B、血管性血友病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25、APTT延长()

26、PT延长()

27、BT延长、血小板代数增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ITPB、SLEC、AAD、TTPE、慢粒白血病慢性期

16、下列哪项血块收缩试验不减低:

()

A、ITPB、ⅩШ因子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红细胞增多症

E、多发性骨髓瘤

(二)多项选择

1.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Ca2+B.5-HT

C.ADPD.ATP

E.肾素

2.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柠檬酸盐B.抗凝血酶I

C.肝素D.维生素K

E.抗凝血酶Ⅲ

3.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

C.红细胞核逐渐消失D.红细胞核变大

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

4.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是()

A.除掉纤维蛋白原B.除掉血浆中的Ca2+

C.增强肝素的抗凝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

E.阻断凝血酶激活因子Ⅹ

5.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C.形成止血栓

D.促进血液凝血

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6.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Ⅻ

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

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

D.许多环节有Ca2+参与

E.不需因子Ⅱ参加

7.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

A.纤维蛋白降解

B.因子Ⅰ降解

C.能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

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

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

8.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应

D.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三、判断正误题

1、内源性凝血过程是由因子Ⅹ激活而开始的。

2、许多凝血因子都是蛋白酶,它们可将肽链分解为很多个氨基酸。

3、血液在试管内发生凝固,这是外源性凝血过程。

4、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与血清中的相同。

5、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6、肝素最主要的作用是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7、血浆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血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8、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9、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止血。

()

10、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Ⅲ启动的,这种因子存在于组织中。

()

11、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Ca2+的参与。

()

12、红细胞凝集后,经振荡不能使细胞彼此分开。

()

13、血小板数量减少,则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

14、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阳性。

()

15、纤维蛋白源时间增加时,凝血时间延长。

()

16、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

17、严重的维生素K缺乏可使PT延长。

()

四、填空题

1、外源性凝血过程是因子Ⅲ和因子______形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的。

2、促使血小板第一凝集时相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是_____源性的___。

3、血小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吸附等生理特性。

4、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______。

5、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_____的参与。

6、机体缺乏维生素K将导致血凝时间______,主要原因是肝脏______形成减少。

7、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______和______。

8、抗凝血酶Ⅲ的主要作用是与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______。

9、肝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抗凝血酶Ⅲ与______的亲合力。

10、在凝血因子中,除和磷脂外,其余的都是蛋白质。

11.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___。

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___。

12.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___。

13.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___。

1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

15.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16.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17.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___和_______。

18、血管的止血作用有、、、。

19、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

2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见于、、、、

、。

五、简答题

1、血小板有何生理特性?

2、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最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有几种?

4、简述正常机体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原因?

5、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

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7、何谓纤维蛋白溶解?

基本过程和意义如何?

8、人体抗凝血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9、DIC的筛选和确证实验有哪些及其判断标准

六、论述题

1、试述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3、试述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

4.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

5.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源性凝血是指参加血凝的全部物质都存在于血浆之中,例如血管内膜损伤或抽出血液置玻璃管内所发生的凝血情况。

2、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3、P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4、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5、TFPI:

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与Ⅶ

a,Ⅹa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它们失活.若TFPI水平降低易患血栓性疾病.其临床意义为TFPI

减低可见于:

严重创伤,广泛手术等,TFPI增高可见于妊娠.

6、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是由于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使它们的血浆水平及其活性降低。

常见于胰腺手术和恶性肿瘤等。

二、单项选择题

1、E2、E3、D4、A5、B6、E7、E8、B9、A10、B

11、D12、A13、C14、D15、E16、B17、D18、C19、B20、A21、C22、C23、B24、D25、A26、D27、B

(二)多项选择

1.ABC2.CE3.AC4.DE5.ABCDE6.ABCD.7ABCD8.ABC9.ABD

三、判断正误题

1.×2.×3.×4.×5.√6.×7.√8.×9.√10.√11.√12.√13.√14、√14、×15、√16、√

四、填空题

1、Ⅶ

2、内ADP

3、粘着聚集释放收缩

4、ADP

5、Ca2+

6、延长凝血酶原

7、抗凝血酶Ⅲ肝素

8、凝血酶失活

9、增强凝血酶

10、因子Ⅳ11.(100~300)×109/L增加

12、血栓止血

13、因子Ⅲ组织中

14、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

15、酶促化学加快

16、抗凝血酶Ⅲ肝素

17、草酸盐柠檬酸钠

18、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系统的激活、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19、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20、因子Ⅷ、Ⅸ、Ⅺ明显减少,凝血酶原重度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五、简答题

1、血小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