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000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docx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化学中考复习20小实验综合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2分)(2018九上·宿州月考)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会吸入超过1/5容积的水

2.(2分)日常生产、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在金属表面除油或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腐蚀    

D.化学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3.(2分)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4.(2分)(2017·天山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液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    

5.(2分)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B.缺氟会引起氟斑牙

C.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之后,常会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D.幼儿缺钙会得佝偻病,缺碘会引起思维迟钝

6.(2分)(2016·烟台)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2分)“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

A.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二、填空题(共2题;共9分)

8.(4分)(2019九上·北京月考)某同学用右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已知: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若要证明这一观点,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A.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B.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因为木条熄灭,所以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5分)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___。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过量的________。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

泥沙、BaSO4、Mg(OH)2、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45分)

10.(7分)(2017·岳阳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D装置用于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现象如图,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外,还因为________.

11.(14分)(2018九上·合肥期中)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②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氧化铜。

【设计实验】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性,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

(3)步骤(3)中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__mL处(填整数)。

(4)步骤(4)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__。

(5)如果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

(6)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7)有同学认为铜丝加热消耗氧气,故测量结果不准确,________(同意、不同意),理由是:

________。

12.(4分)(2019九上·西安期中)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如下图一所示:

(1)白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是________;

(2)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除了隔绝空气外,另外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结论)

对比图一中________(填a、b、c序号)两处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

(4)(实验拓展)

由于图一实验的一些缺陷,有同学设计了图二装置的实验。

图二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5)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图二的一个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三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②白磷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③白磷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已经没有氧气

④白磷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氮气体积分数为78%

⑤只要还有氧气,白磷就能继续燃烧

13.(4分)(2019九上·莱西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再排放,需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于是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空格内容。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1)(提出猜想)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

猜想2:

和________;

猜想3:

和;

猜想4;、和NaOH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请写出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思与评价)

①小昊同学认为上述方案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②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14.(6分)(2019·贵池模拟)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1)探究一:

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

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

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

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

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铜圈加热后________

________

猜想c正确

(2)探究二:

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①炭黑;②________;③炭黑和氧化铜。

讨论交流:

铜丝表面产生炭黑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________

________

猜想③正确

15.(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

他们的结论: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探究二]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

乙同学说:

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

同学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

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

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________,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氯化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蔗糖溶液

(3)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

a、银粉           b、铜粉         c、镁粉

(4)[交流与思考]

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16.(4分)(2017·大石桥模拟)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

(1)①中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若称取固体的操作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偏高的是________,

A.②中将固体倒入烧杯时洒出

B.③中将水倒入烧杯时洒出

C.溶解完全后,转移时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仰视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填空题(共2题;共9分)

8-1、

8-2、

9-1、

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45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4-1、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