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327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校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林西中学【最新】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结束、南北又归统一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0年

2.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

A.东汉B.秦朝C.北魏D.元朝

3.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我国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不包括()

A.黄河B.长江C.珠江D.淮河

4.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房玄龄

C.宋璟、杜如晦

D.姚崇、宋璟

5.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7.唐太宗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8.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少百姓劳役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C.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以残酷诛杀手段对付反对的贵戚重臣;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A.唐高祖李渊时期

B.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女皇武则天时期

10.虽然她流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

12.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

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

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欧阳询

15.唐朝擅长人物故事画,通过《步辇图》记述松赞干布向唐朝请求和亲历史的画家是()

A.阎立本B.颜真卿C.欧阳询D.吴道子

16.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

下列属于唐朝货币的是()

A.

B.

C.

D.

17.现在一些外国人仍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8.“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

A.回纥B.南诏C.吐蕃D.靺鞨

19.唐朝有一位诗人,其诗歌如实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誉为“诗史”。

这位诗人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骆宾王

20.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

二、辨析题

21.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水利工程名称)

(2)上图A.B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___

(3)想一想: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按顺序要经过哪几段运河?

(不能填字母)

(4)此河由谁开通,开通此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京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何,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赞同作者诗中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22.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彀:

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

见下图(大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常在此塔下题名留念。

材料四:

这种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北宋的吕蒙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母子俩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请你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

(2)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

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个皇帝?

此外,唐代对该制度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哪位皇帝?

(3)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之处?

23.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

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你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知道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材料二说的是谁?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5)以上材料和问题说明了唐朝在哪些方面的建树?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朝建立的时间;C项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D项是大运河竣工的时间。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隋朝与秦朝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因为秦朝统一六国,但是持续时间也短暂,统一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市,南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房玄龄、杜如晦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故A符合题意;姚崇、宋璟属于唐玄宗时期的名相,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贞观名相”是解题的关键,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房玄龄、杜如晦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名相。

5.B

【详解】

依据题文材料“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从“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故可排除②。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故选项A符合题意;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任用人才,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启用了敢于直言纳谏的谏臣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唐太宗任用的贤才,人称“房谋杜断”,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贤才。

故选A。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所以,D项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解题时,需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可采用方法: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

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ABC三项都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来确定答案。

9.C

【详解】

依据材料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0.C

【详解】

题干里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文中的“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12.A

【详解】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自陆龟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