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Phyllostachys.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32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9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竹Phyllostachy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毛竹Phyllostachy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毛竹Phyllostachy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毛竹Phyllostachy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毛竹Phyllostachy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竹Phyllostachys.docx

《毛竹Phyllostachy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竹Phyllostachys.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竹Phyllostachys.docx

毛竹Phyllostachys

第六章笋竹

第一节毛竹

一、概述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属于禾本科竹亚科(Bambusadea)刚竹属。

是竹子中最重要的一个竹种。

别名:

楠竹、江南竹(植物名汇)、孟宗竹、茅竹、猫头竹、狸头竹(中国树木分类学,台湾)、苗竹(江西、广东)、苗衣竹(广东)、猫儿竹(福建、浙江平阳)。

为大型竹,秆最高达20米以上,径最粗达18厘米,节间短,壁厚,新秆密被白粉和细柔毛,分枝以下仅箨环微隆起,秆环不明显,箨环被一圈脱落性毛。

秆箨密生棕褐色毛及黑褐色斑点;箨耳小,肩毛发达;箨舌宽短,弓形,两侧下延;箨叶绿色,长三角形至披针形。

叶片相对较细小,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

笋期3-5月。

为我国最主要的笋用与材用竹种。

笋俗称“冬笋”和“毛笋”,可鲜食,又可加工成笋干、笋罐头等。

竹材供房屋建筑、脚手架、挑杠、扁担及各种编织、造纸、竹胶板等用材。

(一)分布

竹子广泛分布于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也就是分布于地球的北纬46o至南纬47o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但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

按地理位置来说,除了欧洲大陆以外,其它各大洲均可发现。

全球竹林总面积约21000万亩,种类超过1200种。

由于大洋的分割,全球的竹类植物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大分布区,即亚洲和太平洋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洲和太平洋竹区是全球最大的竹类植物分布区,具有丰富的竹种资源和巨大的竹林面积。

无论竹种还是竹林面积都占了全世界的80%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子种类已知有39属,500余种。

中国竹子主要分布在秦岭汉水流域以南各地:

湖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广东、广西、湖北、贵州、江苏、四川、重庆、台湾、河南、陕西、云南、海南、山东、山西等20个省区。

全国竹林总面积5686.2万亩。

占全球的27.1%。

毛竹占我国竹林总面积的2/3以上,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经济竹种。

以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省最多,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7%;浙江省现有竹林面积1200万亩,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3.45%,为第四大省。

现有各类竹子加工企业2000多家,生产的竹产品有2000多种,竹业加工年产值达110亿元, 占了全国的1/3。

绍兴市现有竹林面积98.3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8.2%。

其中毛竹86.5万亩,雷(杂)竹11.8万亩。

2003年,竹笋产量达到215910吨,产值64773万元。

竹材产量(采伐)763.6万根,产值7636万元,竹、笋两项合计产值达到7.24亿元,成为绍兴市山区的第一大产业。

(二)生物学特性

毛竹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系有花高等植物,它的生长遵循有花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又有不同于其它植物的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1、毛竹生长发育特点

(1)毛竹的生长只有初生生长,没有次生生长,形态生长在短期内一次完成;

(2)竹秆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

(3)因开花周期长,繁殖传播主要依靠营养体分生实现;

(4)地下茎具横向地性,既是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又有强大分生繁殖能力。

2、毛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

(1)形态特征 

毛竹为散生型竹种,地下部都有竹鞭。

由竹鞭上的侧芽发展成竹笋,竹笋长成竹株,称为竹。

竹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供给鞭和根,所以笋鞭和竹之间关系可概括为:

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

毛竹地下茎叫竹鞭,是由节和节间组成,节间短,表面光滑坚硬,除基部几节外,每节都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亦可发育成新的竹鞭,但在未分化前,笋芽与鞭芽基本无区别。

毛竹竹鞭的生长靠鞭梢(又叫鞭笋),鞭梢是竹鞭的先端部分,为坚硬的鞭箨所包被,尖梢如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竹鞭在土中横向伸展,时起时伏呈波浪状。

在疏松肥沃的土地中,一年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米,方向变化不大,起伏扭曲也小。

行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

而在土地板结石砾过多,干燥瘠薄或杂灌丛生的地方,土中阻力大,水肥条件差,鞭梢生长慢,起伏扭曲也大,经常断梢分岔,行鞭畸形短缩,芽瘦,根少,抽笋成竹也矮小孱弱,材质低劣。

一部分营养充足的侧芽可发展成笋。

冬季鞭梢停止活动,到第二年初夏新竹枝叶展开后,竹鞭开始活动,抽出新鞭。

新鞭淡黄色,组织不充实,第二年以后鞭中养分增加,一部分侧芽肥大成笋芽。

毛竹第三年开始产笋,之后连续3年是产笋的盛期,以后鞭逐渐衰老,肉黄色变成棕色到褐色,发笋逐年减少,直到不能发笋。

毛竹每两年换一次叶,换叶当年出笋少,成为小年,换叶后新叶茂盛,光合作用强,积累养分多,竹鞭营养好,形成笋芽多,次年出笋多成为大年。

这是竹笋大小年的主要原因。

(2)生长习性 

竹是热带、亚热带原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我国南方温度高、雨量多,适合毛竹生长。

毛竹的竹鞭分布在较深的土层下,冬季不易受冻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竹鞭的伸展,笋芽的形成,竹笋的膨大以及笋出土后长成新竹,必须有大量水分和养分供应。

开春气候转暖,就有大量春笋出土。

倘若土壤过干,则出笋少而生长慢,已出土的一部分笋因缺水而干瘪死亡,称为“干退”。

有些笋在出土前死亡,成为“闷头退笋”。

干旱抑制竹的营养生长而促进生殖生长,当大旱之后常会出现大片竹林开花。

在散生竹种中只有毛竹是2年换一次叶的竹种(而且换叶期与出笋期同步,这是竹笋大小年的主要原因),毛竹地下茎的生长可分为分化期、越冬期和萌动生长期。

可用下列模式表明:

表6-1大小年毛竹林物候生长模式示意表

孕笋期越冬期出笋长竹期换叶期孕笋期

地下生长期

月份

9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

竹鞭生长竹鞭越冬—鞭芽萌发竹鞭生长竹鞭越冬—鞭芽萌芽竹鞭生长

根据生长时期的不同,笋可分化成冬笋和春笋。

地下茎上的芽在秋季已开始萌动膨大,因冬季气温低,停留土中就成冬笋。

春季气温与湿度增高,笋芽出土生长,就成春笋。

3、竹笋生长的特性

竹笋在地下形成后,当旬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出土,3月到4月前后出土最盛,到5月上旬基本结束。

毛竹植物体内维管束没有形成层,故在新竹长成后,竹株的干形生长结束,高度、粗度和体积不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只是组织变老,干物质增多,力学强度增大。

竹笋生长自基部开始,总是笋箨生长,继而是居间分生组织逐节分裂伸长,推动竹笋上移,穿过土层,长出地面。

竹笋出土前的生长,以加粗生长为主,节数也已经形成,以后竹子的粗度也已决定,出土以后将不再增粗,则以高生长为主,也就是节间的生长。

竹笋出土初期,每天生长量只有1-2厘米,以后逐渐加快。

到了生长高峰期,生长量一昼夜可达1米左右,最后生长速度又由快而慢,以至停止。

竹笋从出土到新竹长成约需1-2个月。

竹笋味道鲜美,除了含有粗纤维外,富含有1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对维持人体健康关系重大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

毛竹的春笋于早春蔬菜供应淡季(3-5月前后)上市;鞭笋于(5-11月份)上市;而冬笋于(12-2月份)上市;对丰富市场起重要作用。

二、毛竹林的经营

全球的竹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与25亿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年产值近50亿美元的产业。

如此规模的产业必须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先进的营林及加工利用技术作为可靠的后盾。

同时,还必须有不断探索创新的科学技术研究作为其强有力的先导。

毛竹林的经营,关键是改善竹林生长条件和调整竹林的合理结构。

改善竹林生长条件即改善竹林的土壤和水肥条件及加强竹林病虫害的防治;调整竹林的合理结构即包括调整竹林的组成,保持合理的立竹量和龄级结构,叶面积指数等。

不同类型的竹林要求不同的生长条件和林分结构,只要抓住这两方面,竹林的经济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但毛竹林的经营必需从营造林开始。

(一)毛竹林的营造

毛竹造林种类有:

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蔸造林、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

其中:

移竹造林在生产上应用最广。

我市发展毛竹生产,毛竹以鞭根诱导为主。

造林一般采用移母竹造林或鞭节育苗造林,但鞭节育苗造林要发展成高产竹林,速度慢,因此生产中通常采用移母竹造林。

1、造林地选择

以选择坡度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要求微酸至中性。

盐碱土、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1)气候条件

我国长江以南至南岭以北地区,是散生竹类分布的中心区。

在这一地区,气候条件一般都适于毛竹生长。

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地区,为毛竹分布和引种的北区。

在北区内,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长季的干旱和冬季的严寒。

在北区发展毛竹林,要选择春、夏降水量大,背风朝南的地方。

南岭以南至南海之滨,为丛生竹分布区和毛竹引种的南区。

在南区,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夏季的烈日和夏、秋的台风。

在南区发展毛竹,要选择背风朝北的地方。

 

(2)土壤条件

毛竹生长快,有强大的地下系统(竹鞭、竹根)。

因此,要求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

毛竹在碱性土上生长不良,要求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壤土,pH4.5-7为宜。

地下水位在l米以下为宜,过高不利于竹鞭生长。

过于粘重瘠薄的红壤上、黄壤土以及盐碱土等,对竹子生长不利,一般情况下不宜发展毛竹林。

(3)地形条件

在同一地区,往往因地形的变化而引起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

所以,造林选地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宜的地形条件。

在毛竹分布的中心区,最好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

在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容易积水的平地、洼地等,均不适宜毛竹的生长。

在毛竹分布和引种的北区,最好选择海拔600米以下的背风朝南的山谷、山麓地带。

因为南坡比北坡日照强,冬季温度高,有利于毛竹防寒过冬。

在毛竹分布和引种的南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背风朝北的山谷、山麓地带。

 

2、整地

整地是毛竹造林的重要一环。

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和成林速度,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

造林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1年的秋、冬季进行。

造林整地可分为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

(1)全垦整地

包括清理林地、全面开垦和挖掘定植穴3个工序。

造林地上如杂草、灌木丛生,全面开垦前必须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的方法是:

①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烧柴困难地区,可砍除杂草、灌木,搬出林外,充当燃料。

在没有杂草、灌木的荒山、荒地、四旁地和农用地上营造毛竹林,不需清理林地可直接全面开垦。

②在交通不便,劳力不足地区,可将柴草劈下,平铺于林地,待干燥后,放火炼山。

炼山时,应开好防火线,防止引起山林火灾。

炼山既能烧尽柴草充当肥料,又可消灭病虫害。

全面开垦就是对造林地全面翻土,深度340-50厘米,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树桩、树根等。

翻土时,将表土翻入底层,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底土翻到表层,有利于矿物质风化。

大的土块可以不打散,经过一定时期的日晒、雨淋和冬季的霜冻后,会自然粉碎。

挖栽植穴之前,首先要确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

根据各地的经验,毛竹移竹造林,每亩栽40-60株,株行距5×6米或4×5米。

根据不同的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在全面开垦地上,用皮尺或测绳丈量,确定定植穴。

定植穴的规格,毛竹移竹造林穴长1.0米,宽0.5-0.6米,深0.4米左右。

(2)带状整地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对坡度较大(20°-30°)的造林地,最好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

整地带的宽度及带间距离,一般毛竹移竹造林为3米左右。

整地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