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预习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619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预习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将相和》预习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将相和》预习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将相和》预习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将相和》预习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相和》预习单.docx

《《将相和》预习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预习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相和》预习单.docx

《将相和》预习单

《将相和》预习单

 

 

————————————————————————————————作者:

———————————————————————————————— 日期:

 

18《将相和》

预习要求:

读文分段:

读课文两遍以上,标出自然段。

2.注音组词:

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生词。

3.找词划句:

在文中划出生词、四字词、好句。

4.思考质疑:

思考课后习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我会读(不认识的拼音)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和氏璧蔺相如廉颇

理直气壮 允诺无价之宝  渑池之会胆怯侮辱 击缶 拒绝乘机抵御

二、多音字组词 

削()()  (  )()   重( )(   )(  )( )

3、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2)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的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改为双重否定句)

                    

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改为第一人称叙述的句子)

                              

3、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形式)              

4、私塾先生正在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缩句)

       

5、天空飘着白云。

(扩句)

            

6、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就像         (补充比喻句)

7、蔺相如对手下说: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

”(转述句)

                

(3)在成语中有许多意思截然相反的词语,请你把下面的反义词连在一起。

大获全胜 漫不经心  无懈可击危如累卵随机应变 学富五车 前车之鉴

 

不学无术有机可乘 聚精会神 溃不成军 墨守成规  化险为夷重蹈覆辙

(4)“琴”与“缶”都是古代乐器。

下面也有一些乐器,请为词语选择正确的乐器。

   琴 鼓钟锣 瑟

对牛弹()重整旗( )金( )齐鸣  晨( )幕( ) ()鸣鼎食

( )()和谐   鸣( )开道  敲()打(  )

四、1课题《将相和》中的“将”指   ,“相”指 ,“和”  的意思。

全文的叙述顺序是由和到不和再到和。

将相和不和是因为     ,后来将相和好是因为     

2.解答课后的问答题:

(1)你喜欢文中的谁?

为什么?

 

(2)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   、         。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样”?

(4)秦王真的想用15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廉颇为什么上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6)读了故事你有哪些启示?

和氏  璧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他常在荆山采石。

有一天,他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虽然外表很普通,但是他坚信石头里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

厉王叫玉匠鉴别。

玉匠说:

“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

”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

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鉴定。

玉匠和上一个说的一样,还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于是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

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

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

“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呢?

” 

卞和回答说:

“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之宝,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欺君之罪:

             

稀世之宝:

                   

2、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

它有什么特点?

                   

                           

3、《和氏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4、本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

试着给这个人写一写评价。

             

                             

人物简介: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

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

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

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

燕国乘机攻赵。

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

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

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

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

又奔楚,任楚将。

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

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

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

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19《草船借箭》

预习要求:

读文分段:

读课文两遍以上,标出自然段。

2.注音组词:

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生词。

3.找词划句:

在文中划出生词、四字词、好句。

4.思考质疑:

思考课后习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会读:

(不认识的拼音)

妒忌推却都督 迟延探听 私自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支援 丞相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一、解释词语。

妒忌: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二、整体感知

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写出你知道的这本书中的故事:

             

2、《草船借箭》以“借”为主题,先写了借箭的起因:

       ;再写了借箭的经过:

       ;最后写了借箭的结果:

      。

3、《草船借箭》写周瑜忌妒(     )的才干,要(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  )。

4、什么是军令状?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5、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6、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哪个地方写的最精彩?

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再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7、你认为文中的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是怎样的人?

                   

空城 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做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

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

“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

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

A、见了如此模样。

               

B、众官无不惊奇。

                

C、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D、岂不被司马懿捉住。

                         

2、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3、诸葛亮“空城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