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2475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0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诊断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诊断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诊断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诊断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试题.docx

《诊断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试题.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试题.docx

诊断学试题

抽搐与惊厥

一、选择题

Al型题

1.惊厥伴脑功能障碍见于C

A.破伤风B.士的宁中毒C.癫痫D.低钙血症E.低镁血症

2.惊厥表现为持续性强直性痉挛伴肌肉剧烈疼痛常常见于B

A.癫痫B.破伤风C.蛛网膜下腔出血D.高血压脑病E.脑肿瘤

3.1岁小儿,抽搐为间歇性双侧强直性肌痉挛,呈“助产手”,最可能为C

A.小儿癫痫B.婴儿痉挛C.低钙血症D.高热惊厥E.重症感染

4.先有发热后出现惊厥常见于A

A.重症感染B.高血压脑病C.蛛网膜下腔出血D.有机磷中毒E.脑肿瘤

5.惊厥伴高血压、脑膜刺激征可见于D

A.高血压脑病B.核黄疸C.癔症D.蛛网膜下腔出血E.低血糖状态

6.高热惊厥多见于C

A.脑转移瘤B.脑外伤C.小儿急性感染D.高血压脑病E.低钙血症

7.抽搐伴瞳孔散大、舌咬伤见于B

A.癔症B.癫痫大发作C.癫痫小发作D.低钙血症E.低镁血症

A2型题

1.新生儿,生后7天出现喂养困难,继而出现阵发性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苦笑面容,最可能的疾病是C

A.新生儿颅内出血B.低钙血症C.破伤风D.低血糖症E.癫痫大发作

2.38岁,男性,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抽搐,查体:

体温、血压正常,脑膜刺激征(+),最可能的诊断为C

A.脑膜炎B.高血压脑病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血栓形成E.低血糖症

3.患者,男,27岁,2年来有时意识突然丧失,全身强直,呼吸暂停,瞳孔散大,咬舌,四肢痉挛性抽搐,大小便失禁,发作约半分钟可自行停止或呈持续状态,最可能的诊断为A

A.癫痫大发作B.癫痫小发作C.癔症性抽搐D.低钙血症E.高血压脑病

A3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女性患者38岁,近5年多次于清绪激动或生气后出现四肢抽搐,伴颈后仰,两眼紧闭,过度换气,每次抽搐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患者无头外伤史,抽搐发作时未出现过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另外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及脑电图正常。

1.该患者在抽搐发作时不会出现下列的情况是C

A.双侧瞳孔扩大B.呼吸性碱中毒C.意识丧失D.手足麻木E.颜面苍白

2.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C

A.癫痫大发作B.晕厥C.癔症D.癫痫小发作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为B

A.首选静注安定B.暗示治疗C.口服苯妥英钠D.口服丙戊酸钠E.应用麦角胺

A4型题(1~5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20岁,近2年间断出现抽搐发作,未行治疗,今晨洗漱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强直,呼吸暂停,继而四肢发生阵挛性抽搐,尿、便失禁,发作约1分钟后缓解。

1.采集病史时应注意询问B

A家族史B外伤史及是否有食痘肉史C有无先心病史D有无青光眼病史E有无贫血病史

2.对该患者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为B

A.头颅CTB.脑电图C.心电图D.MRIE.脑脊液检查

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B

A.低钙抽搐B.癫痫大发作C.癔症D.低血糖状态E.癫痫小发作

4.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是E

A.抽搐发作时伴舌咬伤B.抽搐发作时脑电图见棘波C.癫痫发作时间歇期脑电图

D.病理反射阳性E.抽搐发作时双侧瞳孔缩小

5.假设患者有食痘肉史,查体发现皮下结节,血Rt化验示嗜酸粒细胞升高,则抽搐最可能的病因是C

A.脑膜炎B.脑肿瘤C.脑囊虫病

D.高血压脑病E.癫痫大发作

B1型题

A.破伤风B.蛛网膜下腔出血C.颅内占位性病变D.高血压脑病E.癫痫大发作.

1.持续性强直性痉挛,伴肌肉剧烈的疼痛A

2.慢性进行性头痛伴惊厥提示C

3.剧烈头痛伴惊厥、脑膜刺激征B

B2型题

A.有机磷杀虫药中毒B.高热惊厥C.高血压脑病D.低钙血症E.脑膜炎F.癔症

G.低镁血症

1.惊厥伴瞳孔缩小见于A

2.发热惊厥、伴脑膜刺激征E

3.惊厥伴高血压C

二、名词解释

1.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2.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

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三、问答题

1.简述惊厥的临床表现

答:

患者突然意识模糊或丧失,全身强直呼吸暂停,继而四肢发生阵挛性抽搐,呼吸不规则,尿便失控,发绀,发作约半分钟自行停止,也有反复或持续发作者。

发作时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

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如为肌阵挛性,一般无意识障碍。

2.简述局限性抽搐的临床表现

答:

局限性抽搐是以身体某一局部连续性肌肉收缩为主要表现,大多见于口角、眼睑、手足等。

而手足抽搐症则表现间歇性双侧强直性肌痉挛,以上肢手部最典型,呈“助产手"。

发热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

低热—38℃;中等度热—39℃;高热—41℃;超高热41℃以上。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为多见。

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5.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

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

①物理性;②化学性;③机械性。

7.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温上升期;②高热期;③体温下降期。

9.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稽留热型、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间歇热型、波状热型、回归热型、不规则热型。

10.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周,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

(√)

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

3.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

(√)

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

5.高热是指—41℃。

(√)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稽留热(continued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弛张型(remittentfever)或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波状型(undulant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回归热(recurrentfever)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

A.感染性发热疾病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五、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答:

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④趋高热41℃以上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答:

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

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答: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答:

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呼吸困难

一、填空题

1.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包括:

①气道阻塞②肺部疾病③胸廓疾病④神经肌肉疾病

⑤膈肌运动障碍

3.从发生机制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分为:

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液病。

4.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上分为三型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5.呼吸困难伴血性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

6.癔病患者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有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吸频率可达60~100次/分,常因通气过度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

7.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肺淤血、肺泡弹性减低。

二、判断题

1.判断呼吸困难客观表现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变化。

(√)

2.呼吸困难者不一定有发绀表现。

(√)

3.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

4.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

5.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threedepressionsign)(√)

6.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干啰音。

(√)

7.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发生机制相同。

(×)

8.急性左心衰竭的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Cardiacasthma)(√)

9.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循环淤血所致。

(√)

10.出现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Kussmael)呼吸。

(√)

11.呼吸中枢受抑制,致呼吸缓慢、变浅,且常有呼吸节律异常,如Cheyne-Stokes或Biots呼吸。

(√)

12.癔病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致。

(√)

三、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

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