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231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docx

地铁降水施工方案

苏州地铁三号线

 

编制:

审核:

审批:

 

城轨14-1刘森1448043120

 

降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横山路站》(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3.09)

2)《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施工图技术要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04)

3)《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03)

4)《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03)

5)《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明(盖)挖法地下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广度统一规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04)

6)《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横山路站)》(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4.05)

7)《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地下建(构)筑物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13.6)

8)《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地下管线调查成果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2013.6)

9)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201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0)其它有关设计、施工、检验、检测、试验、实验、质量验收等规范、规程、标准及地方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复文件等。

二、编制原则

(1)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施工设计图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标段的特点和场地、设备、人员及气候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2)严格按照ISO9002:

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3)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范化及标准化,优先选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工期。

(4)采用成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安全、质量、工期。

(5)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6)针对城市市区施工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

(7)严格执行城市施工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噪音、粉尘、废弃物的排放等,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三、工程概况

横山路站为全线的第13座车站,车站位于滨河路与横山路交叉口路面下,沿滨河路南北向布置。

车站为地下两层明挖(局部盖挖)车站,共设九个出入口及四组风亭。

车站主体长458.7米,标准段宽19.7米,基坑深16.4~20.3米,覆土厚度3.2~4.3米。

车站北端设盾构始发井(左线)、接收井(右线),南端设盾构始发井(左线)、接收井(右线)。

车站周边地面有多栋建筑,路口东北侧为中比啤酒(苏州)有限公司,东南侧为拆迁区,西北侧为万豪名家,西南侧由北往南依次为横塘泵站、规划新狮商务广场、固光油漆城、安康门诊楼、美田山水商务楼。

滨河路和横山路敷设有大量市政管线,沿横山路两侧敷设的管线主要有:

污水管(DN500、DN800)、雨水管(DN400、DN800)、天然气管(DN300)、给水管(DN600),强电和弱电电缆等;沿横山路方向,强电、弱电电缆和DN200天然气管、DN600给水管、DN400蒸汽管敷设于路口临时路面盖板上方,施工期间有一根220kV高压架空线跨越车站,离地高度为19.5m,施工时需进行防护,防护方案必须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并征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该范围内钻孔灌注桩钢筋笼需分段吊装。

四、水文地质条件慨况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资料,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工程地质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土层)

①1杂填土层:

杂色,主要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勘察场地范围内均布,厚度不均匀,组成物质杂乱,土质较松散,呈高压缩性。

在现状道路(滨河路)及两侧,表层多分布0.3m~1.0m厚的混凝土结构层,基层以灰土为主,其它以碎石、碎砖为主,中间以少量黏性土充填。

在场地东侧拆迁地块内存在大量建筑垃圾,地下存在原建筑物未完全拆除的基础结构物。

为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层。

本层土层厚0.7~4.5m,层底标高-0.89~3.11m,场地内均有分布。

③工程地质层(黏土、粉质黏土、黏质粉土)

根据其沉积顺序和工程地质特征可分三个工程地质亚层。

③1黏土层:

黄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条纹,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具油脂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为第四系晚上新统(Q32-3)冲湖积相沉积物。

层厚0.80~3.70m,层顶标高-0.89~3.11m,层底标高-2.74~-1.01m。

该层压缩性中等,场地内大部分区域有分布,个别钻孔缺失。

③2粉质黏土层:

灰黄色,可塑为主,底部可塑~软塑,局部夹黏质粉土夹层,含铁锰质氧化斑点,无摇振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3)冲湖积相沉积物。

层厚0.50~5.80m,层顶标高-2.74~-1.01m,层底标高-6.10~-1.87m。

该层压缩性中等,场地内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

③3黏质粉土层:

灰色为主,局部黄灰色,很湿,稍密~中密,欠均匀,含云母、贝壳碎屑,夹有薄层状粉质黏土、粉砂透镜体,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3)冲湖积相沉积物。

层厚1.70~11.90m,层顶标高-1.87~-8.99m,层底标高-20.50~-6.84m。

该层压缩性中等,在本场地范围内广泛分布,层厚变化较大,靠近车站南侧端头井附近层厚较厚。

③3a粉质黏土层

灰色,软塑为主,具水平层理,局部夹薄层状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偏低,无摇振反应。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层厚2.00~4.80m,层顶标高-4.50~-3.92m,层底标高-8.99~-6.45m。

该层压缩性偏高,勘察场地内仅靠近南侧端头井附近有分布。

④工程地质层(粉砂)

根据其沉积顺序和工程地质特征可分1个工程地质亚层。

④2粉砂夹粉土层:

灰色,饱和,稍密~中密,欠均匀,含云母、贝壳碎屑,无光泽,夹粉土薄层,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2)冲湖积相沉积物。

层厚0.90~10.20m,层顶标高-16.28~-6.67m,层底标高-17.88~-14.12m。

该层压缩性中等,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至南侧端头井附近缺失,层厚变化较大。

⑤工程地质层(粉质黏土、黏质粉土)

⑤1粉质黏土层:

灰色,软塑为主,水平层理明显,局部夹薄层状粉土薄层、透镜体,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偏低,无摇振反应。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层厚7.00~14.60m,层顶标高-17.88~-14.12m,层底标高-31.05~-26.15m。

该层压缩性偏高,层厚较厚,场地内均有分布。

⑤1a黏质粉土层:

灰色,很湿,中密~密实,含云母、贝壳碎屑,无光泽。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层厚最大揭示6.9m,层顶标高-24.15m左右,层底标高-31.05m左右。

为⑤1粉质黏土层夹层,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⑤1层底部。

⑦工程地质层(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粉土)

根据其沉积顺序和工程地质特征可分三个工程地质亚层。

⑦1粉质黏土夹粉土层:

灰色,软塑为主,具水平层理,局部夹层状粉土薄层、透镜体,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偏低,无摇振反应。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2)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层厚3.50~20.30m,层顶标高-41.28~-25.49m,层底标高-48.44~-31.00m。

该层压缩性偏高,层厚变化较大,车站南侧端头井附近较厚,向北逐渐变薄,北侧端头井附近缺失。

⑦2粉砂夹粉土层:

灰色,很湿,中密~密实,欠均匀,含云母、贝壳碎屑,无光泽,粉砂为主夹粉土薄层。

干强度低,韧性低,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1)冲湖积相沉积物。

揭示层厚1.70~12.90m,层顶标高-44.61~-26.22m,层底标高-46.82~-35.74m。

该层压缩性中等,层厚变化较大,自场地北侧端头井附近向南逐渐变薄,车站南部缺失。

⑦4粉土层:

粉土,灰色,很湿,中密~密实,欠均匀,层里发育,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2-1)冲湖积相沉积物。

本层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21.0m,层顶标高-46.82~-35.74m。

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示地层情况,本勘察场地地下水主要有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

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黏性土层中,受区域地质、地形及地貌等条件的控制。

其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周围湖(河)网体系,以大气蒸发及向周围湖(河)道的径流为其主要的排泄方式。

本次勘察期间实测潜水水位埋深1.10~2.90m,高程0.86~2.91m。

苏州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高;旱季为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一般最低,年水位变幅为1.00m。

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年最高潜水位标高2.63m,最低潜水位标高为0.21m。

基坑开挖前需采用内井点对坑内潜水进行预降水、疏干,以加固坑内土体。

微承压水:

根据本次勘察揭示,本车站微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③3黏质粉土和④2粉砂夹粉土以及⑤1粉质黏土层中所夹⑤1a黏质粉土,这几层土相连通,可看做同一含水层。

该含水组分布不稳定,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上部潜水垂直入渗,以民间水井取水及地下径流为其主要的排泄方式。

根据本次在Jz-Ⅱ13-M3-KA148孔附近进行的抽水试验成果,本层微承压水水头标高为0.67m。

根据区域资料,该微承压水头年变幅1m左右。

主体围护结构隔断微承压水含水层,施工期间需对该微承压水进行泄压处理。

③承压水: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情况,本车站深部⑦2粉砂夹粉土层和⑦4粉土层均为富水层。

这两层含水层相互连通,形成深厚承压含水层。

整个承压含水层顶板标高-46.44~-26.22m之间。

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规律,即靠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