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2205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6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docx

最新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学科

数学(第10册)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

一、教学例1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

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第二种:

X+50>100X+X=100

X+50<100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

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1、2、3。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小结

 

课后反思

 

签名

学科

数学(第10册)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20+10=20+10

X=50X+20=50+20

50+a=50+a50+a-a=50+a-a

X+20=70X+20-20=70-20

提问:

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

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

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小结

 

课后反思

 

签名

学科

数学(第10册)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教学准备

PPT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

(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

小结

 

课后反思

 

签名

学科

数学(第10册)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PPT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

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

“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X=33

(3)5n=55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

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

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三、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

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小结

 

课后反思

 

签名

学科

数学(第10册)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球票,PPT

一、情境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去过南刚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

(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南刚体育馆看比赛的票,拿着票,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这是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3、揭示课题并板书。

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描述小军的位置,显得不够规范或比较麻烦。

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指图说,板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

这叫什么?

这是第几列?

(从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