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2082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题集锦唐宋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第二,在诗歌内容方面,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三,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在诗歌中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第四,初唐四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也有贡献。

王、杨擅长五律,五言律诗由他们初步定型。

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

 

杜审言与沈宋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1、五律:

沈、宋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2、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峤)、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及其意义

主张:

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意义

1、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2、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他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诗中有画”。

(1)构图美。

(2)色彩美:

善于将各种色彩、光线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3)层次美:

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4)线条美。

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1)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

(2)声响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

(3)以有声衬无声

3、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

⑴表现恬淡的心境和超然出尘的情志。

⑵描写幽静的环境,追求寂静的境界。

 

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

1题材上,孟浩然行旅游览的作品较多;王维则田园隐逸的较多。

2感情上,孟浩然的诗中往往融入孤独寂寞不平之情;王维则大多是安恬闲静愉悦的。

3感情表达方式上,孟浩然写景抒情交织;王维另有许多纯为写景但情在其中的作品。

4风格上,王孟都有清淡自然及雄浑壮丽的一面,但王诗于清淡中表现出精工秀丽,孟则更疏淡朴素。

 

王昌龄七绝诗歌艺术特色

1、多样化的格调。

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

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3、出色的心理描写。

如《闺怨》

4、连章组诗方法的采用。

这种方法有利于系统的多方面连续的表现生活抒发感情,如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高岑边塞诗比较

高岑边塞诗都能体现盛唐诗歌的风骨美,但同中有异

1风格上,高偏于沉雄悲壮;岑偏于奇异明丽

王士祯: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2抒情方式上,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在叙事中抒发主观情绪和感受;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借助奇异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3感情基调上,高诗富于现实关怀,沉郁浑厚;岑诗积极浪漫,蓬勃昂扬。

 

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与个性特色

(一)创新意识。

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2、用古题写己怀。

《将进酒》

(二)个性特色

1、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

《行路难》

2、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李白乐府诗的成就

1恢复汉魏乐府的古朴风貌,而又表现出极强的创造精神。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用南朝乐府诗题,融合汉魏齐梁风味并加以提高。

《长干行》、《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3结合个人的主观感情,将乐府古题的本意发挥到极致。

《将进酒》、《蜀道难》、

4以乐府古题写现实生活。

《丁都护歌》、《上之回》

总结:

李白乐府从内容到艺术都是对汉魏六朝及初盛唐乐府的全面总结和提高,他将古乐府推向最高峰,使后人难以为继。

新乐府代之而起成为必然。

 

李白歌行的价值

指不用乐府古题,但又用“歌”“吟”“谣”等近似乐府的标题,感情抒发强烈的七言古诗。

李白此类诗抒情性更强,更能表现他的精神世界和个性风姿。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

 

李白绝句的特色

李白的绝句在艺术表现上继承了民歌风味。

1自然爽朗而富于韵味。

2将自然拟人化

3比兴与眼前景口头语浑然一体

李白的绝句自然天成,爽朗明快,最能代表盛唐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和绝句深入浅出的特色。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

“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强烈的主观色彩

1李白的多数诗篇热衷于形成和突出自我形象。

在唐代诗人中,“我”频率最高,398次,“吾”94次,“余”76次。

2李白的诗歌构思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他常常根据理想描写幻境。

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传神的夸张

三明朗壮大的感情基调和爆发式的抒情方式

四开阔的意象与明朗壮大的感情相适应,李白诗歌的意象有偏于壮美的一类,也有偏于优美的一类,却都是开阔的,没有纤弱与小巧。

987篇诗作中,宏伟意象出现1100多次,天象类以天、日、月、云、雷最多。

地貌类以江、河、海、山、峰最多。

 

杜甫的叙事艺术

1、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北征》

2、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律诗的创作成就

据浦起龙《读杜心解》统计,杜甫五律626首,七律151首,五言排律117首,七言排律8首,五言绝句31首,七言绝句107首,共计今体诗1040首。

是初唐以来创作律诗数量最多、形式最齐全的一个。

各体诗歌都有极为出色的作品。

最独到的成就在于七言律诗。

1突破了律诗传统的酬赠写景的表现范围。

杜甫以七律写个人生平遭遇引起的喜怒哀乐,将七律改造成纯粹的个人抒情诗。

《曲江二首》、《九日蓝田崔氏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

2以律诗写组诗,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

3创作拗体律诗

拗体律诗:

在平仄组合上打破固定的匀整的格式而自创音节的一种律诗。

杜甫在律诗的声律方面作了创造性的探索,为表现抑郁不平的心胸,他有意突破和谐流转的平仄格律,写了十几首拗体七律。

《白帝城最高楼》

4句法和用字的成功

倒装: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戏为双松图歌》

散文句法:

用字锤炼精工:

“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自有村。

《咏怀古迹》

《曲江对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在于将律诗写得流转自如,不被格律所拘,使人忘其为律诗。

 

韩孟诗歌理论主张

(一)“不平则鸣”说。

韩愈《送孟东野序》

1、“不平”主要指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2、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二)“笔补造化”。

李贺《高轩过》

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总的来说,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孟郊诗歌的艺术特色

1、注重造语炼字。

《游终南山》

2、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寒者愿为蛾”《游终南山》

3、诗境仄狭,风格峭硬。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秋怀》其一)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秋怀》其三)

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秋怀》其五)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风凄艳诡激。

凄,指哀感凄恻的感情基调。

艳,指斑驳瑰丽的色彩和意境。

李贺诗歌总是浓墨重彩,他所运用的色彩是经过奇异感觉折射过的,表现着诗人浓郁的情感。

他诗歌中写神仙幻境极为瑰丽浪漫。

诡激,指奇诡密集的意象和跳跃性的意象组合。

 

刘柳诗风及形成原因比较

诗风:

1、情感:

刘诗昂扬,柳诗沉重;

2、思想:

刘诗外扩,柳诗内敛;

3、表达方式:

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4、风格:

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形成原因:

1、性格:

刘禹锡刚毅豪猛,柳宗元激切褊狭

2、美学追求:

刘禹锡追求明快俊爽,柳宗元追求清冷峭拔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一诗与政治:

诗者,根于情而系于政。

白居易诗论的基本点和核心是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性,要求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

二诗与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而著”,是要求诗歌反映时事,“为事而作”,是要求诗歌关注和反映有关国事民生的现实。

三诗与人民:

唯歌生民病。

作诗的目的是为了歌生民病。

他把诗歌用以讽谏的内容,规定在写民生疾苦上,而不再提颂美之词。

四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新乐府》的成就与缺憾

1、《新乐府》的成就

(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2)不少篇幅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

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口语俗语。

(3)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

代表作《卖炭翁》

2、《新乐府》的缺憾

(1)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有时候则画蛇添足。

(2)有些诗篇写得枯燥乏味,不耐咀嚼,真情实感相对不足。

(3)语言不够精炼含蓄。

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一文以明道

二重视“文”的作用

三提倡创新

四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韩柳散文的开拓性贡献

(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1、辞采:

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

2、语言:

既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和“体备”“词足”。

3、技巧:

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