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93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docx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

群塔作业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2.《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1999

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4.《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GB/T9462-1999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6.《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8.《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1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中铁成都新城二期4标段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书房村路1188号,地块南侧临北泉路,北侧临龙工北路,东侧临龙三环路,西侧临规划道路,本期工程位于二期建设用地内。

本标段工程由15#、16#两栋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和两层商业用房组成。

15#楼由A8+B3两个单元组成,地上总建筑面积25580.59m2,建筑层数地上34层,局部30层,高度99.20m。

16#楼由J+D3两个单元组成,地上建筑面积40552.5m2,建筑层数地上34层,建筑主体高度为99.6m。

地下车库部分为两层,主要为地下停车场、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每层建筑面积13064.5m2。

(二)、工程特点

1.建筑物集中,塔吊群塔作业。

2.工期紧张,工程量大,作业任务繁重。

3.处在雨季施工中,施工作业面间距小。

三、塔吊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一)、塔吊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组长:

王棋文

施工现场设置塔吊施工指挥小组,由总承包单位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任总指挥,项目部安全环保部主要管理人员组成塔吊管理组。

单个栋号设塔吊作业组,成员由塔吊司机、信号工和该栋号劳务队相关管理者组成,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

现场塔吊指挥小组

副组长:

胥冀

副组长:

闫达君

副组长:

詹必秀

组员:

安全员电工工长

临时电工测量员

三号塔吊作业组

一号塔吊作业组

二号塔吊作业组

现场塔吊作业组

现场塔吊指挥小组

 

(二)、管理职能分工

现场塔吊指挥小组:

对塔吊进场到退场各阶段加强管理,实行验收和交底制;协调塔吊使用过程中栋号内、栋号间的矛盾;建立塔吊管理制度;对塔吊施工每日日检,每周周检,每月月检;加强对劳务队伍,塔吊作业组之间的意见收集,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种问题。

现场塔吊作业组:

日常对塔吊进行检修、维护,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按照塔吊使用的相关技术、安全、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规范作业;对相关劳务队辅助吊行作业人认真交底,提出具体的相关的辅助吊装作业要求;加强各自安全教育,加强对服务意见的收集,完善自身服务。

(三)、塔吊管理流程

塔吊进场→塔吊基础验收→安装单位对塔吊自检、备案→塔吊公司对塔机部件维护、保养→塔吊安装→塔吊安装公司检查→项目检查、办使用证→塔吊正式运转→塔吊顶升锚固→塔吊报停→塔吊拆除

塔吊管理指挥组以塔吊管理程序确定的主要管理环节加强管理,各相关责任单位加强自检和相互间的检查验收,以文字签证为依据,规范过程管理,及时记录、归档。

四、塔吊选型与布置

(一)、塔吊选型

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施工流水段确定的各流水段主要工序、工程量、最大吊重等选择塔型。

综合其他施工工地的成熟经验选择如下塔型:

中铁新城二期4标段工程塔吊安装情况一览表:

楼号

塔吊编号

塔吊型号

幅度(m)

基础形式

基础规格

工作高度

15#楼

1#塔

QTZ63/5013

50

直埋

5×5×1.8m

100m

16#楼

2#塔

QTZ63/5013

50

直埋

5×5×1.8m

100m

中亭

3#塔

QTZ63/5012

45

直埋

5×5×1.8m

40m

(二)、塔吊布置

(1)考虑施工作业区域内的作业量、场地情况兼顾各栋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地内钢筋加工和堆放大模板的位置,拆装场地、条件等因素,保证施工需求,吊装无死角。

(2)保证塔机运动部分任何部件距离现场内及周边建筑物、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小于1m。

(3)任意一台低塔位的运动部分距离相邻的高位塔机的塔身安全距离不小于2m。

(4)相邻两台塔机的大臂与对方塔身的安全距离理论上不小于2m。

  五、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

  1、塔吊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护栏及相邻塔吊或坠物,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故(如倾倒、断臂);

  2、塔吊操作失误或失灵。

  3、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4、塔吊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5、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线路发生严重漏电。

6、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六、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项目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特点,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塔吊倾覆、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等。

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塔吊倾覆的应急方案,具体如下:

假设塔吊基础坍塌时可能倾翻;假设塔吊的力矩限位失灵,塔吊司机违章作业严重超载吊装,可能造成塔吊倾翻。

  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及运行的安全技术要求:

  a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说明书进行。

塔式起重机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塔式起重机的安装。

  b安装及拆卸作业前,必须认真研究作业方案,严格按照架设程序分工负责,统一指挥。

  c安装塔式起重机必须保证安装过程中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必须使用专用螺栓,不得随意代用。

d塔式起重机附墙杆件的布置和间隔,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当塔身与建筑物水平距离大于说明书规定时,应验算附着杆的稳定性,或重新设计、制作,并经技术部门确认,主管部门验收。

在塔式起重机未拆卸至允许悬臂高度前,严禁拆卸附墙杆件。

e塔式起重机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及说明书规定,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幅度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回转限制器等安全装置。

 f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式起重机作业前,应检查金属结构、连接螺栓及钢丝绳磨损情况;送电前,各控制器手柄应在零位,空载运转,试验各机构及安全装置并确认正常。

 2、塔式起重机作业时严禁超载、斜拉和起吊埋在地下等不明重量的物件;

 3、吊运散装物件时,应制作专用吊笼或容器,并应保障在吊运过程中物料不会脱落。

吊笼或容器在使用前应按允许承载能力的两倍荷载进行试验,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检查;

 4、吊运多根钢管、钢筋等细长材料时,必须确认吊索绑扎牢靠,防止吊运中吊索滑移物料散落;

 5、两台及两台以上塔式起重机之间的任何部位(包括吊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m。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调整相临塔式起重机的工作高度、加设行程限位、回转限位装置等措施,并制定交叉作业的操作规程;

 6、沿塔身垂直悬挂的电缆,应使用不被电缆自重拉伤和磨损的可靠装置悬挂;

 7、作业完毕,起重臂应转到顺风方向,并应松开回转制动器,起重小车及平衡重应置于非工作状态。

g为防止事故发生,塔吊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和拆除,塔吊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安装完毕后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中心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h塔吊司机操作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准违章作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操作前必须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履行签字于续。

  

i塔吊安装、顶升、拆除必须先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总工审批后遵照执行。

 j所有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工作时佩带好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方案施工,做好塔吊拉接点拉牢工作,防止架体倒塌。

 k塔吊安装完成后,必须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中心或建管局塔机检测中心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法律法规要求

  《建筑塔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中铁新城二期4标段工程塔机交叉作业管理细则》。

 八、应急准备

  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塔吊倾翻安全事故,项目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理,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

  组长:

王棋文

副组长:

闫达君胥冀詹必秀

下设:

  通讯联络组组长:

杨俊召

  技术支持组组长:

董涛

  抢险抢修组组长:

王成波

  医疗救护组组长:

陈云高

后勤保障组组长:

张方清

  应急组织的职责及分工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保卫组职责:

  1)保护受害人财产。

  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4)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