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171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docx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

课程目的

1.介绍ISDN基本概念、术语及ISDN相对传统网络的优点2理解ISDN协议分层模型3理解ISDN接口:

3.1ISDN的T1和E1接口帧结构3.2LAPD帧格式和消息3.3Q.931消息类型和信息单元

4.ISDN数据链路连结DLC的建立过程描述5ISDN网络层的呼叫建立和拆链

 

第一课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概念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综合数字网的延伸,该标准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电信网和数据网之间的界线,并使得各种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能得以实现;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是从业务网络本身去寻求统一,二是抓住了所有这些业务的本质:

服务于用户,即改变了以往按业务组网的方式,从用户的观点去设计标准,设计整个网络,避免了网路资源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为了进一步适应人们对各种宽带和可变速率业务需要(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宽带视频广播等各种业务),又提出了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并称原来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为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为了克服N-ISDN的固有局限性,B-ISDN不再维护原有的网和数据网体系,提出了全新的传输和交换技术,快速分组交换的ATM技术作为核心技术。

但是由于市场和技术原因,ATM技术不仅仅为B-ISDN服务而与现有N-ISDN系统共同成为用户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业务的承载技术。

所以,我们将陆续地分别介绍ISDN和ATM的基本概念,并就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1.ISDN概念模型

1.1ISDN的提出

  ISDN的提出最早为了综合电信网的多种业务网络。

由于传统通信网是业务需求推动的,所以各个业务网络如网、电报网和数据通信网等各自独立且业务的运营机制各异,这样对网络运营商而言运营、管理、维护复杂,资源浪费;对用户而言,业务申请手续复杂、使用不便、成本高;同时对整个通信的发展来说,这种异构体系对未来发展适应性极差。

于是将话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综合在统一的网络内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的提出。

1.2ISDN的概念模型

1.2.1ISDN的定义

按照原CCITT的定义,ISDN是以提供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的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信网,用以支持及非话的多种业务;用户通过一组有限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接入ISDN网内。

即ISDN:

(1)是通信网;

(2)以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

(3)支持端到端(End-to-End)的数字连接;

(4)支持各种通信业务;

(5)支持话音类及非话业务;

(6)提供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UNI);

(7)使得用户能通过一组有限个多用途的UNI接入ISDN。

1.2.2概念模型

1.2.2.1业务综合

  ISDN概念中的业务综合的核心是从用户端出发,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用户和网络接口协议体系(UNI:

User-NetworkInterface)。

同时给出了各ISDN网络间互联的NNI接口。

这样,非常简单的统一了开发标准,提供了一个厂商间开放的竞争环境。

见下图。

1.2.2.2ISDN的承载业务类型

在ISDN概念模型中,各种业务类型按照业务的数据率分为两级(见下图):

◆基本速率接口(BRI:

BasicRateInterface),该速率由两个承载信道和一个数据控制信道构成,称为2B+D,其中B(Bearer)为标准PCM速率64kbps,D(Data)为16kbps。

该速率适用于家用或小型企业需要。

◆基群速率接口(PRI:

PrimaryRateInterface),该速率支持T1(23B+D:

1.544Mbps)和E1(30B+D:

2.048Mbps),适用于大容量用户或集团用户。

(D:

64kbps)其中T1主要适用于日本和北美地区,E1适用于欧洲和中国等地区。

1.2.2.3ISDN协议模型

●ISDN协议分层

参照OSI参考模型,ISDN分为四层,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

物理层,规定了ISDN各种设备的电气机械特性,及物理电气信号标准;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完成物理连接间的数据成帧/解帧及相应的纠错等功能,向上层提供一条无差错的通信链路;

第三层:

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数据交换等,负责把端到端的消息正确地传递到对端。

而其中的第四层描述进程间通信、与应用无关的用户服务及其相关接口和各种应用,这部分协议不在ISDN规定之内,由相关应用决定。

●层间信息交换层间通信在各层提供的业务接入点(SAP)依靠消息原语(MessagePrimitives)进行。

见下图。

  《N》层的信息交换在各开放系统《N》层的信息交换实体(Entity,称《N》实体)间进行。

《N》实体按照《N》协议和其他《N》实体共同完成《N》功能。

《N+1》实体利用《N》实体提供的功能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N》层向《N+1》提供的通信功能称作《N》业务。

《N》实体向《N+1》实体提供《N》业务的逻辑接口称为《N》业务接入点,记为《N》-SAP(ServiceAccessPoint),位于各层的边界上。

相邻层的通信实体间通过原语(Primitive)及其相关参数进行。

原语包括:

来自上层的请求(Request)和响应(Response),来自下层的指示(Indication)和证实(Confirmation)四种。

在这种相对独立的层间及层内逻辑结构下,开放系统的对等实体可以无需关心其上下层功能的实现方式,于是它们之间的信息交互进一步抽象为一种逻辑连接,称为《N》连接。

●ISDN功能设备定义及参考点

ISDN提供如下各类的标准设备:

TE1:

ISDN标准终端设备;

TE2:

非标准ISDN终端设备;

NT1:

网络终端1,标志本地环路的物理终结,具有用户传输线终端和用

户网络接口(UNI)功能;

NT2:

网络终端2,可以是PABX或局域网LAN;

LE:

本地交换设备,完成用户本地环路内的设备间信息交换;

TA:

终端适配器,完成非标准设备到ISDN速率的匹配及协议转换(它可以在TE2中内嵌实现);

以上各类设备间的连接接口称为参考点(见下图):

R参考点:

位于非标准ISDN设备(TE2)和TA间;

S参考点:

位于标准用户终端和NT2间;

T参考点:

位于NT1和NT2间;

U参考点:

只适用于北美地区,位于NT1和线路终端设备间;

 

1.3ISDN的特点

ISDN相对传统电信网有很多的优点:

∙业务的综合:

不同的业务可以通过相同的物理电路进行连接,增加新业务方便。

∙由于采用了公共信道信令(CCS:

monChannelSignal),不同业务的呼叫建立互相独立,且快速方便,更有效的利用了链路资源;支持话音和各种非话增值业务,如主叫识别、呼叫转移、可视、会议等。

∙采用了统一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UNI。

2.ISDN的协议栈(LayeredProtocolStack)

  ISDN协议基于OSI参考协议模型,可分为两大部分:

用户-网络接口协议和ISDN网络信令。

二者都是公共信道信令,但其中的网络信令采用SS7(7号信令),这里只介绍用户-网络接口协议部分。

2.1物理层

  物理层协议由ITU-TI.430(BRI)和I.430(PRI)规定。

其功能包括激活、保持、解除激活,进行比特流传输的物理连接,同时完成各数据通路的分时复用(TDM)。

其中PRI的帧结构如下:

2.2数据链路层

2.2.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下:

a.帧的分割、同步和透明传送;

b.同一D信道上多个数据链路的复用

c.保持接收帧的顺序和发送顺序的一致;

d.为提供可靠通路进行必要的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

2.2.2数据链路层的控制协议(LAPD):

  数据链路层采用公共信道D进行信令传输控制,称为LAPD(LinkAccessProcedureontheDchannel),与X.25中的LAPB和LAP等为HDLC规程的子集;通过D通路在网络和终端间传递第三层以上的控制管理信息;并允许在D通路上建立多条逻辑数据通路。

LAPD的帧类型:

  分两类,一为监督帧用于有序帧的证实和流控;一为无编号帧(无需证实)。

LAPD的流控:

(1)对面向连接的服务使用帧序号保证帧的顺序发送接收;

(2)初始建立连接后的第一帧序号置为"0";

(3)收端在证实帧中用N(r)表示等待接收的帧,发端则和本地的N(s)比较以决定下一帧的序号;

(4)在发端必须在发送缓冲区中保留所有已发帧,直到全部得到证实;

(5)使用超时定时器(Timer),如果已发帧在定时器计时满时未得到证实,就重发该帧。

2.3网络层

  网络层的功能是利用底层的功能实现端到端的连接控制及对用户数据进行有效传输。

如前所述,ISDN用公共信令信道D通路传输信令控制信息进行呼叫等控制,故又称为D信令。

信令系统为共路信令方式,与SS7(No.7信令,或称7号信令)类似,也基于消息控制机制,各种通信实体间通过交换各种消息,协作完成整个通信进程。

2.3.1ISDN的消息格式:

(见下表)

  其中的协议标识符指示消息的参考协议类型,比如I.451消息的协议标识符为"00001000";呼叫参考值用于指示消息所控制的B信道上哪一呼叫,该值由发起呼叫的一侧进行分配,且和某一特定呼叫相关的所有消息都附带了这个值。

2.3.2ISDN的消息类型:

(如果消息类型超过一个8比特组,则第一个8比特组为全零)

ISDN的消息分为四种类型:

(1)呼叫建立类(CallSetup):

用于建立呼叫,即

a)根据用户的请求建立B信道上的呼叫;

b)根据用户的请求在呼叫中加入补充业务性能;

c)通知主叫呼叫建立过程的进展情况。

其中包括SETUP,SETUP_ACK,等,详见附录1"ISDN的消息类型"。

(2)呼叫状态类(CallInformation):

  用于在呼叫进行期间,实现呼叫临时挂起和恢复等业务,比如在呼叫期间的任意方用户可能把终端暂时挂起(SUSPEND),在适当时候恢复(RESUME);在此期间,网络保护原呼叫的所有记录和性能要求等信息。

关于SUSPEND、RESUME等消息,详见附录1"ISDN的消息类型"。

(3)呼叫清除类(CallClear):

包括呼叫结束时的各种控制消息。

详见附录1"ISDN的消息类型"。

(4)其他杂项类(Miscellaneous):

多用于传递与补充业务有关的消息。

详见附录1"ISDN的消息类型"。

2.3.3信息单元InformationElements

  分为两类:

单字节信息单元(OneOctetInformationElement)和可变长度信息单元(Variablelengthinformationelements),由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来标志。

2.3.3.1单字节信息单元

2.3.3.2可变长度信息单元

可变长度信息单元:

详见附录2"ISDN的信息单元"。

2.4ISDN的典型呼叫进程

  通常呼叫由用户发起。

下图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呼叫过程(左为呼叫建立,右为拆链过程)。

附录1ISDN的消息类型列表

ISDN的消息类型:

(如果消息类型超过一个8比特组,则第一个8比特组为全零)

(5)呼叫建立类

00000001

Alerting

振铃,表示正在向被叫振铃

00000010

CallProceeding

呼叫进行中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