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86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docx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

大学生逃课现象原因探析文章三篇

(篇一)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设计问卷进行调研,针对如何预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逃课现象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其问题

为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笔者于2011上半年通过个别访谈和抽样问卷的方式对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

问卷调查覆盖本科四个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是52%和48%,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6份,回收率95.3%,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7.5%。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大学生自身认识,教师授课状况,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据问卷结果显示,从不逃课的学生为20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33%;偶尔逃课学生为360人,占60%;经常和总是逃课的学生为40人,占6.67%。

数据体现,有过逃课经历的学生总数为400人,比例高达66.67%。

由此可见,政治理论课的到课率是多么的令人担忧。

然而,又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么多大学生逃政治理论课呢?

二、大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

就大学生自身来说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逃课的大部分学生中,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不是把学习作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手段,与将来走向社会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结合起来,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

其次学习目标来不明确。

据问卷结果显示,31%的大学生没有目标;56%的大学生目标模糊;9%的大学生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4%的大学生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的目标。

(二)教师授课状况。

据问卷结果显示,经常缺课者以男生居多,占全体男生的28.59%,逃课的女生占全体女生的22.4%。

在缺课原因的自述方而,不少同学反映教师授课水平不高。

近两年高校涌进大批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欠佳,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还有部分老师或忙于评职称,或忙于赚钱等原因,对于课堂教学投入不足,致使课堂教学水平不佳,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开始逃课。

许多学生认为,有的老师讲的内容书上都有,还不如自己看书效果好。

(三)学校管理方面。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6.8%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不够严密,30.7%的学生对当前的考试制度不满意,23.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8.7%的学生认为学校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问题。

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主要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忽略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于教师管理突出表现是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而学校报酬往往不与课堂教学质量挂钩,导致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科研上。

在学生管理中,虽然90%的学校都有专门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学生逃课,但具体到实际的管理中,却往往出现制度齐全、执行不力的情况。

对于违反校规、经常逃课的学生总体上比较宽容,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都不去干涉或者强行处罚。

(四)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逃课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功利主义在人们思想中不断蔓延,对待大学的课程也就拿“有用”和“无用”来衡量。

学习上开始有所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去听课,钻研有利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专业和课程,大约用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对付专业课,用另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获取各种证书。

他们备战外语、计算机、研究生、公务员的考试等;有的忙于积累社会经验,开始利用做兼职来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的受虚荣心的驱使,为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在兼职面前他们选择逃课。

还有部分来自老、少、边区或家庭遭受突然变故的学生,为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几份兼职,当所有这些同上课冲突时,就只有选择逃课。

三、预防学生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措施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而课堂教学始终是开展教学活动最有效、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所以,如何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上是解决逃课问题的关键所在。

根据问卷结果,并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探索性的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高对高校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根源扭转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和忽视。

首先,要转变各级领导的观念,各级领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要转变广大师生的观念。

再次,要转变对政治理论课的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首先,保持学科知识与时俱进,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使学科能反应时代之特征、社会之需求。

不断增强驾驭教学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丰富课堂内容,尽可能做到把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贴近大学生,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宽严有度,使大学生学有所得。

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灵活丰富地运用教学力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技巧,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加强学生管理与考核。

(三)加强完善学校管理

1.改革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

首先,建立灵活的听课制度。

学校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促使每一位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随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严格要求教师的授课质量,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

再次,建立公平合理的职称评价制度,让每一个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2.完善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

严格考勤管理制度,力争做到:

严格检查、详细记录和严肃处理。

(四)优化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各高校可联合公安等部门,依法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云.高校本科学生逃课现象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篇二)

【摘要】大学生逃课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逃课是由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特点

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听课的现象。

大学生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是指学生没有请假而不去上课,即旷课,这是“显性逃课”。

广义的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身在而神不在”,并未听课,这是“隐胜逃课”。

无论是“显性逃课”还是“隐性逃课”,笔者通过总结,发现有如下特点:

1.逃课行为普遍存在

逃课行为随年级增加而严重,一般一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

很多学生表示当学校课程和自己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会选择后者。

2.与教师上课质量有关

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

3.有选择性地逃课

部分学生逃课是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逃课选择基础课、理论课、体育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有的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无聊的课程;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某课程任课老师教学管理不严格,常常钻空子逃课,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老师也会让学生勉强通过的。

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

4.与专业、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

二、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绝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高等院校为了生源而降低门槛,学生素质下降尤其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初中、高中时就属于中下等生,尤其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多数是学习不太自觉,经常贪玩或逃课。

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干脆逃课。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

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管教,获得了较多的自由。

又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他们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仅仅把考试过关当成学习的目标,出现迷茫和懒惰情绪,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外界诱惑而难以自拔,加之考试相对容易通过,“混学历”者大有人在。

第三,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受就业形势、家长意愿、专业调剂、个体心智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专业志愿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只有在进校以后才真正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从而也就自然地出现了部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对专业学习的困难性预计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情绪低落、不想上课等现象,加之某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感到茫然,于是利用逃课时间自己钻研或者去学自以为将来好就业、好挣钱的也就成为部分学生逃课的必然缘由。

第四,生活压力的驱使。

现在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多重压力的驱使,压力往往大于从前,有些学生确实很忙,上课也就被其他事情给耽误了;有些学生确实有事,因而只能取自认为大者,舍其小者,牺牲上课时间;有学生因为生活困窘,只能边学习、边打工;还有学生是学习成绩较好,在自学掌握了课堂知识以后,为了考研、考证、发展个人兴趣等而逃课。

2.学校因素

第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高等院校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不得不自学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的竞争。

另外,教材陈旧,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没适时调整,死记硬背的考试,使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涯被称为“后中学时代”。

第二,教师教学缺乏个人魅力。

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

有些老师讲课没有特点,不能吸引学生。

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听人格魅力强、博学多才、表达清晰、照顾学生情绪的老师的课。

如果任课老师讲课毫无新意,照本宣科,与学生互动较少,只顾进度,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学生拉回课堂。

另外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足。

对于显性逃课学生,不及时进行督促教育;隐性逃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反而采取了宽容不理睬的态度,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数,也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铃声响了就讲课,下课就走人,批改作业不认真,不与学生接触,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可言。

第三,授课安排不合理。

有时信息量太大,内容重复较多;有时信息量太少,学生感到吃不饱。

特别是有些课授课内容重复,相同内容有好几位教师讲,学生觉得在浪费时间;或者内容偏难,有的课程在先期课程并未铺垫的条件下,就讲新课,导致学生听不懂,使学生因听不懂而气馁,便干脆不听。

第四,考试方法不当。

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别的同学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听讲价值不大的错觉。

3.教学管理方面

第一,检查力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