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0836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docx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选择

摘要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能阻断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等的生物制剂有望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生物制剂中图分类号:

R971.1;R58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533(2015)11-0014-05

AbstractGoutisakindofmetabolicdiseasecausedbypurinemetabolicdisorders.Acutegoutyarthritis(AGR)isusuallytheinitialsymptomforgout.TraditionalmedicinesforthetreatmentofAGRinclude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colchicines,corticosteroids.InflammatorycytokinesplayankeyroleinthepathogenesisofAGR,therefore,biologicalsthatcanblockinflammatorycytokinessuchasinterleukin-1,tumornecrosisfactor-aareexpectedtobewidelyusedinthetreatmentofAGR.HerewemainlyreviewmedicinetreatmentofAGRandhopeitcanprovidesomehelpforfurtherresearch.

keywordsacutegoutyarthritis;medicinetreatment;biologicals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是由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引起的有1种或多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已由“帝王病(king'sdisease)”转变为“病中之王(kingofthediseases)\目前美国成年人的痛风患病率为3.9%,全美有约830万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增多的原因主要与可促发高尿酸血症的合并症(如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增加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的使用增多有关。

其中,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是导致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可促发高尿酸血症的合并症以及药物因素可能是导致痛风患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亦是痛风的最基本类型,其典型发作一般多起病急骤,有时呈暴发性,多可于午夜因足痛而惊醒,疼痛呈刀割、咬噬样性质,同时

关节及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初次发病时绝大多数仅侵犯单个关节,其中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关节,偶可同时发生多关节炎。

目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但予于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痛风发作,使病情逆转。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其患者在此期间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予于局部冷敷(有利于减少滑膜渗液量和缓解关节痛)。

一般建议卧床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

Rheumatology,ACR)发布的痛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为“ACR指南”)[1]推荐,患者在接受初始降血尿酸治疗后就应该使用药物来预防痛风发作。

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为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2次/d、0.5或0.6mg/次)[2-3],但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的用药剂量须减半。

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如萘普生2次/d、250mg/次)也可用作一线预防用药。

但是,秋水仙碱和小剂量NSAID并不能阻止所有在经初始降血尿酸治疗后的痛风患者的急性发作。

如患者对秋水仙碱和小剂量NSAID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也可改

用小剂量泼尼松或泼尼松龙(w10mg/d),但风险-益处比仍

待观察。

当患者对以上药物都不能耐受或有禁忌时,是否应使用白介素(interleukin,IL)-1阻滞剂尚无定论[4-5]。

如果临床证据表明痛风仍处于持续活动期(如体格检查时发现有》1个痛风石、近期曾急性痛风发作或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或)血尿酸水平未达到目标值,那么需继续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持续6个月,但对体格检查未发现有痛风石者,疗程为血尿酸水平达到目标值后3个月;对之前体格检查发现痛风石溶解者,疗程为血尿酸水平达到目标值后6个月[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传统药物治疗

急性痛风发作后24h内就应给予药物治疗,因为早期治疗的效果更佳。

在急性发作期,已在使用的降尿酸药物可以继续使用。

临床上除应加强教育患者控制饮食和预防诱发因素外,更要指导患者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痛风急性发作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而不必每次发作后都去医院就诊。

NSAID、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用药[1]。

NSAID

NSAID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一线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相对较安全。

但这类药物也有毒、副作用,其中

NSAID主要为胃肠道毒性,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有胃肠道禁忌或不能耐受NSAID的患者可选用COX-2抑制剂。

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疗效不劣于NSAID,更值得临床推广。

对痛风急性发作一线治疗,ACR指南推荐选用COX-2抑制剂,首选依托考昔(etoricoxib)[1]。

依托考昔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目前治疗痛风、尤其是严重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之一,其可降低白细胞活动及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由此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止痛作用,但对慢性痛风治疗无效。

ACR指南进一步明确了秋水仙碱的服用方法,即应在痛风急性发作36h内开始使用。

如果使用的是1.2mg/片的秋水仙碱制剂,初始负荷剂量为1.2mg,1h后再服用0.6mg,12h后按照1〜2次/d、0.6mg/次方案服用;如果使用的是1mg/片的秋水仙碱制剂,则初始负荷剂量为1.0mg,h后再服用0.5mg,12h后最多可用到3次/d、0.5mg/次。

既往很多痛风治疗指南(包括2010年的中国指南)均建议初始负荷剂量为1.0mg,以后每1〜2h服用

0.5mg,但24h内的总剂量不超过6mg。

ACR指南推荐使用的秋水仙碱剂量明显减少,此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而疗效不受影响。

ACR指南还强调,在服药2次后12h就应开始规则用药(2或3次/d),否则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将明显降低。

秋水仙碱的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且不良反应多,常见的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秋水仙碱可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时应谨慎。

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秋水仙碱时应减量,与能显著抑制细胞色素P4503A4酶和P-糖蛋白的药物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环孢素等合用时也应减量[6-7]。

因经静脉使用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大,故国内已禁止经静脉使用秋水仙碱。

如果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后服用秋水仙碱已》14d,需换用NSAID

或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并非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主要用于伴有较重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发作且经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

ACR指南推荐,初始治疗选用糖皮质激素时需首先考虑受累关节数,如果1〜2

个关节受累可口服糖皮质激素,而1〜2个大关节受累可

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1]。

关节内注射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应根据受累关节的大小决定,而且可与口服糖皮质激素、NSAID或秋水仙碱联合使用。

当无法关节内给药(如多关节受累、患者拒绝或者医师无此权限)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至少为泼尼松0.5mg/kg,连续用药5〜10d后停药,或者以0.5mg/kg治疗2〜5d,再于7〜10d内逐渐减量至停药[1]。

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对痛风急性发作,应根据疼痛程度和受累关节数来选用适宜的药物治疗。

如为累及》1个小关节或1〜2个大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初始治疗采取单药治疗,可选用口服NSAID、糖皮质激素或秋水仙碱;如为累及多个小关节或

1〜2个大关节的重度疼痛,可使用联合治疗,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有秋水仙碱联合NSAID、秋水仙碱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药物。

如果24h内疼痛改善<20%或超过24h后疼痛改善<50%,则认为初始治疗无效。

对初始单药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也可加用适宜的药物联合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在联合用药方面不推荐糖皮质激素联合NSAID治疗,因为这两类药物均有消化道副作用,联合用药会增加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的可能性,应避免。

此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pH最好维持在6.5〜6.8间,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尿酸盐结晶,而且可使已形成的尿酸盐结石溶解。

因此,除多饮水外,患者还可适当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同时避免使用可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药,特别是噻嗪类利尿药会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最终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8]。

有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减少尿酸排泄[9],其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还有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胰岛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烟酸、左旋多巴和环孢素等。

新药治疗炎性细胞因子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抑制白细胞游走及吞噬、减少或阻断炎症反应过程是一个重要目标。

IL-1、肿瘤坏死因子-a

(tumornecrosisfactor-a,TNF-a)作为炎症趋化因子和激活因子,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IL-1阻断剂

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生物学活性主要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以活化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

研究表明,作为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和激活因子,IL-1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NSAID、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急性痛风或者有NSAID和秋水仙碱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