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68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docx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免费免费~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广东警官学院技术系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第一部分认识型实验

为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实验,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属于认识型实验。

这类实验课程应采取“观察——体会——理解”的模式,按照奥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到要搞清楚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得理解,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实验课程功能距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置,制定合适的科目,这些科目的选择,应以加深理解为主,通过观察和体会,达到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类实验不必过多,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不应该太单一,可以把相互关系的几项课堂内容教学包含在一起,指定成为一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有利于课堂讲授的连接性,也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理解相互关联的若干内容。

这了实验应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属必修课。

实验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形态,掌握两类工具痕迹的结构,掌握痕迹各部位的表现形式。

2.熟悉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特征样式,掌握不同类痕迹的观察要点,学会评价特征质量,

3.熟悉凹陷痕迹的特征寻找和确定方法,掌握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4.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形成过程中,客体材料的变形性质。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5.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

二、实验内容

1.观察线条痕迹的结构,确定痕起缘、止痕和痕迹面。

2.观察线条痕迹形成的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的痕迹反映的特点,凸凹起伏线痕中峰、谷、腰的具体形态。

3.观察凹陷痕迹的结构,确定痕壁、痕起缘、止缘和痕底。

4.观察打击凹陷痕迹在形成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痕迹反映,凹陷痕迹凸凹坑丘的形态、线条痕迹中起伏线条的形态及其与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张台相反的性质。

5.观察、确定线条痕迹和凹陷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三、实验要求

1.明确两类痕迹的结构,理解三个接触阶段与痕迹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2.明确两类不同痕迹的特征表现形式及其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相反地性质。

3.在先天痕迹中寻找若干条粗大、明显、连贯的线条痕迹,再凹陷痕迹中寻找稳定、明确、稀有的凸凹坑丘。

四、实验器材

1.铁锤、螺丝刀各一件。

2.δ15、150×200mm的木板一块,25mm×20mm的铅片一块。

3.台式立体显微镜及5倍放大镜。

4.铅笔、直尺、色笔、作业纸等。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五、实验方式

按实验要求,每两人一组,制作线条状痕迹与凹陷类痕迹,并在镜下观察之。

六、实验准备

教师抽检预习情况和分组情况。

学生必须掌握如下知识:

工具与客体接触形成痕迹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接触阶段、中间接触阶段和终止接触阶段。

开始接触阶段是指工具与客体接触开始形成痕迹的瞬间间隔。

这个过程很短,多是工具的突出部分(如边、棱角)首先接触客体,形成很起缘。

该阶段形成的痕迹特征大多不很稳定,线条痕迹的痕起掾由浅入深,无堆积物,痕迹中被擦起的毛刺尖端指向起点。

中间接触阶段是指工具与客体接触,形成痕迹的过程阶段。

该阶段相对长一些,工具与客体接触比较充分,此时形成的痕迹特征与开始阶段比较出现了变化,特征的数量增加,痕迹的宽度变大。

该阶段的特征不稳定,工具带动微粒一起运动,易产生假特征。

在凹陷痕迹中,接触的中间阶段形成痕迹壁,在线条痕迹中形成痕迹面。

最后接触阶段识指工具与客体即将脱离接触,停止运动的瞬间间隔。

该阶段也很短。

在凹陷痕迹中,形成痕止缘和痕底,在线条痕迹中形成痕止缘。

在该阶段,工具与客体接触较完整,形成的痕迹稳定,多能反映出接触部位的形态结构,如压痕中的止缘与痕底、线条痕迹的止缘。

线条痕迹的最后接触阶段痕迹多由深入浅,并伴有物体表面擦掉的颗粒残渣堆积物,或出现明显的停顿、按压痕迹。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工具与客体接触方式,可分为定态接触和动态接触。

定态接触是指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接触位置相对不变,两者接触点也不改变的接触方式。

最常见的是工具撬压或打击客体形成的接触。

动态接触是指形痕时,工具与客体发生相对运动,使两者接触点连续改变的接触方式。

最常见的切划接触方式是工具在客体上划动而客体不动。

如切削客体、擦划客体等,由于工具与客体接触状态不同,产生了凹陷痕迹与线条痕迹这两大类痕迹。

凹陷痕迹结构由四个部位组成:

1.痕迹壁——形成的痕迹的过程中,由于剪切作用在客体上形成的新表面。

2.痕底——形成的痕迹的过程中,由于压缩作用而发生了位移的客体原表面。

3.痕起缘——痕迹壁与客体原表面(未发生位移)的交线。

痕止缘——痕迹壁与痕底的交线。

注意有时痕起缘与痕止缘重合,痕迹壁趋于,的现象。

凹陷痕迹特征(按凹陷类痕迹所反映的外表形象的总和):

种类特征为压痕的轮廓形状,并以痕迹中止缘很痕底的形状结构反映形象,包括形状、大小尺寸、种类规格等内容。

个别特征是压痕中凸凹坑丘的形态。

凸凹坑丘是对凹陷状痕迹个别特征的总称。

无论是生产加工特征,使用产生的特征或自然腐蚀形成的特征,都会以凸起点或凹下点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反映在痕迹处。

凸凹坑丘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尖状、角状、圆状、条形、丫状、坑状、丘状、点状以及笔规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则形等。

凹陷痕迹中,形态各异的凸凹坑丘构成了个别特征,而质量好的特征是稳定、稀有、明显的凸凹坑丘。

线条状痕迹结构由三个部位组成分别为:

1.痕起缘——开始阶段与客体接触点的连线;

2.痕止缘——即将脱离接触的瞬间,工具与客体接触点的连线;

3.痕迹面——被工具作用过的客体原表面或产生的新表面。

单一线条特征由峰、腰、谷构成,峰、腰、谷有各自的形态,可以相互区别开来,这也是线条痕迹鉴定的基础。

线条状痕迹特征中种类特征为线痕的基本轮廓和形态,包括形状、数量、间距、宽度大小等内容。

个别特征是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包括单一纹线的起伏形态、线痕的倾斜流向,峰腰谷的形态等内容。

而质量好的特征是粗大、明显、连贯的凸凹线痕。

七、实验操作

1.两类痕迹的制作

凹痕迹的制作:

将木板(光滑面朝上)放在实验台上固定,以铁锤垂直打击木板(力度以能形成凹陷痕迹并明显反映锤顶形状为宜),并在打击接触过程,体会接触的三个阶段与凹陷痕迹四个结构部位的相应关系。

线状痕迹的制作:

将铅片平放在实验台上(如铅片不平整,要使其平整)固定,以螺丝刀接触铅片,令刀口与其运动方向垂直,沿铅片表面滑动(力度以能在作用区绝大部分产生新表面为宜)。

在滑动接触过程,体会接触的三个阶段与痕迹的三个结构部位的对应关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系。

2.观察

观察凹陷状痕迹结构:

在体现显微镜下观察打击木板形成的凹陷痕迹的结构形状。

区分印压痕迹中痕起缘、痕迹壁、痕止缘、痕底四个部位所在的位置,以及各自的形状反映。

观察线条痕迹结构:

将制作的线条痕迹置于体现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形状。

注意痕起缘、痕迹面、痕止缘及其附近的堆积物等三个部位的形态、位置、尺寸,特别要注意痕起缘、痕迹面、痕止缘的特点,比较各部位反映的差异。

3.观察痕迹的特征

观察凹陷状痕迹种类特征,分别观察痕起缘、痕止缘的形状,并用分规、直尺测量其各方面的尺寸,观察各部位特征反映的特点;观察个别特征,在体视显微镜下寻找痕起缘、痕壁、痕止缘未定、痕底源处明显的凸凹坑丘,观察这些特征的形状、起伏状态,并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其尺寸。

观察线条痕迹的种类特征,并用分规测量擦痕的宽度,主要擦痕的间距;观察线条痕迹的个别特征,在镜下找出几条粗大、明显有代表性的线条,观察这些线条的连贯性、起伏的形态、倾斜流向、峰谷腰的状态,并观察粗大线条与附近细小直线的位置关系。

4.观察工具上相应的特征

(1)观察铁锤的特征:

观察铁锤的形状并用分规测取锤击面的尺寸,镜下观察铁锤表面状态特征和棱边形状特征,用读数显微镜测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量其尺寸。

以观察结果同相应痕迹的结果比较,注意工具与痕迹二者的同名特征在位置上镜面对称关系和起伏状态相反的关系。

(2)观察螺丝刀的特征:

观察螺丝刀形成痕迹部位的形状,表面装特征和棱边形状特征,并用分规、直尺测量其各方面的尺寸步,镜下观察螺丝刀大小刀面上砂轮磨纹,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其尺寸。

以观察结果同痕迹进行比较。

八、作业

1.按比例描绘工具接触部位和痕迹,并用色笔按顺时针方向标注特征,并注明加工特征和使用特征。

2.以表格分别列出对工具和痕迹测量的数据

3.图示要求:

(1)分别注明凹陷痕迹和线条状痕迹的结构及其各部位名称;

(2)绘出线条痕迹某一痕迹的剖面图,表示该处线痕的起伏状态,并注明峰、腰、谷。

九、思考题

1.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是如何反映在凹陷痕迹的线条痕迹中的特征的,

2.如何区分线痕的起缘与止缘,

3.两类痕迹中,哪些部位反映的特征稳定、可靠,

4.如何理解粗大、明显、连贯的意义,

实验二撬压痕迹实验

一、实验目的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1.通过实验了杠杆作用形成撬压痕迹的规律与特点。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撬压方式的方法,熟练掌握折离撬压、扩缝撬旋撬压和夹持撬压痕迹的特点。

3.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种类规格的钢丝钳夹持部位结构,熟悉夹持部位常见的特征及其在痕迹中的反映。

4.掌握一次动作形成支、重两处痕迹的一般规律及支重点痕迹间的对应关系。

5.掌握在木质客体痕迹中寻找、确定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观察折离撬压、扩缝撬压和旋转撬压痕迹,找出支、重两点处所形成的痕迹在不同的撬压方式中反映工具的哪些部位;确定每次动作形成的支重痕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观察钢丝钳的夹持部位,归纳不同种类(包括150mm\175mm、200mm的三种规格,有夹圆体口和无夹圆体口两种类型)钢丝钳夹持部位加工特征的规律(包括有无夹圆体口时夹持部的总体形状的尺寸、前、后平台的形状和尺寸、齿纹结构等)。

3.测量不同种类不同规格钢丝钳的齿纹数量的间距。

4.观察大力钳、水泵钳、管钳、胡桃钳、鲤鱼钳等不同种类规格的钳具,了解夹持部位结构。

5.用各种工具制作并观察、测量夹持撬压痕迹。

6.理解对痕迹特征精确测量的意义,培养良好的测量素质。

三、实验器材

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1.体视显微镜、读数显微镜、分规、直尺等。

2.螺丝刀、钢丝钳、大力钳、水泵钳、管钳、胡桃钳等工具,制作痕迹的材料。

四、实验方式

独自完成。

五、实验准备

除操作要求外必须熟悉下述知识内容:

折离破坏方式及形成痕迹的特点,一次动作会在支、重点两出形成痕迹,痕迹反映出方向相反,两处痕迹相互对应。

如果客体与工具接触的两个部位材料不同,强度较大的位置形成痕迹较浅。

折离撬压时,工具一般会以一个端部和杆部的一个部位接触客体。

木质客体强度较低,壁出处木纤维容易发生断裂,出现两个断面沿纵向错动分离的转噶体,呈撕裂状痕迹壁,表面参差不齐。

痕止缘及其附近的痕底,则以压缩变形的形式表现为典型的凹陷痕迹。

金属材料强度较高,压痕多不明显,如表面有油漆层,一般会伴随油漆脱落,指示受作用部位。

夹持撬压破坏主要由工具的夹持部位发挥功能,形成痕迹。

不同品种的工具,夹持部位的结构形状也各有所异,在痕迹中可反映出相应工具接触部位的形状、结构和尺寸。

鲤鱼钳一般无前平台,齿纹较细、较密;大力钳、水泵钳、管钳的夹持部位各有特殊的形状,齿纹的尺寸也较大。

胡桃钳的刃部夹持也可方便地承担部位的作用,在研究夹持嵌免费免费~

免费免费~

压破坏的工具时必须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