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00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docx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修改版

第一篇: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及教育问题

提纲:

一、处境不利儿童的分类

二、处境不利儿童的成因、现状存在问题

三、发现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外部:

生长教育环境的改变

2、内部:

改变认知,控制情绪

五、案例

一、处境不利儿童的分类:

1、留守儿童

2、流动儿童

3、离异家庭的儿童

4、贫困家庭的儿童

生态学模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er)提出的人类发展的生态学模型理论:

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

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以及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联系等不同的形式具体地存在于个体发展的生活中,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方面给予不同的影响。

l

1、微系统,家庭、学校、同伴。

l

2、中间系统,微系统的相互关系。

l

3、外层系统,例如:

父母的工作环境、父母的人际交往等。

l

4、宏系统,文化和社会环境。

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

标。

留守儿童的成因、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成因

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限制。

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里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

(二)现状

1、社会现状

l最新数据显示,有2000多万的留守儿童。

其数量将会增长。

诸多媒体报道留守儿

童的受侵害、自杀事件、危害社会事件及被监护事故等,如何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的热点问题之一。

2、心理发展现状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生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确立的时期。

在这个早期社会化的阶段,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功能弱化,无疑会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留守儿童在家庭微系统中的亲情缺失会进一步波及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系统,如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等,从而使儿童面临着发展的挑战和适应。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关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环境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结果的问题的探讨。

l调查报告认为,“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

容易受到侵害,或者“学坏”。

另外,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

调查所涉及的16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的农民向调查员反映了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

在不少村落,精壮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基本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虽有父母,却等同于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

这类家庭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极弱。

与此同时,乡村的基层政权、教育机构也无法承担起“保护者”的角色。

留守女童屡遭性侵害正在是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发生的。

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近日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

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

2名学生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

记者了解到,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

(7月5日《华商报》)

l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

而他们又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近距离的亲情关爱及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老人自己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更不要说进行好的隔代教育了。

三代人的观念冲突集中反映在非常态的家庭教育中,这非但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反而极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

扶风县几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就是心理不健康的极端表现。

调查报告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生活中有了委屈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其人格表现或是攻击性较强,或是偏向抑郁。

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

l

1、沉默寡言与外向开朗人数相当

l

2、冲动易怒是留守儿童表现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性特点。

在发展较差的儿童中,冲动易

怒和外向开朗都是有代表性的个性特点;在发展相对较好的留守儿童中,懂事听话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特点;在女生中,内向孤僻、懂事听话和倔强要强都表现比较明显。

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

l孤独、委屈难过、敏感自卑和忧虑

三、对策:

内部:

改变认知

l认知理论:

第一,认知是行为与情感的基础,一个人的所有心情都是由他的认知或思想产生

的。

认知涉及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他的理解力、精神状态与自信心。

第二,消极的情绪由消极的思想决定。

第三,几乎一切的消极思想都蕴含着重大的曲解。

第四,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与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

认知失真的几个表现:

l

1、极端思维。

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绝对化、极端化思维,非黑即白。

l

2、心理过滤。

由认知的选择性而带来的心里过滤,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

他们看到的常常是他们想看的。

你关注了你想关注的,而忽略了你不想关注的,就想当然的认为它没有发生。

l

3、瞎猜测。

l

4、虚拟陈述、隐藏的假定。

l

5、情绪推理。

凡事跟着感觉走。

l

6、人格化。

找替罪羊;宿命论。

认知失真的特征

l

1、认知失真的根源在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l

2、不合理认知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

l

3、认知失真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酸葡萄心理。

l

4、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容易失真。

l

5、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认知容易失真。

认知疗法

l

1、埃利斯的ABC理论。

l

2、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

l

3、伯恩斯的寻根术。

三、对策:

改变外部环境

学校老师正确意识的引导:

l就是在学校里面有一个获奖作文的展示,很多获奖作文,几乎每一篇作文的情绪都是一样的,

就是讲妈妈你为什么扔下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在我身边,我好苦,我好孤单,用这样的一个方式评奖,我觉得会不会对孩子有一种诱导,可能只有这样情绪的作文才会被老师拿来评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l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的事实。

既然改变不了,那我们就接受。

在接受

的基础上,坦然面对。

家长正确的意识的引导

l这个家庭不管是两个人、三个人,是一个团队,是一个集体,如果父母外出打工是一个我们

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和命运,我们能不能互相鼓励一起走,你在家里好好学习,我们在外面好好打工,挣钱,一个积极的心态。

家长正确的做法

家长做到五个一:

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个月写一封信,每个月和班主任老师打一个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打一个电话,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家长说的内容很重要

写信的内容,打电话说什么。

很可能这个信是在批评,是在教育,是在说你要听话,看了之后并不能带来情感上的安慰,打电话也是在说你是不是听话,是不是淘气,反而会有抵触,有的孩子说那还不如没有,没有效果,说什么很重要。

全家人共同面对

l爸爸妈妈给孩子写信,说我在这儿怎么工作的,这儿怎么样,也讲讲自己的辛苦,也讲讲自

己的收获,也讲讲对他的希望,他就觉得,爸爸妈妈来跟我说话,他回过头来就可以反映,不是老讲困难的事儿了,说我也克服了困难,我也搞得很好,请你放心吧。

学校领导的意识

l对于这一问题,学校该如何办?

该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

如何使他们得到难以得到的亲

情与关爱?

该如何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l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l

2、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

l

3、老师的关注与交流。

l

4、开设心理活动课,设立心理咨询室,给孩子提供倾诉的对象和空间。

让孩子知道,我有

问题去找谁。

案例:

1

宜章县某村一名留守的初三女生,把自己反锁在家,不去上学,并声称要去寻短见——原因是她不喜欢学校老师到家里“找爷爷奶奶了解情况”。

还有涟源市某村的一名初中生,十几年来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最近才回来。

长期以来,他从来不喊“爸爸”、“妈妈”,只有向父母要钱的时候才会和他们说句话。

2、严飘,13岁,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万庾中学初一学生。

她的父亲1998年因肺癌去世,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妈妈迫不得已去东莞打工,至今已有4年。

平日里,严飘由73岁的奶奶带着住在伯伯家。

奶奶告诉记者,自打4年前严飘的妈妈去了东莞,她就变得越来越内向了,平时和奶奶、伯伯也不大说话,几乎没什么交流。

偶尔接到妈妈打回来的电话,严飘也不怎么多讲话,常常是母女俩抱着电话哭成一团。

在万庾中学,记者通过学校广播找到了严飘——一个看上去清秀文静的小姑娘。

坐在办公室里,她一直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绞着手指。

没说几句话,她就红了眼圈儿,泪珠直往下掉。

在随后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除了点头和摇头之外,她几乎没有开过口。

随行的团县委负责人说,像严飘这样极为内向的“留守儿童”毕竟是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

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且诱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发现问题的方法

1、访谈法(访谈提纲)

l

2、调查问卷(考察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物质资源和社会支持,以及留

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知道孩子为了什么而烦恼。

第二篇:

处境不利学生教育工作计划

处境不利学生教育工作计划

一、多角度关爱,让学校温馨如家。

该校注重打造温暖、宽松的班级集体,让集体的温暖最大限度地弥补因亲情缺失而给留守孩子带来的伤害。

如班级同学为留守儿童举行生日庆祝会,为他们唱生日歌,送小礼品等;老师指导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亲写信打电话,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难处,教育孩子要自立自强;组织“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激发孩子们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在留守儿童与农民工子女之间开展“结对互助”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通过举办“手拉手,共成长”暑假联谊活动,互换“心手相牵卡”,执手相约“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

二、多层面帮扶,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期初,各班将处境不利学生分门别类,把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列入重点帮扶对象,从思想道德、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学习知识、身心健康、家庭状况等多层面深入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学校出台了《处境不利学生帮扶制度》,规定每个教师都承担若干个处境不利学生的帮扶工作,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极强的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教育。

按规定每位教师要力争做到“每周一谈”(与学生交流谈心)、“每月一通”(与家长或监护人通电;学生与家长通信、通电)并把帮扶教育过程记录在册。

学校还重视对“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帮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学校不定期对每位教师的帮扶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三、多方位鼓励,让童心滋长信心。

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学校采取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非但不排斥、不歧视,反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课堂上老师总是有意识地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发言的机会,课余时间总是挤时间找机会与他们谈心交流,在班上总是有意安排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当老师的小助手。

评选优秀学生和选举班干部时,都关注这些学生是否当选。

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与成功,总是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四、多渠道交流,让成长路上不孤单,面对面交流。

学校开设心理教育咨询室,引导鼓励处境不利学生遇到苦恼困惑时主动走进“心理健康之家”。

孩子们通过与老师坦诚交流,一个个心理问题得以有效的化解。

批语交流:

老师批阅处境不利学生的问题作业时,尽可能以亲切、温馨的提示代替严厉地批评。

网络沟通:

构建班级QQ群、班级邮箱,采取上网方式与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