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各论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87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各论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细菌各论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细菌各论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细菌各论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细菌各论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各论总结.docx

《细菌各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各论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菌各论总结.docx

细菌各论总结

细菌各论总结

化脓性球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检查方法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①金黄色色素;②有溶血性;③凝固酶实验阳性;④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⑤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葡萄球菌属

球形,多呈葡萄串状排列。

无鞭毛及芽胞。

G+

营养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厌氧

光滑型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β溶血环

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脱落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

⑴侵袭性疾病:

化脓性炎症。

①皮肤化脓性炎症:

浓汁金黄而粘稠,局限性。

⑵毒素性疾病:

外毒素引起。

①食物中毒;②烫伤样皮肤综合症;③毒性休克综合症(TSS)。

链球菌属

球形或卵圆形,成链状排列,G+

营养要求较高,需血液血清;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

⑴细胞壁成分:

①黏附素:

脂磷壁酸和F蛋白;②M蛋白:

主要致病因子。

抗吞噬和抵抗杀菌作用。

③肽聚糖:

致热、提高血管通透性。

⑵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

⑶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

急性化脓性感染:

①皮肤和皮下组织炎症:

痈、脓肿等。

②呼吸道感染;2.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3.超敏反应性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取浓汁血液,涂片镜检;血清学实验:

抗链球菌溶素O实验

肺炎链球菌

G+,呈双排列

营养要求高,草绿色溶血环

荚膜

大叶性肺炎

草绿色溶血环,胆汁容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荚膜肿胀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G-球菌,呈肾形,双排列。

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巧克力培养基”

荚膜、菌毛、IgA1蛋白酶、⑷内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

流行性脑膜炎:

飞沫传播,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脑脊液、血液或刺破出血斑取出的渗出物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外有G-阴性双球菌

淋病奈瑟菌

G-球菌,双排列,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同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菌毛:

粘附,抗吞噬。

⑵外膜蛋白⑶脂寡糖⑷IgA1蛋白酶

成人淋病: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

男性:

前尿道炎—前列腺炎;女性:

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不孕;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

取泌尿生殖道或子宫颈口分泌物涂片镜检——形态观察:

双球菌

补充:

1、葡萄球菌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腐生葡萄球菌—白色或柠檬色

2、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存在于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与IgG的Fc段结合,可进行协同凝集,并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生物学活性。

3、肺炎链球菌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方法:

胆汁容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荚膜肿胀试验。

?

4、链球菌的分类:

溶血现象

性质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不完全溶血,草绿色溶血环

机会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

溶血,完全透明无色溶血环

致病力强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

不溶血,无溶血环

一般不致病

5、抗O实验:

抗链球菌溶素O实验(ASOTEST)鉴别A群链球菌的实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

肠杆菌科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检查方法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标本→分离培养→鉴定IMViC(++--)

生化反应+血清分型+毒素测定+核酸检测等

埃希菌属

符合共性,周毛菌,有菌毛

符合共性,生化反应IMViC(++--)

粘附素:

定植因子抗原、集聚粘附菌毛、紧密粘附素、菌毛:

黏着、特异性高;外毒素:

肠毒素及溶血毒素;内毒素、荚膜等

{

肠道外感染:

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首位、女性多见

②肠胃炎:

不同类型菌不同

志贺菌属

G-杆菌,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符合共性,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

侵袭力:

菌毛:

黏附

毒素:

内毒素—引起全身症状

·

外毒素、肠毒素、细胞毒性(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神经毒性

菌痢:

粪-口传播。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慢性痢疾:

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血清学实验

快速:

免疫荧光菌球、协同凝集实验

沙门菌属

周身鞭毛,有菌毛

?

符合共性,不发酵乳糖或蔗糖,对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发酵,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均产酸产气。

侵袭力:

菌毛、O和Vi抗原抗吞噬

内毒素:

体温,白细胞,中毒症状和休克

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

肠热症伤寒、副伤寒,胞内寄生

胃肠炎(食物中毒):

最常见

败血症

无症状带菌者

>

取样:

肠热症:

1W取血,2W取粪便,3W取尿液,1-3W取骨髓液

血清学诊断、生化反应、肥达试验

补充:

1、肠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结构:

中等大小的G-菌,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没有芽胞。

(2)培养:

兼性厌氧或无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

(4)抗原结构:

O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属特异性。

H抗原:

菌体失去鞭毛后发生H-O变异。

荚膜抗原:

具有型特异性。

(5)抵抗力:

外界生存能力强,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

(6)变异:

最常见耐药性变异。

2、埃希菌的分类

菌株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婴幼儿、旅游者腹泻,与霍乱功能相似

质粒介导LT、ST肠毒素,分泌液体和电解质,粘附素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水样便,继而少量血便,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婴儿腹泻(水样腹泻)

质粒介导A\E组织病理变化,上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吸收受损、腹泻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tx-1、Stx-2,中断蛋白质合成,A\E损伤,绒毛结构破坏→吸收受损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

婴儿腹泻(持续性)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出血,液体吸收下降

3、大肠菌群指数:

是指每1000(g)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我国卫生标准:

在每1000ml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

4、志贺菌的分群:

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5、肥达反应:

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

(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第2周)

;

(1)原理:

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

分别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体表抗原(Vi抗原)。

其中以O抗原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而Vi抗原的抗原性不强,且相应抗体效价低且为时短暂,随细菌的消除而消失,故不列为肥达试验的检测项目。

当抗原遇到特异性抗体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通过对凝集物量多少来推算病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以协助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2)方法:

试管凝集法(定量):

当TO≥1:

80,TH≥1:

160,PA、PB均≥1:

80才有意义

(3)动态观察:

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4)临床意义:

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O抗体(IgM),H抗体(IgG)

O、H抗体均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大;O、H抗体不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小;只有H升高,则可能是预防接种过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只有O升高而H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的交叉反应。

(5)分析结果时应注意:

①正常人抗体水平。

一般伤寒杆菌O抗体效价在1:

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

160以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体效价在1:

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②动态观察:

一般随病程延长第2次检测抗体效价比第1次高4倍或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③区别H、O抗体增高的意义:

两者同时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两者同时低于正常无意义;O抗体效价高而H抗体效价低,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若H抗体效价高而O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是以往接种过疫苗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弧菌属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检查方法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霍乱弧菌

G-,弧形或逗点状,周身菌毛,有荚膜,无芽胞,单鞭毛,运动活泼,“鱼群”状排列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选择培养基:

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

鞭毛:

运动;菌毛:

附着;霍乱肠毒素(Choleraenterotoxic):

最强的致泻毒素,1A+5B结构不耐热

霍乱:

粪-口

症状:

严重吐泻脱水,神志不安、淡漠“霍乱面容”呈脱水貌,眼窝下陷,舟状腹,肌痉挛等。

愈后可获得牢固免疫

标本:

“米泔样”便及呕吐物

2、直接涂片镜检:

悬滴法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穿梭样运动有助于诊断。

Tcbs培养基培养观察,玻片凝集反应

副溶血性弧菌

G-,嗜盐性

单鞭毛

培养基含%NaCl为宜在TCBS平板上形成绿色蔗糖不发酵菌落。

神奈川试验(KP):

在高盐培养基上中使人或兔红细胞发生溶血(β溶血)

致病机制不明

食物中毒:

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自限性腹泻:

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等

病后免疫力不强,

补充:

1、霍乱弧菌分型:

抗原分型:

根据0抗原的不同,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可引起霍乱,其余不致病或仅引起胃肠炎等,O1群包括两个血清型:

古典生物型和埃托生物型(E1-Tor)。

2、霍乱疾病分期:

(1)潜伏期:

2-3d;

(2)前驱期:

不明显;(3)吐泻期:

剧烈吐泻、米泔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失水12000ml;(4)脱水期:

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表现:

神志不安、淡漠“霍乱面容”呈脱水貌,眼窝下陷,舟状腹,肌痉挛等;(5)恢复期:

吐泻停止、紊乱纠正、症状消失、病程平均为3-7天

 

螺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检查方法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

幽门螺杆菌

G-,呈弧形、S形或海鸥状排列。

严格微需氧培养,生长缓慢。

$

尿素酶阳性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特性,具有鉴定意义

中和和抑制胃酸产生、引起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

口-口和粪-口传播

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部MALT淋巴瘤

取胃体和胃窦组织:

组织活检、脲酶试验,涂片镜检

 

厌氧性细菌

{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检查方法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G+杆菌。

芽胞园形,位于菌体顶端—鼓锤状菌体

专性厌氧,在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溶血。

抵抗力强

破伤风溶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主要致病物质,阻断抑制性介质的释放,导致神经持续兴奋

致病条件:

创伤、厌氧环境:

小而深的伤口,局部有坏死组织存在异物、需氧菌混合感染

破伤风:

只痉挛毒素进入血流。

早期症状(特别是新生儿)肌肉痉挛。

先局部后全身,早期是咀嚼肌的痉挛。

新生儿:

拒奶、啼哭成人:

早期症状:

一般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角弓反张

'

产气荚膜梭菌

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

有荚膜。

芽胞椭园形,位于次级端,直径小于菌体横径

专性厌氧,代谢活跃;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牛乳培养基中“汹涌发酵”

荚膜:

抗吞噬作用

毒性酶:

侵袭性酶:

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

外毒素:

致死性毒素,α毒素作用最强

1、气性坏疽:

①潜伏期短;②伤口肿胀特别厉害—“捻发感”③分泌物特别臭④毒血症

2、食物中毒:

主要为剧烈腹痛和腹泻

!

3.坏死性肠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