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747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股骨干骨折汇总.docx

股骨干骨折汇总

股骨干骨折

一、查房医嘱

概述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

1。

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

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受伤机制:

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是直接外力。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大腿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下肢活动障碍。

2.检查可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

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

三、分析门、急诊资料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四、继续检查项目

为明确血管损伤有时血管造影检查。

五、门诊医嘱示范

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

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

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

1.下肢持续牵引。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6~8周,定期拍片复查,确保骨折位置满意。

病情分析

一、初步诊断

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折端;X线可发现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

二、鉴别诊断

病理性骨折

多为骨囊肿或骨转移癌所致。

X线片如发现骨折线周围有溶骨性破坏的病灶则高度怀疑病理性骨折,可以进一步行全身骨扫描除外其他部位的骨转移灶。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

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

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移位不明显的简单骨折,持续下肢牵引。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①牵引失败。

②软组织嵌入:

骨折端不接触,或不能维持对位,检查时无骨擦音。

③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者,可同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④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

禁忌证:

局部或全身感染、重要器官脏器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等。

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企,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

3)手术入路及特点

·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

此法具有术后不用外固定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

·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传统方法是采用6~8孔接骨板螺丝钉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固定。

目前多采用加压钢板固定或倒打髓内钉内固定。

4)注意要点

·注意复位巾要纠正旋转移位,恢复下肢力线。

·术中要尽量减少软组织的剥离。

5)术前准备

·备皮,术前30min麻醉准备期给予抗生素。

三、术前医嘱示范

(一)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健康教育

﹡普通饮食

(二)临时医嘱

﹡血常规十血型

﹡尿常规

﹡凝血四项

﹡生化C21

﹡乙肝两对半

﹡丙肝抗体

﹡艾滋病病毒抗体

﹡梅毒抗体

﹡申请心电图检查

﹡申请X线检查胸部正位平片十股骨正、侧位

﹡与家属谈话并签字

术前医嘱

﹡明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患侧股骨干骨折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禁食水

﹡备皮

﹡尿管(明晨术前)

﹡地西泮5mg术前晚口服

﹡抗生素皮试

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一般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

2.平卧位

3.饮食和输液术后6h可以进食。

4.抗感染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注意观察肢体远端感觉和血运,及时处理血管神经损伤。

三、术后医嘱示范

(一)术后当日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禁食水(6h后普食)

﹡记尿量

(二)术后当日临时医嘱

﹡心电监护6h(多功能监护仪)

﹡氧气吸入6h(管道氧)

﹡抗生素治疗

﹡复方乳酸林格液500mlivgtt

﹡生理盐水500ml+维生素C2.Oivgtt

﹡血常规

﹡ST9

﹡必要时输血

(三)术后第一天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四)术后第一天临时医嘱

﹡血常规

﹡ST9

出院小结

一、预后

XXX手术效果良好,目前恢复良好,已经不持重活动。

二、后续治疗

继续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拍片复查。

三、出院当天医嘱示范

1.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普食

2.临时医嘱:

﹡拆线

﹡换药

﹡明日出院

﹡出院带药

病例教学

病历摘要

男,48岁,因左下肢外伤伴疼痛1h入院。

查体:

左大腿中下段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

左下肢远端皮肤苍白,动脉搏动弱。

X线片示:

左股骨干下1/3骨折,断端移位。

问题

1.可能发生哪些合并损伤?

2.各段股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

答案

1.学习目的熟悉股骨干骨折常见合并损伤。

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的危险,从而造成肢体远端血运差。

2.学习目的学习股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特点。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l/3和下1/3骨折。

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

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

股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刁乃成)

二、出院指导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创伤中的一种常见病。

青壮年发生股骨颈骨折,多由于严重损伤所致。

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多因骨质疏松所致,但应注意稳定性骨折的病人依然可以行走。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性质、部位、年龄和并发症的不同,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仍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骨不愈合两大难题,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老年尤其是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的死亡率为1%-2%,主要死因是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及肺部感染等。

■出院后应在家休息还是可以工作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为5~6个月,判定骨折愈合于否不得少于1年。

◎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多采用手术治疗,如果X光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骨性愈合,一般在6个月后,可恢复正常工作,以患肢不感到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工作量,但1年内应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根据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不同,1~5个月后可持助步器下床,从患肢不负重逐渐过渡到负重行走,6个月后持手杖行走,增加步行距离,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并参加社会活动。

◎恢复期的病人若发现患肢肿胀或疼痛加重,应卧床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出院后如何用药

◎股骨颈骨折的青壮年,出院后一般不需服药。

确需用药者早期可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促进舒质愈合的中成药。

◎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多因骨质疏松所致,需治疗骨质疏,避免再次发生骨折。

常用药物有:

盖天力、钙尔奇D、乐力胶囊等钙制剂;降钙素,如依降钙素、密钙息、益钙宁针剂等钙代谢调节剂;固邦、福善美等阿仑膦酸钠或利塞膦酸盐类。

以上药物应根据病人骨质疏松的程度和病八的个体差异决定疗程。

◎病人如患有其他疾病,可继续月眼用相关药物。

■出院后是否需要复查

◎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愈合较慢,,易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高达20%-40%,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一般应每3个月摄片复查1次,持续1年。

1年后,半年复查1次。

2年后,应每年复查1次,共持续5年。

◎大多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开骨折后2年内。

若新近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复查持续时间应该更长。

◎若出现患髋疼痛,应及时去医院复查,以了解有无慢性感染或假体松动。

■一般护理与自救

◎出院后应继续卧硬板床或硬棕绷床,不宜卧软床,保持髋关节伸直位。

◎病人在未确定骨性愈合前,应保持患肢外展30°,不宣内收、内旋位,勿将患肢交叉置放于健侧肢体。

仰卧位时,可在双下肢膝关节之间放一枕头,以防入睡时患肢内收、交叉。

◎穿袜时,不可保持平时的屈髋、屈膝、内收、外旋下肢的穿袜动作,而应外展、内旋患肢。

◎病人下地行走前有适应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可先在床边坐起,无头晕或特殊不适后才能下地站立,适应人体直立体位及健侧下肢站立时腿部发抖、关节发软消失后,才可以开步行走,患肢暂时不能着地。

2.下地锻炼时注意安全,行走时将一皮带系于病人腰部,另一人在病人后面抓住皮带,可起到保护作用。

切莫扶病人上臂,以免阻碍病人行动,增加负担。

◎病人在恢复期数月至5年内,如出现并发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饮食与营养

◎无需忌食,应尽量食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和高钙食物。

◎尽量少进高脂肪食物,避免体重增加而并发其他疾病。

■生活起居与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康复的理想目标。

◎尽量自理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家庭成员应给予病人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营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

◎老年人完全自行徒步行走时,旁边一定要有专人看护,避免因体力不支而发生意外。

■休息与锻炼

股骨颈骨折的康复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功能的关键之举。

常见的床上锻炼和下地行走锻炼,是病人在出院前就能获得的感性知识,出院后可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康复锻炼。

但要掌握分寸,不宜过急,避免发生意外。

◎加强患肢功能的锻炼。

伸膝,抬高患肢,维持1~2分钟,放下,再抬高,不断提高股四头肌肌力,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和膝关节屈曲运动。

以上运动要双下肢交替进行,每天坚持3~4次,每次不得少于20分钟,运动量可逐渐增加。

◎手术者术后2~4天,非手术者3~5个月,患者不得下地行走,可持双拐或助步器。

老年病人最好使用助步器,不致因双上肢力量减弱而再次跌伤。

双拐或助步器向前一步,健侧下肢移动,患肢跟上。

骨愈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可在术后1周开始下地活动。

◎患肢负重练习,力量从2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千万不可过早负重。

◎持拐平地行走平稳后,开始练习上、下楼梯。

上楼梯时一手扶住楼梯扶手,另一手持拐杖,拐杖先上,次健肢,后患肢。

随着肌力恢复和步态平稳,逐渐弃去助步器或拐杖,用手杖替代,最后全弃去,徒步行走。

◎老年病人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时要注意量和力,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要急于求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