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82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x

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5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5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

(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条件

(1)政治: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

(2)经济:

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3)市场:

到18世纪中期,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

(4)技术:

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轻巧识记]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2.成就

领域

发明家

成就

棉纺织业

约翰·凯伊

发明飞梭

哈格里夫斯

发明手摇纺纱机

阿克莱特

发明水力纺纱机

冶金业、采矿业

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炼铁、采煤技术提高

动力

瓦特

改进“万能蒸汽机”

交通

史蒂芬孙

制成火车机车

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

3.完成

19世纪中期:

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

(1)使生产力飞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国家纷纷仿效,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误区警示]       工业革命开始、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二、进入电气时代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范围:

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3.特点: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4.成就

(1)电力: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交通:

戴姆莱和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3)化学:

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柏琴发现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4)钢铁:

出现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5.影响

(1)新的工业部门兴起,旧的工业部门由于技术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轻巧识记]       人类动力革命的演进历程

1.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于12到19世纪时出现在欧洲。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出现在14、15世纪。

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2.工业革命后欧洲学者提出的社会经济学说

(1)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

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民族主义的经济学说。

德国人李斯特等提出,他们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

他们主张加强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等。

(3)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

有些学者在目睹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之后,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的主张。

这种学说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①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史料二 19世纪的思想一方面②以旧思想为基础,对旧学说进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反思,尤其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正如帕尔默认为“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和运动的产生”。

——《论帕尔默“变革世界的引擎”》

史料三 从这③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史料解读]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彻底改造

①→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英国因此成为“世界工厂”

史料二:

工业革命对19世纪思想的影响

②→工业革命对思想领域的冲击

史料三:

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③→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

[史料应用]

(1)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

经济上: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上: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上:

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思想上: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地位上:

成为“世界工厂”。

(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

理解:

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

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史论归纳]

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一 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①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②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③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④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解读]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与科技革命

①②→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史料二:

美国福特“创新”的出现

③→美国之所以出现福特“创新”,这与当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史料三:

汽车普及的影响

④→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史料应用]

(1)史料一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

提示: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述其影响。

提示:

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提示:

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史论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2017·昆明高三摸底)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

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  )

【导学号:

75740095】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

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C [手工工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分工,每道工序的操作都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用机器来完成,这就为机器生产奠定了技术条件,C项符合题意。

A项是一种表象,排除;精细的劳动分工使生产劳动操作简单化,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所在。

]

2.这些行业(采煤和开矿)风险小,收入稳定,投入少,利润显著……特别是在米德兰和北部地区,很多土地家族是靠煤炭和铁矿而不是靠谷物和绵羊致富的。

17、18世纪,当铁和煤炭工业向这些地区发展时,当地的地主们独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

这表明工业革命(  )

A.重工业是其主要部门B.具有一定的资本基础

C.开始于采煤冶铁行业D.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B [材料信息是地主们靠煤矿和铁矿致富,后来又独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这实质上说明地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基础,故选B项。

材料虽然涉及重工业,但工业革命的主要部门是轻工业,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业革命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D项错误。

]

3.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