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6937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doc

---------------------------------------------------------------范文最新推荐------------------------------------------------------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摘要:

《黄水谣》是一首叙事性质并且带有民谣风格的乐曲,全曲音调朴素优美,寓意深邃,这首歌曲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反应时代精神,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入手进行了概述,对歌曲的作品分析和曲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气息的合理安排、节奏及力度的处理、作品语言的把握等方面论述了对该作品的演唱处理。

希望借此课题,为更多的歌唱爱好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使作品得到更好的诠释。

4723

关键词:

黄水谣;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TheAnalysisoftheSongBalladoftheYellowWaterandItsSingingTreatment

Abstract:

ThesongBalladoftheYellowWater,withanarrativepropertyandfolkstyle,isplainandgracefulbearingaprofoundimpliedmeaning.Besides,itischaracterizedwithabrightethnicstyleandcommonality,andreflectsthespiritsoftimes,makinganenormousandlonginfluenceonthelatermusiccreation.Thisarticleobtainsfromthesong'screationbackgroundandtheauthorintroducedtheoverview,analysisofsongwritingandthemelodystructurecarriedonthethoroughanalysis,andfromthereasonablearrangementofthebreath,rhythm,andthestrengthoftheprocessing,suchasthegraspofthelanguageaspectsoftheworkprocessing.Ithopesthatthroughtheresearch,theartistictreatmentandperformanceofthesongcanbebetterinterpreted,andmoresingingloverscanbeofferedsomewhattheoreticalevidencetoperformproperly.

KeyWords:

BalladoftheYellowWater;artisticanalysis;singingtreatment

《黄水谣》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叙事性歌曲,其篇幅虽然不大,但非常精致。

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反应时代精神,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语言深入浅出,音乐材料简洁集中,音乐思维广阔又缜密等,这些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在演唱作品的同时,既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又要结合其词的深刻涵义、旋律的真情流露,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把作品中对日寇的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来。

同时认真分析歌曲在演唱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作品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更完美的演绎。

2.曲作者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原籍广东番禺。

6岁随母亲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

之后,1926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31年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

在此期间创作了《游子吟》、《风》、《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又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话剧《复活》、《大雷雨》、《壮志凌云》谱曲。

1935年至1938年间,大批优秀歌曲被创作出来,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并广为传唱,1939年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成为了不朽之作。

冼星海于1945年在莫斯科病逝,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题材多样,包括大合唱4部、歌曲数百首,歌剧1部、狂想曲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是《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及理论著述,成为了我们伟大的文化财富。

二、《黄水谣》的音乐作品分析

(一)音乐结构的分析

《黄水谣》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叙事性质并且带有民谣风格的乐曲,共101个小节,是一个三段体结构A-B-A’,E宫调,基本情绪为喜-愤-悲。

具体结构:

前奏(5小节)﹢A(34小节)﹢间奏(4小节)﹢B(12小节)﹢间奏(4小节)﹢A’(14小节)﹢尾声(5小节)

进一步详细分析如下:

2/4拍A4/4拍B2/4拍A’

谱例一:

谱例二:

A’段是A段主题的缩减再现,但是对生活更深刻的概括、感情更高的升华,情绪是深沉、痛苦,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段不论是从内容还是音乐上来看,都是对A、B两段的简单概括,使得A、B段的对立在这里得到统一,为全曲的发展、情绪的转折做出了铺垫效果。

A’段悲凉而又含义隽深的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音色黯淡,其深远延伸的艺术意境,产生余音不绝的感觉,令人久久难忘,回味不绝。

(二)音乐形象的分析

《黄水谣》这首独唱歌曲的创作借鉴了民谣的形式,经过别有心裁的艺术处理,成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型的民谣体歌曲。

该曲曲调明朗、旋律优美,A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前部分1—22小节具有徵调式的色彩,后半部分23—30小节则有羽调式的色彩。

其中“奔腾叫啸如虎狼”一句采用了大二度和小三度的连续进行,类似于黄河翻滚的浪花。

级进上行的旋律、波浪音型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

旋律中八度的运用,更是将黄河水急浪高、奔腾叫啸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

B段旋律变化不大,其中八度跳跃表现人们对敌人愤恨的情绪,音乐由低沉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A’段是A段的缩短再现,黄河依旧奔腾,早已物是人非。

A段前两句歌词“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以七言转为五言,“方”和“长”押韵;“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

”两句以对比句的形式来表现黄河水急浪高的气势,“狼”、“壤”与前面的“方”、“长”押韵;“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是冼星海运用现代派写作特点,用衬词“啊”、“儿”更突出的表现麦肥豆香人们的喜气景象。

整段歌词描写了敌人入侵前黄河两岸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

B段歌词: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

”同样也是采用五言、四言及对比句的写作手法来描写敌人入侵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的景象,“痛苦呻吟的感情”加剧潜伏着愤恨与斗争的情绪,造成全曲感情的高潮,这一段集中地表现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的惨痛以及刻骨的仇恨。

A’段歌词:

“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则更集中地表现了痛苦、希望、斗争的情绪。

痛苦呻吟更加明显了,这里使人想到:

黄河依旧日夜奔流,但人民已失去了幸福和平的生活,遭到了敌人的残酷的破坏,将痛苦、希望、仇恨和斗争的情绪集中地表达出来。

谱例三:

第二段中应该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麦苗肥啊稻花香”积极向上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悲苦、仇恨的情绪,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到“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一直递增的情绪把这首歌曲感情推向高潮,这段演唱把敌寇的残暴及人民的悲惨、仇恨集中的体现出来,在处理感情时要突出层次感,一点点打动听众,为了展现这种情绪,呼吸上应该加强,用激动、连贯的声音演绎。

再现部的感情得到了更高的升华,演唱最后一句“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时,为了营造出结束感,应在“方”字前换气,把人们内心凄苦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充分表现出来。

谱例四:

谱例五:

(二)节奏及力度的处理

《黄水谣》整首作品中要注意其节奏、力度的变化。

A段要中等速度并以弱唱开始,演唱过程中需吐字清晰、节奏鲜明流畅、句与句子之间链接要紧密。

第一句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第二句开始加入大符点、小符点,描绘黄河水急浪高的气势应以叙事性的语气开始,再慢慢增强,临近句末以渐强收尾,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饱满及吐字的清晰。

曲调优美的描述了黄河两岸麦肥豆香的喜气景象,突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定美好的生活。

B段中节拍由A段的2/4拍变为4/4拍,音乐也变得低沉,在演唱速度上要比A段稍慢,把歌词中痛苦、悲愤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旋律开始的部分要更加缓慢低沉,应带着悲愤、沉痛的情绪。

从“奸淫烧杀,一片凄凉”一直到本段最后,情绪一直往上增长,呼吸气势上也应该随之增强,其中“奸淫烧杀”要一字一顿的强调,呼吸气势上也应增强,声音也应该是激动的,咬字更应结实有力,形成全曲感情高潮。

“一”字应该用较弱的声音开始,慢慢增强,才能扣人心弦。

最后一句“回不了家乡”是一个转折点,从前面渐强的最高点落到最弱,把人民经过苦难煎熬后无奈的心情表现出来,“乡”字要用强音演唱且渐慢处理,以更好地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段歌词虽然重复A段,但是遭受过日寇侵略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这段整个感情色彩要黯淡、缓慢。

在演唱最后一句“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时,要表达出痛恨悲愤绝望的声音效果。

通过演唱实践,对作品《黄水谣》进行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笔者认为词曲终究是写在纸上无生命的东西,要靠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将它唱活,任何作品总是既表现丰富的情感又孕育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情与理互相渗透。

我们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必须了解所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并经过音乐分析,清晰地掌握演唱过程中情感、声音、呼吸、节奏的变化,才能在演唱时把那些悲伤或欢喜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表现出来,使听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技艺并举、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最佳境界,“只有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有可能被称为艺术”。

美妙动人的歌声特别能拨动人的心弦,使听众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受到感染和激励,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使一首普通的歌曲增添光彩,真正体现出艺术再创造的价值。

同时、安排好感情色彩、声音形象和演唱处理,从而提高歌唱的情感表现深度,使我们的演唱具有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这是每个歌唱者应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追求的艺术境界。

只有做好了这些,才可能把感情运用恰到好处,使作品取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5):

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