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50994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

《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写作宝典之详写和略写.docx

一、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详写:

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

略写:

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总的原则是:

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

2、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四、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五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

(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这就是详写。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

(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

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如《社戏》一文,详写行船、看戏与归航等情节,略写乡间生活及看戏的原因,这样不仅鲜明地突出了乡村少年淳朴善良、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也巧妙地交代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四看“表达方法”:

描写、叙述,要详写。

抒情、议论,要略写。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

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五看“文题”: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

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五、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

哪些地方要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主要片段(能突出事件的意义),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在写景的文章里,景物特点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

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

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要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四是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不详写;"面”上的材料不略写。

七、【例文欣赏】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

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

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

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

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

"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

”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

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

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

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

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

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

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

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

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八、【病文修改】

归途

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

唉,怎么还不下课呢?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

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

“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

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

”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

见鬼,链条掉了。

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

“怎么啦?

我来帮帮你!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

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

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

“真呀真快活......”

啊,快了,快了!

村口站着的是妈妈。

“娟儿,回来了!

”妈妈向我挥着手。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

哇,这么多可口的菜!

“娟儿,快吃。

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

”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

可不能松劲儿。

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

”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

我想。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

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

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事。

“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中的所为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

文中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即使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

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

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

九、【例文精批】

送你一轮明月

①是的,我们又输了。

偌大的露天篮球场上仍弥漫着一股塑胶漆味,巨型探照灯强烈的光刺得我睁不开双眼。

②坐在寂静的考场,往事历历在目......

③我躺在球场上。

身旁夹杂着哀怨与欢呼的混音离我时近时远,我悲愤到想永远躺在这里,我绝望到海枯石烂......

④五分钟前,这里人声鼎沸,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向球场,我们在和对方的殊死搏斗中只落后一分了,希望全在这最后时刻!

结局掌握在我手里!

然而,时间只允许我瞬间出手,当所有观众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奇迹发生时,我终于在最后两秒投失了那颗三分球!

是的,理想似乎很难跨过现实的门槛。

⑤此时,静谧的环境与充足清新的氧气足够我安静地好好冥想,我们曾在球场上输过无数次,每次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来。

可这次我们又被打趴下,而且趴下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

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挣扎显现意义?

⑥突然,身旁传来一阵咳嗽声,是父亲。

看来他一直陪着蹲在我身边。

我无力地扭过头,他马上把手搭在我肩上,眼睛微眯,仰头,指着那棵庞大的香樟树,说:

“儿子,你看没看得到天上的月亮?

”其时,月亮被樟树纷繁的枝叶枝条遮住了全身,无法看到,我摇头。

他小声地笑了,又说:

“那么,你能说它不存在吗?

”当然不可以!

我默不作声地再摇头。

父亲突然站起来,迅速从地上捡起一根长竹竿,敏捷地跳上树旁的石台阶,踮脚,伸手,用竹竿吃力地向樟树叶挥去。

我十分迷惑,但还是低下头,仍沉默不语。

一会儿后,父亲用惊喜的声音唤我,我抬头一看,樟树叶被他——拨开,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我的眼界顿时豁然。

父亲用他伟岸的身姿保持着拨树叶的姿势,气喘吁吁地说:

“其实,你们和我一样,都在为一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们没有。

”我似有所悟,继而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我羞愧地站起,抬头挺胸,心中涌起无限感动。

我没有放弃!

我没有消沉!

在完成功课的前提下,我一有时间便到香樟树下练球,虽然那轮明月仍被它遮挡。

我的汗浸透上身,哪怕低头俯腰用裤子擦也不在意;我跌倒了,哪怕鲜血渗出了护膝也不停息。

烈日炎炎下,我为“那轮明月”挥洒汗水;狂风骤雨里,我为“那轮明月”磨炼意志..

⑦那晚,当我像个熟练老成的炮弹手一样将最后一球准确无误地轰入篮筐后,我们终于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我蓦地抬头,那晚的月光格外皎洁,娟然如拭。

在如潮的鲜花和掌声中,父亲,那拨开樟树叶的伟岸身姿呈现眼前,犹如天上那轮明月,清亮皎洁。

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如咽在喉:

“父亲,谢谢你送给我的那轮明月。

【老师点评】

①运用倒叙略写球赛结果,运用描写性语言略写输球后的氛围、情绪。

②过渡,引出下文的叙述。

③④⑤回顾五分钟前,略写“我”产生绝望情绪的缘由。

这一部分意在烘托主题。

⑥送“我”一轮明月的人——父亲出场。

站、捡、跳、踮、伸、挥,对父亲的动作加以详细的描写,生动细腻,简短有力。

详写“父亲”是主题的需要,这一点不可忽略。

本段详写父亲的言行举止,详述“我”因感动而振作的过程,这一部分最能突出主题。

略写"我”之后的历练过程。

⑦回扣主题。

略写"我”终于成功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亮点综述】:

1.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作者的思绪与情绪在现实与回忆之间转换,在转换中,作者抓住了"有详有略”这个记叙的法宝,从而使文章层次更加分明。

因为父亲是“我”由绝望转为坚强的关键,是表现文章主题的关键人物,所以作者详细地刻画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而球赛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一个抒发情感的载体,一个不可或缺的陪衬,不能不写,故而略写。

2.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本文作者很注重细节,写球赛失利以及自己的绝望情绪属于略写,但比较生动细致。

写送自己“一轮明月”的父亲则更加详细,父亲的语言以及拨开香樟树让月光洒下清辉时执著敏捷的动作与伟岸身姿,简直是入木三分。

父亲这轮明月涤尽了“我”内心的绝望,照亮了“我”成功的路。

父亲无疑是“我”奋起的支柱,是“我”战胜绝望赢得成功的金石。

因而对父亲精致的刻画,是详略安排极为精当的体现,是主题清晰突出的体现——在人生旅途中,“我”收到了父亲馈赠的一轮"明月”。

十、【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你是否想起一个人阔大而豪迈的胸怀?

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时候,你是否想起一个人独抱冰雪的操守和情怀?

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的时候,你是否想起一个曾经忍辱负重者的英雄本色?

在你的阅读或者生活经历中,一定有很多"与雪有关”的人或事,你不妨拿起笔来写一写。

请你以“与雪有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②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抒写感受,还可以创编故事;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第一步:

审读题目,确定中心。

与“雪”有关,“雪”是一个限制。

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雪”都将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雪”或者是行文的线索,或者是相关人、事的触发点,或者是一个人操守与情怀的象征......而文章中的人或者事都必须与“雪”有关。

我们以"反映某些人的操守与情怀”为中心来试试看。

第二步:

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围绕“反映某些人的操守与情怀”这个中心,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与“雪”有关的人物,记叙其与“雪”相关的生活经历,作为详写的内容。

第三步:

考虑要求,有所侧重。

比如写柳宗元,根据我们确定的中心,就可以在叙事中侧重其讲述或描写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第四步:

考虑前后,详略有致。

选“独钓寒江雪”一事作为详写的内容,就可以突出柳宗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与情怀。

那么其愿为永州之民的家国情怀与爱民思想则可以略写,以作陪衬。

2.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以叙述、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明确叙述线索,选择合适的材料,重点做到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

详略安排:

①确定中心:

            

②详写内容:

            

③略写内容:

            

3.以“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故事要吸引人;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要有少而精当的议论或抒情;④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详略安排:

①补充题目:

            

②确定中心:

            

③详写内容:

            

④略写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