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3083578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docx

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2吉林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2)(吉林).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诫子书张之洞

    吾儿知悉:

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那么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假设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那么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那么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那么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那么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忘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

  A、勿惮劳,勿恃贵    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  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戮力    竭尽   D.当必亲炙之      熏陶

5.以下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学校肇开                   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        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那么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7、 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3分)

     ②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3分〕

8.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4分〕

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那么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那么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

苟非群聚以御外患,那么反为异类食矣。

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人知爱其父,那么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那么知爱其宗族矣。

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

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

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

“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

“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

又曰:

“汝取十九支箭折之。

”慕利延不能折。

阿豺曰:

“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如是那么其身安假设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

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

彼愚者那么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

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

“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

“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假设去之那么本根无所庇荫矣。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

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

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

谁敢携贰!

假设之何去之?

”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

左师曰:

“汝亥也,必亡。

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

人亦于汝何有?

”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治家》〕

4、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那么反为异类食矣       苟:

如果

   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之:

代词,这里指代“人们”

   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捍:

捍卫

   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未:

不够

5、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那么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6、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章开门见山说人假设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3分)

译文:

                                                

(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3分)

译文:

                                        

(3)彼愚者那么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4分)

译文: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

“谁也?

”对曰:

“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

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

“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

“小生乃欲相吏邪?

”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

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         高:

崇敬

B、御史遂将云去         将:

带领

C、以旌直臣              旌:

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仕:

做官

5、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说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

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

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

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

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

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

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

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

天子召见,隶禁军。

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

累迁天武都虞侯。

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

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

“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

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

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

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

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

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

美曰:

“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

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世衡不听。

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①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

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

及死,家无余资。

注:

①族帐:

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间走归京师                     间:

中间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寇:

占领

C、其众数万薄金明                 薄:

以……为薄,轻视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引:

退却

5、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

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

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

⑥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以下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7、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5分〕

译文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5分〕

译文                                                                     

【五】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德兴,濠人。

恭谨勇毅。

与太祖同里,少相得。

从定滁、和。

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

从取金华、安庆、高邮。

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

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

再进湖广行省左丞。

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

元平章①阿思兰及周文贵自全州来援,德兴再击败之。

追奔至全州,遂克之。

道州、宁州、蓝山皆下。

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广西平,功多。

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②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

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

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

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

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

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

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

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

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

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

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

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乱。

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

“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趾③,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

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

”至五溪,蛮悉散走。

会四川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作乱,仍命德兴讨平之。

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

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定武昌等十五卫④,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

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楚人德之。

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

“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

”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

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

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

岁时入朝,赐予不绝。

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

①平章:

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那么为地方高级长官。

简称平章。

②慈利:

县名。

土酋覃垕〔hòu〕:

土家族首领覃垕。

③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④明代军队编制名。

清初曾沿用。

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与太祖同里,少相得               得:

融洽

B、而和所帅舟师未进                 帅:

率领

C、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旋:

不久

D、楚人德之                         德:

恩德

5、以下句子分为四组,能表现出周德兴“恭谨勇毅”的一组是

①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    ②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③傅友德已克阶、文                ④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

⑤以其子骥乱宫                    ⑥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6、以下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长沙洞苗寨被煽动作乱,太祖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部队讨伐平定。

第二年征讨蜀地,协助汤和为征西左将军,攻克保宁。

B、周德兴平定武昌等十五卫,每年练兵四万四千八百人,开决荆州岳山坝用以灌溉农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C、各位活着的有功勋的大臣,周德兴的年龄是最大的,每年入朝时,皇帝给的赏赐,周德兴都不拒绝。

D、周德兴虽然年纪很大,但皇帝考虑到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还是希望他尽力前往。

周德兴到了闽地就征兵操练,完备了海上的防御措施。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

〔5分〕

译文:

                                                               。

〔2〕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

〔5分〕

译文:

                                                               。

六、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

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

”李君虚曰:

“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假设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那么。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

“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帝怒曰:

“卿痴不足与议事。

”李君虚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

邀请

B、务弘俭约,百姓赖之赖:

依赖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

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①③⑤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假设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