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0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docx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度九年级语文

花荡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肇庆(zhào)拮据(jū)涸辙(hé)探骊得珠(lí)

B.绮丽(qǐ)阴晦(huì)栈桥(zhàn)言简意赅(hài)

C.跌宕(dàng)精髓(suǐ)褴褛(lǔ)玲珑剔透(tī)

D.古刹(shà)涟漪(yī)惘然(wǎng)度以失期(duó)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溪怎么样了呢?

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

B.你不妨这样问一句:

“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

”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

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D.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秀丽的湖山和丰富的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诗歌318篇,《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均出自《诗经》,诗中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

,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

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7、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汉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4分)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hè)____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xī)____的原野中,有笨拙()沁()凉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素墓庐,把她点缀得美丽了。

 

8、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蒹葭苍苍,__________。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⑤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罗家伦《学问和智慧》)

⑥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⑦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4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

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第二,(2分)

【活动二:

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

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或“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任选一个)(2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雁去衡阳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雁:

燕:

10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人名)创作的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

小说讲述主人公格列佛以医生的身份得以随船出游,游历了小人国,__________,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分)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格列佛游记》中一个具有讽刺色彩的故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综合下面资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用简洁的话加以表述。

(2分)

材料一:

有人人为: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总之,知识是形成创新的素材。

材料二: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他们的非凡的灵感产生的途径是:

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们反复思考、推敲,不断充实。

材料三:

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的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

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的规律。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诗歌赏析。

(5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关雎》开篇用_________起兴,引起君子对淑女的思慕。

(2分)

13、《关雎》中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1分)

14、阅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悉如外人()②乃不知有汉()

③被鹤氅()④亦谪居之胜概也()

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_______________

17、上联和甲文内容相关,请你补写内容和乙文关联的下联。

(2分)

上联:

桃花源里人和乐

下联:

1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_________________

19、从乙文可以看出,王禹偁对自己被贬抱着怎样的态度?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读书的三重境界》一文,完成20—23题。

(14分)

读书的三重境界

 董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见《跬步斋读思录》)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

孔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习的目的。

”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

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

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

曰:

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宋太宗说:

“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皇帝如此,作为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

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痴”“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

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

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