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名词解释.docx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选读名词解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第一单元养生
2、天真:
先天之真气。
3、法于阴阳: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4、和于术数: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5、不妄作劳:
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
妄,乱也。
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6、形与神俱:
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7、天年:
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8、不知持满:
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9、不时御神:
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时,善也;御,用也。
10、虚邪贼风: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1、恬惔虚无:
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12、精神内守:
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3、志闲而少欲:
控制嗜欲,从而思想安闲清静而少欲。
闲,木栏之类的遮拦物,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思。
14、高下不相慕:
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5、德全不危:
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
16、无子:
丧失生育能力。
17、天数:
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8、齿更:
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
更,更换。
19、天癸至:
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20、地道不通:
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21、精气溢写:
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
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22、阴阳和:
指男女交合。
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3、却老而全形:
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4、发陈:
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5、被发缓形:
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
被,同披。
26、蕃秀:
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7、容平:
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28、闭藏:
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9、痿厥:
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30、内格:
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31、治未病:
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32、肌肉解利:
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
33、气以度行:
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34、空外以张:
鼻孔向外张大。
35、其肉不石:
肌肉松弛而不坚实。
36、乱而相引:
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第二单元哲学思想
1、神明之府:
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
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
胀:
指胸膈胀满。
4、壮火:
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
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
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
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
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
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
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
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
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
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
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
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
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
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
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
泛指呕吐泄泻。
第三单元藏象
1、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2、相使:
互相使用的意思。
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神明:
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4、治节:
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5、中正之官:
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
6、膻中:
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
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
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
8、作强:
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
9、伎巧:
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
10、决渎:
疏通水道的意思。
决,通也;渎,水道也。
11、州都:
指水液汇聚的地方。
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2、气化:
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13、使道:
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14、主蛰:
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
15、封藏之本:
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6、罢极之本:
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7、方士:
指通晓方术之人,此指医生。
18、唇四白:
指口唇四周的白肉。
19、至阴:
从阳位到达阴位。
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20、女子胞:
即子宫、又名胞宫。
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
21、奇恒之府:
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2、传化之府:
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
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23、魄门:
指肛门。
魄与粕古通用。
24、肺朝百脉:
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
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25、毛脉合精:
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26、府精神明:
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27、遊溢精气:
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28、四支不用:
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29、脾不主时:
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30、肠澼:
指下利脓血的泄泻。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2、两精相搏:
男女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
3、僻邪:
即致病的邪气。
4、长生久视:
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
5、怵惕:
惊恐不安。
6、动中:
动摇内脏使其不宁。
7、破脱肉:
形容肌肉极度消瘦。
,隆起的大肌肉块
8、毛悴色夭:
毛发枯槁,面色晦暗无泽。
9、悗乱:
心胸郁闷烦乱之意。
悗,同闷。
10、意不存人:
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11、经溲不利:
指二便不利。
12、胸盈仰息:
胸部满胀,仰面呼吸。
13、太阴主内:
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内,指营气。
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
太阴主内。
14、太阳主外:
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
外,指卫气。
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
太阳主外。
15、阴阳相贯:
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
16、合阴:
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7、昼精:
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精,精明。
18、卫气内伐:
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19、毛蒸理泄:
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0、其气未定:
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
21、漏泄:
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23、有两死:
两,指夺血、夺汗。
有两死,指既夺血,又夺汗,预后不良,故是死证。
24、无两生:
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夺血、夺汗只见其一,尚有回生之机。
25、济泌别汁:
指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清者渗于前(膀胱),浊者注于后(大肠)济泌,过滤的意思。
别汁,分别清浊。
26、上焦如雾:
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7、中焦如沤:
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8、下焦如渎:
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9、两神相搏:
即男女媾合。
搏,交、合的意思。
30、宣五谷味:
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
31、熏肤:
温煦肌肤。
熏,同薰。
32、汗出溱溱:
形容汗出很多。
溱溱,众盛貌。
33、淖泽:
指水谷精微中质稠浊如膏泽的部分。
淖,泥沼。
34、泄泽:
即渗出汁液而滋润。
35、壅遏:
限制、约束。
36、营复阴阳:
指血脉运行,往复于周身。
营,营运。
复,往复。
阴阳,内外
37、分肉解利:
意指肌肉滑润,通利无滞。
38、精神专直:
精神集中而无杂念。
39、三隧:
指水谷入胃后,其精微糟粕输布的三条途径。
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
40、以应刻数:
指营气运行节律。
古代用铜壶滴漏法计时,一昼夜水下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次,即营气运行人身一周,水下二刻,故曰以应刻数。
41、上焦出气:
指上焦宣发卫气。
42、中焦出气:
指中焦化生营气。
43、谿谷:
肌肉之间会合之处。
肌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谿。
第六单元病因病机
一、名词术语
1、三部之气:
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2、淫泆:
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
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
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相得,即相逢、相遇。
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
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
5、淅然:
形容怕冷的样子。
10、募原:
又称膜原。
指肠胃外之膏膜。
11、因时之序:
意为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因,顺应。
时,春夏秋冬四时。
12、传精神:
即精神专一。
传,同抟,聚之意。
13、服天气:
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
服,顺也。
14、起居如惊:
。
即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
起居,泛指生活作息。
惊,卒暴之意
15、神气乃浮:
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即阳气耗散。
16、体若燔炭:
形容身体发热象燃烧着的炭火一样,说明热之甚。
燔,焚烧之意
17、首如裹:
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
是湿困清阳的表现。
18、湿热不攘:
即湿热不消除。
19、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此为互文,意为筋脉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
弛,松弛,弛缓。
20、煎厥:
病名。
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1、薄厥:
病名。
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22、汗出偏沮:
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23、偏枯:
即半身不遂,偏瘫。
24、痤疿:
痤,即小疖。
疿,即汗疹,俗名痱子。
25、受如持虚:
形容得病之易,就像拿着空虚的器皿受纳东西一样容易。
26、开阖不得:
意为卫气开阖功能失常。
27、大偻:
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立的病证。
28、瘘:
即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
30、魄汗:
魄汗即白汗,乃是不因暑而汗,即自汗。
魄,古通白。
33、气门:
即汗孔。
34、起亟:
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
亟,频数。
35、脉流薄疾:
指脉中气血的流动急迫快速。
36、五藏气争:
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37、气立如故:
指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正常。
38、筋脉横解:
即言筋脉纵弛不收。
横,放纵之意。
解,通懈,松弛之意。
39、肠澼:
即下利脓血的疾病。
40、高骨:
腰间脊骨。
41、洞泄:
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42、精却:
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
却,退之意。
43、玄府:
指汗孔。
44、病机:
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45、无失气宜:
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46、转反戾:
指筋脉拘挛所致的筋脉扭转、肢体扭曲、角弓反张等多种症状。
转,扭转。
反,背反张。
戾,身体曲而不直。
47、澄澈清冷:
形容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凉。
48、暴注下迫:
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暴注,急剧的腹泻。
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
49、必先五胜:
意为必须首先掌握自然界五运之气和人体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
五胜,五运五行之气。
第七单元病证
一、名词术语
1、伤寒:
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
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
2、两感:
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3、烦满:
烦闷。
满,通懑。
4、囊缩:
阴囊收缩。
5、大气:
指邪气。
6、脉躁疾:
脉象躁动不安而疾数。
7、阴阳交:
指阳热之邪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结不解,是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盛正衰的危重证候。
交,交争。
8、精无俾:
此言精气得不到补益充养。
俾通裨,补益之意。
9、三死:
指汗出复热而不能食、脉躁疾、狂言三症。
10、风厥:
病名。
指太阳受风,少阴气逆而导致的发热汗出,烦闷不除的病症。
11、劳风:
病名。
指因劳而虚,因虚而感受风邪所产生的以恶风振寒,项强冥视,咳吐青黄痰为主证的病证。
13、俛仰:
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前后俯仰。
俛,同俯。
14、喉中介介如梗状:
形容咽部如有物梗塞之状。
15、喉痹:
指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16、两胠:
左右腋下胁肋部。
17、长虫:
指蛔虫。
18、遗失:
《针灸甲乙经》《太素》均作“遗矢”。
遗矢,即大便失禁。
矢通屎。
19、要数极:
把握重要道理之本源。
要数,即要理,重要的道理。
22、稽迟:
言经脉气血阻滞不利。
稽,留止也。
迟,徐行也。
23、喘动应手:
即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
24、阴股:
即大腿内侧近前阴处。
25、宿昔:
稽留日久之义。
宿,止也。
昔,久远也。
26、绌急:
屈曲拘急。
绌,屈曲。
急,拘急。
27、侠脊之脉:
指脊柱两旁深部之经脉。
此指邪客脊柱两旁深部之伏冲、伏膂脉
28、背俞之脉:
即足太阳膀胱经脉。
因行于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脉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腧穴。
29、厥气:
即寒逆之气。
30、瘅热:
热甚也。
31、行痹:
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32、痛痹:
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
33、著痹:
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34、心下鼓:
心下鼓动,即心悸。
35、上为引如怀:
形容腹部胀大,如怀孕之状。
36、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尻以代踵,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代之;脊以代头,谓头俯不能仰,背驼甚,脊高于头。
尻,尾骶部。
踵,足后跟。
37、上为大塞:
上焦痞塞。
上,指上焦。
大,郭霭春校“大”应作“不”,形误不与否古通,而否又通“痞”,故“大塞”即“痞塞”之义。
38、中气喘争:
指腹中有气攻冲,肠中雷鸣。
由于肠痹,大小肠受盛、传导化物的功能失常所致。
39、胞痹:
即膀胱痹。
胞,通脬,指膀胱。
40、若沃以汤:
形容热盛,如以热水灌之。
41、肌绝:
肌肉消瘦。
42、洒陈:
散布之义。
43、悍气:
卫气具有勇悍、急疾的特性,故名悍气。
44、慓疾滑利:
形容卫气运行急疾而滑利,不受脉道的约束。
慓疾,急疾也。
45、肓膜:
指肌肉腠理之间及胸腹腔内的膜。
46、痿:
即痿证。
是指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疾病。
47、肺热叶焦:
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48、急薄:
皮肤干枯不润,肌肉消瘦。
49、痿躄:
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
躄,两腿行动不便。
50、枢折挈:
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犹如枢轴折断一般不能活动。
枢,枢纽,此处指关节。
折,断也。
挈,提举。
51、胫纵:
足胫弛纵。
胫,指小腿部。
52、失亡:
心情不畅,若所爱之物亡失。
56、宗筋(弛纵):
此指男子的前阴。
57、白淫:
指男子滑精、女子带下。
58、阳气内伐:
即阳热之气内侵,伤及阴液。
59、宗筋(纵):
此处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60、谿谷:
指肌体肌肉之间相接的缝隙或凹陷处。
《素问?
气穴论》曰: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
”
61、气街:
穴名,又名气冲,位于脐下五寸旁开二寸处,属足阳明胃经。
62、阳明为之长:
阳明经能主持诸经,即诸经在主润众筋的功用中,阳明经起主导作用。
长,主持之义,引申为起主导作用。
63、带脉不引:
即带脉不能约束收引。
64、各以其时受月:
依据各脏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
65、精气溢下:
此言肾气亏虚,精关不固,肾藏之精因而滑泄。
71、目窠:
窠,《太素》作“果”,当据改。
果,即裹。
目裹,即眼睑。
72、颈脉动:
结喉旁之足阳明胃经人迎脉搏动明显,系由水湿内停,内泛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致。
73、阴股间寒:
阴器与大腿内侧之间寒冷不温。
81、津液充郭,其魄独居:
水液充满胸腹、肌肤,阳气郁遏,水液独盛体内。
郭,同廓,此指形体胸腹。
津液,此指水液。
魄,属阴,此指属阴的水液。
82、形不可与衣相保:
肿胀的形体与原有的衣服不相称,形容水肿之甚。
83、四极急而动中:
四肢极度浮种,影响内脏而喘悸。
急,肿急,形容极度浮肿。
中,内脏,主要指心肺。
84、平治于权衡:
意谓治疗水肿要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使之平衡协调。
85、去菀陈莝:
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
菀,通郁。
去、莝同义,即除去。
86、缪刺:
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
87、开鬼门,洁净府:
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鬼门,即汗孔。
净府,指膀胱。
88、巨气:
此篇指正气。
第八单元诊法
、名词术语
1、平旦:
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
2、气血未乱:
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3、有过之脉:
指有病变的脉象。
过,过失、异常。
4、视精明:
即观察眼睛的色泽、动态及视觉。
精明,指眼睛和眼神。
5、中盛藏满:
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
多由脾胃湿郁所致。
中,体内、内脏。
盛,邪气壅盛。
藏满,气机壅滞。
6、中气之湿:
即脾胃中焦之气壅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
中气,指脾胃。
7、仓廪不藏:
指泄泻、大便失禁等。
仓廪,指肠胃。
8、门户不要:
指泄利不禁,是由于脾藏失守所致。
门户,指幽门、阑门、魄门等仓廪之门户。
要,通约。
9、水泉不止:
指遗尿、小便失禁等。
水泉,指小便。
10、头倾视深:
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
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11、背曲肩随:
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
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的败坏之象。
随,下垂之意。
12、偻附:
指身体弯曲不能直立,需依附于他物而行。
13、振掉:
震颤摇摆。
14、虚静为保:
即言诊脉以清虚宁静最为重要。
保,通宝。
15、季胁:
又名季肋、软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十二肋软骨部分。
16、平人:
健康无病之人。
17、呼吸定息:
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
18、闰以太息:
指人在正常呼吸时,每伴有一次较长的呼吸。
闰,余也。
19、虚里:
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22、闷瞀:
胸中郁闷,眼目昏花。
23、必察其下:
必须察问二便情况。
27、明堂:
面部诊法以鼻为明堂,此处泛指面部色诊。
第九单元论治
一、名词术语
1、陵居:
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
穿粗布衣,铺草席。
褐,粗布衣。
荐,草席。
3、华食:
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
泛指治病的药物。
张介宾注:
“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
5、灸焫:
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
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
胕,同腐。
7、挛痹:
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
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
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
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
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1、引:
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12、鑱石:
古代石制针具。
13、神不使:
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4、五谷:
王冰注:
“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
15、五果:
王冰注:
“谓桃、李、杏、栗、枣也。
”
16、五畜:
王冰注:
“谓牛、羊、豕、犬、鸡也。
”
17、五菜:
王冰注:
“谓葵、藿、薤、葱、韭也。
”
18、病有标本:
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19、刺有逆从:
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
逆治:
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
从治:
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23、小大不利:
大小便不通利。
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
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间,病轻。
25、能毒:
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
26、行复如法:
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
27、重身:
妇女怀孕者,以其身中有身,故曰“重身”。
28、微者逆之:
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9、甚者从之:
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0、劳者温之:
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1、损者温之:
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2、逸者行之:
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33、惊者平之:
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34、摩之浴之:
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
35、薄之劫之:
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的治病方法谓“劫之”。
36、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逆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
顺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治。
37、热因热用:
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
38、寒因寒用:
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
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39、塞因塞用:
前一“塞”字,指阻塞不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
即正虚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
如脾虚大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
40、通因通用:
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
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
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
41、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因而要先探求疾病的原因。
伏,制伏;主,指疾病的本质;因,病因。
42、求其属:
探求疾病本质的属性。
44、救其萌牙:
早期治疗。
牙,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