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0376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原理和应用拓展.ppt

奥斯本检核法,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陶行知,设问型创新技法,3,一、设问法的概念,大多数人看见美丽的花时会发出“多美的花”这样的感叹;只有少数人会继续发问,“花为什么会这样红”,“为什么花会开在这里”,“这是什么花”,并积极求地寻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实践也证明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的。

4,“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所以从根本上说,要发明首先要学会设问,善于设问。

实践证明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的。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的事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发现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要革新的方面,发明出新的事物来。

设问法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张提问的单子,问题涉及的范围相当全面,提问中使用“假如”、“如果”、“是否”、“还有”这样的一些词语,能够启发思维促使想象,使人很快进入假想,通过各种假设式的变换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设问法是现代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陈出新的创新技法,特点是简单易学,还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需要,改换设问的方法。

所以,我们应学会设问,善于设问,在设问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灵感。

一、设问法的概念,5,设问法,具体的讲,就是通过有序地提出一些问题,使问题具体化,缩小了需要探索和创新的范围,启发人们系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产生创新方案的创新技法。

设问法中最为典型的技法是奥斯本检核表法,较常用的引申技法有5W1H法、和田十二法、系统提问法。

一、设问法的概念,6,检核表法又称设想提问法或分项检查法。

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的,在创造学界最有名、最受欢迎的创新技法。

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进行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逐个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

由于检核表法是先提出问题,再逐个进行分析、检验的做法,所以它不仅利于照顾到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而且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

因此,检核表法是一种能够大量开发创造性设想的创新技法。

检核表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与场合的创造活动,因此被称为“创新技法之母”。

奥斯本检核表法,7,奥斯本的检核表,8,奥斯本检核表法从9个方向的不同角度,启发我们提出与思考问题使思路向正向、侧向、逆向、合向发散开来。

奥斯本检核表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奥斯本检核表有助于人们打破各种思维定势,以问题的形式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2)奥斯本检核表提醒人们从各个角度、观点去看问题,避免了单一化的思维方式。

(3)奥斯本检核表内容丰富,可启发人们应用于各个方面,如开发新产品,进行设计、销售、广告等,它为解决创造发明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4)经常使用奥斯本检核表能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会使人们善于提问、思考、想象、善于变换思考角度。

(5)奥斯本检核表法的适应性强,不论对象如何和专业如何,都可以相应地列出很多检核问题。

但是奥斯本检核表法存在如下缺点:

奥斯本检核表问题过细、过多,实施起来比较复杂,有学者认为该技法一般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性成果。

奥斯本检核表法,9,奥斯本检核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法,但使用时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

(1)不应过分拘泥于这一种方法如果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过分依赖于它反而会把它变成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妨碍自由想象,使本来为防止思考漏洞而采用的检核表变成制造漏洞的根源。

(2)检核的内容可作适当改变具体使用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活动的主要目的,检核对象的主要特点,周围环境来设计检核表。

(3)检核表法主要提供的是一种思路由于检核法比较强调创造发明主体的心理素质的改变,借助克服心理障碍产生更多的思路,因而较为忽略对技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所以,在使用本技法解决较复杂的技术发明问题时,仅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还需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结合。

奥斯本检核表法,10,1有无其他用途?

案例自行车轮胎的发明浇花的水龙头富有弹性,除了浇花还能有别的用途吗?

邓禄普是一名新西兰的医生,他常为儿子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骑自行车担心,因为当时的自行车还没有充气的内胎。

一天,邓禄普在花园里浇花,水龙带在手中的晃来晃去,很有弹性。

“要是将这种有弹性的东西做成自行车轮胎,也许儿子就不会受颠簸之苦了。

”于是,他就用这浇花的水龙带做出了第一个自行车轮胎。

充气橡胶轮胎,现有产品有无其他用途(包括稍作改革可以扩大的用途),也就是扩展产品的应用范围。

也就是现有的发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创造性设想?

或者有没有可以借用的其他创造发明成果?

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到过类似的发明等。

如果稍作改革可以扩大其用途,如果现有的发明可以引入其他的创造性设想,那么,就可以发明出新的东西,或者新的方法来。

现有产品领域内能否引入其他领域的创造性设想,或者直接引入其他领域具有类似用途的发明。

例如:

受石油工业中用小机器人来探测管道漏洞做法的启发,制造出各种内窥镜用于医疗工作,如:

胃镜、肠镜等。

这些引用的发明未必非得是高精尖的产品,有时候小玩具也能起大作用,听诊器的发明正是如此。

2能否借用?

12,案例听诊器的发明,法国有位叫利奈克斯的年轻医生,1816年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姑娘来找他看病。

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医生必备的器械听诊器。

对心肺部位有疾患的病人检查时,只能边用耳朵直接贴附在病人的胸部,一边用双手来摇动病人的身体,借此来判断病情。

可是,今天这位年轻的姑娘非常肥胖,年轻的利奈克斯又非常腼腆,不好意思按常规的方法来听。

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小孩子玩耍时的情形:

在跷跷板游戏里,孩子们一个蹲在跷跷板的这头,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站在另一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

通过木板,另一头可以清楚地听到划木声。

想到这儿,利奈克斯觉得自己有了好主意,于是便临时找来一本书的封面,卷成了一个纸筒,把一端贴近自己的耳朵,另一端放在姑娘的胸部。

没想到,这个方法听到的心音,比直贴近病人胸部听到的还要清晰很多。

他在几年的思考与实验之后,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木质听诊器。

后来,又经过一代代人的改进,才成了今天的听诊器。

13,能否对现有产品进行简单的改变,如改变形状、制造方法、颜色、音响、味道等。

这类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1898年,亨利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手表盘由圆形改变为长方形、椭圆形;盘底色由白色变为蓝色、灰色或带有星光图案等;表内加入能发出声音的元件,可以像闹钟一样使用。

3能否改变?

14,现有发明能否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增加产品特性等。

例如,在两块玻璃之间加入某些材料,可制成一种防震、防碎、防弹的新型玻璃。

譬如现在日常用的钢化玻璃杯,就是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加入了某些防震、防碎等材料而制成的。

在牙膏中加入药物就成为药物保健牙膏;在自行车增加伞成为带遮阳伞的“防晒自行车”。

4能否扩大?

15,能否缩小?

能否简化?

现有产品可否密集、压缩、浓缩、聚束?

可否微型化?

可否缩短、变窄、去掉、分割、减轻?

可否变成流线型?

案例蒸汽机车(火车)车轮的发明。

世界上第一辆沿铁轨行驶的蒸汽机车(1804年)是33岁的机械专家特里维西克发明的,它依靠齿轮啮合轨道前进的,运行时不但发出吱吱的声音,而且速度不快,很难投入使用。

后来,23岁的司炉工,史蒂芬森,把齿轮取下来去掉,机车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5至10倍,一种既不打滑也不脱轨,而且还消除了吱吱噪声的无齿蒸汽机车车轮从此诞生了。

5能否缩小?

16,能否代用?

能否替代?

是否可以找到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现有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产品或零部件?

比如,可以替代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或动力源等。

案例“斑马线”在古罗马时代,为了行人穿越马路的安全,在交叉路口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着这些石头穿过马路。

但马车通过时,则必须减速慢行,使石头恰在两个轮子中间通过,才不会影响其正常运行。

到了19世纪末,能综合体现人类科技与文化能力的汽车亮相了,以前的石头人行横道线成了现代交通的障碍,于是人们用画出来的石条来代替原来的石头,就是现在的“斑马线”。

司机只要看到“斑马线”就会小心慢行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样适合现代生活的人行横道线就时刻为社会服务着。

6能否代用?

17,能否调整?

能否变换?

设计方案时从以下方面考虑:

可否变换?

有无互换的成分?

可否变换模式?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案例水龙头的变换。

水龙头防渗漏的内衬有橡胶的、铜制的、铁制的等,最新变换的陶瓷制心,因其耐磨、耐高温、密封性能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龙头开启模式也是变换的多姿多彩的有手动的、脚动的、气动的、声控的、温控的等。

7能否调整?

18,现有发明可否颠倒?

可否颠倒正负?

可否颠倒正反?

可否头尾颠倒?

可否上下颠倒?

可否颠倒位置?

可否颠倒作用?

案例豪斯发明的缝纫机。

用机械的往复穿梭法替代手工的交叉穿梭法。

普通的缝衣针都是针尖细,针尾粗有孔,这样缝衣服时,整个针穿过布才能把线带过去。

可否颠倒一下,在细的一端(针尖处)开孔,这样针尖一穿过布,线也就随之被带过去了。

颠倒的构思,简化了机器的操作,缝纫机的发明给人类文明增添了无穷的风采。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把当时已被证明的“电流能够产生磁”的原理颠倒过来,实现了“磁能变成电”的设想,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8能否颠倒?

19,现有的几种发明是否可以重新组合?

可否混合、合成、配合、协调、配套?

可否把物体、目的、特性或观念组合?

案例古腾堡活版印刷机的发明。

硬币面上的图案是由硬币打印器打印的,而葡萄汁是由葡萄压榨机在大面积铺开的葡萄上压制而成的。

能否将二者重新组合用于第三领域?

有一天,古腾堡带着三分醉意自言自语说:

“为什么我不把硬币打印器放在葡萄压榨机下面压,让它在纸上留下印记呢?

”根据这一醉想,他发明了活版印刷机。

9能否组合?

20,综合应用:

新型保温瓶的检核表,21,和田十二思路法是我国上海的创造教育工作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在世界流行检核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青少年小发明、小改革的特点提炼出来的创新技法,原名叫“十二个聪明的办法”,是一种有效的发明用检核表。

有时也称为动词提示检核表法、思路提示法。

其中的动词分别是: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学一学,搬一搬,代一代,联一联,反一反,定一定。

和田十二法源于检核法的原理,同样也给发明创造提供了若干种考虑的方向。

和田十二法,

(1)加一加从添加、增加、附加、组合等角度考虑。

如将吊灯和电扇组合,形成的灯扇,既增加了美观,又节省了空间,一举两得。

(2)减一减从删除、减少、减小、拆散、去掉等角度考虑。

例如为使建筑管道安装工人省力、安全和高效率,现在广泛采用了合成树脂制成的水管,这种水管的重量比原来水管的重量大大减轻。

(3)扩一扩从加大、扩充、延长、放大等角度考虑。

例如将彩色照片的版面扩大,这样可以更好的欣赏人物和风景。

(4)缩一缩从改小、缩短、缩小等角度考虑。

例如将大型电子管变为小的晶体管,制成丰富多彩的电器元件。

和田十二法,(5)变一变从改变形状、颜色、音响、味道、顺序等角度考虑。

例如,最初的电扇都是黑颜色的。

一个职员提出建议,将电扇的黑色改为浅色。

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电扇从此也一改清一色的黑面孔,变为多姿多彩(6)改一改对原有的事物进行修改,使它消除缺点,变得更方便、更合理、更新颖。

例如以前的饮料大多是玻璃瓶装,运输、保管和使用都不方便。

改变一下它的结构,使用塑料、纸制软包装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7)联一联寻找某个事物(事情)的结果和它的起因的联系,从事物的联系中找到解决办法或提出新方案。

(8)学一学学一学别人的做法,模仿现有事物的形状、结构、原理等。

例如模仿海豚皮肤的特殊结构制成鱼雷的外壳,在航行中将阻力减到最小;模仿蛇的嘴巴能张大到超过它自己的头的特征,发明蛇口形晒衣夹。

用这种衣夹可从上往下将衣物连竹竿一起夹住,更好的防止衣物被风吹脱。

和田十二法,(9)代一代用一事物(材料、零件、方法等)代替另一事物。

例如用激光这把纤细的“手术刀”代替原来的金属手术刀,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对人眼的角膜作矫正近视的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0)搬一搬把一个事物搬到别的地方,将新事物移到别的领域,寻找新用途等。

将医学的CT技术移植运用到地下探矿中等。

(11)反一反把一种东西或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等颠倒一下。

例如人们常用的泡茶方法是,把茶叶从袋子里取出来放到茶碗(茶杯或茶缸)里,用开水泡开,茶叶在水中四散漂开,喝茶时不小心茶叶还往嘴里钻。

有人反其道想,把茶叶留在袋内一块儿泡!

(12)定一定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改造某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等,而需要做出一些规定。

和田十二法,25,案例用和田十二法创新自行车,26,5W1H法,美国陆军用英语中的6个疑问词来进行设问,这6个方面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正好是5个W和1个H,5W1H法因此得名。

其中5W是指Why,What,Who,When,Where。

具体内容如下:

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技法。

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法(何法)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这种看似很可笑、很天真的问话和思考办法,可使思考的内容深化、科学化。

27,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

(目的);

(2)What怎么回事?

(对象);(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

(地点);(4)When什么时间执行?

什么时间完成?

(时间);(5)Who由谁执行?

(人员);(6)How怎样执行?

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方法)。

以上六个问题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5个W和1个H,所以简称5W1H工作法。

运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时,先将这六个问题列出,得到回答后,再考虑列出一些小问题,又得到回答后,便可进行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工作,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产生更新的创造性设想或决策。

5W1H法,28,5WlH法的应用程序如下表所示:

首先,从6个角度对一种现行的方法、产品或初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找出关键点及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可解的寻找改进措施,若不可解则进入下一个过程一问题的变换过程。

下表中的“是”或“否”将可做的与不可做的区分清楚,关键点是从众多事项中找出最重要的因素,变化是看一看问题是否有变化的倾向。

5W1H法,29,

(1)按5WIH法分析原因,先检核六个要素。

Who谁是顾客?

Where小卖部设在何处?

顾客是否经过此处?

When顾客何时来购物?

What顾客购买什么?

Why顾客为何要在此处购物?

How怎样方便顾客购物?

从中找出关键要素:

Who、Where、When、,案例,某航空公司在机场二楼设了一个小卖部,生意相当冷清。

问题出在哪里?

开发部门运用5WIH法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30,

(2)分析关键要素,找出原因。

Who,究竟谁是顾客?

是出入境的顾客?

还是接送客人的人?

显然,在二楼流连徘徊的接客者并不热衷在此购物,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到市内各大商场去挑肥拣瘦。

因此,机场小卖部应当把出入境的乘客当主顾才对。

Where,小卖部设在何处才好?

出入境者经海关检查后,都从一楼通道离去,根本不需走二楼。

因此,应将小卖部设在乘客的必经之路上。

When,出入境的乘客何时购物?

他们只有当行李到海关检查交付航空公司之后,才有心情去逛逛小卖部,看看有何纪念品和生活必需品值得购买。

原来机场在临上机前才能将行李交付航空公司,自然就挤掉了旅客买东西的时间。

(3)提出改进措旋。

把乘客当主顾,充实旅行用品和纪念品,以满足乘客的消费需要;将出入境乘客的海关检查路线改为必经小卖部,增加乘客光顾小卖部的机会;让乘客随时可以把行李交给航空公司,使之“无箱一身轻”,便有了购物的时间和心情。

机场经理根据开发部门的建议进行了改进,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系统提问法,系统提问法是由庄寿强创建的,以系统发问为先导的创新技法。

这种技法从事物的表象出发,找出它具备的所有特性或属性,将它们归纳后上升为几大类一般的抽象属性,然后再抛开事物已有的特征,进行发散式的想象,得到多种备选属性,最后通过发问的形式找出其中最为合理的属性。

32,

(1)列出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2)将这些属性上升到一般的属性;(3)再对一般属性进行发散思考,列出无针对性的一系列具体属性;(4)对观察到的属性和联想到的属性进行“为什么”的提问;(5)尽可能地寻找理由来回答提问,由此判断哪些属性可以被否定或肯定,将每一个特征对应最佳属性作出记号;(6)将所有最佳属性进行组合,得出多种方案。

实施程序,系统提问法,33,例皮鞋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