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796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x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需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下面是我推荐的中职教师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精选中职教师心得体会

(一)

我参加的培训是由××承办的,院方很重视,课程结构安排得也很合理。

经过这20天的学习,学员们开阔思路,感觉受益良多。

现将其中一些觉得有必要的感想汇成文字,以作汇报交流。

一,学校的发展与机遇和自强密不可分

开课的第一天该院的××院长做了一场“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经验”讲座,介绍了该院的发展史,短短的十年时间学校不仅有了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

在校生从20xx/3000人,上升到目前的1万7千人左右,校园占地达1160亩,教学仪器总值6550多万,藏书70万册,拥有各类实验室160多个,与134家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

该校2次校园搬迁,置地卖地为该校的发展做了资金的积累,同时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契机。

发展速度使人望之项背。

顿感,我们学校目前的水平可能就像该校的十年前,正处于发展的裂变点。

回首我们学校,20xx年我进入进校工作,当时是中等技校,随后晋级高级技校,目前正向技师学院跨越,发展也很飞速。

我相信职业技术学院的今天,就是我们学校美好的明天!

甚至更美好!

技术学院在机遇面前没有错失,把握机遇后并没有松懈,内强机制,开拓创新,狠抓教学质量,有以下3点我觉得我们学校可以借鉴学习。

独特的专业设置:

很灵活,及时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点在哪里,专业办学点就在哪里,并且有一定的前瞻性。

独特的实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该校老师定期进知名企业培训;外聘老师比较注重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直接进企业重金礼聘能工巧匠上讲台。

同时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或者考取相关职业证书。

独特的教学质量评估观:

给教师的教学打分。

听课------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去听教师的课评分,分值30%。

评教------学生网上评教,分值50%。

学生每周反馈教师的“差点”。

学情可以及时上达教务部门。

互评------系内同行教师互评,分值20%。

按上述比例打分后,分等级评价教师,评上优秀的教师增加课酬。

即使教同样课的教师也可能拿不同的课酬。

这样的竞争机制,督促教师讲好课,把课讲得更好。

课时费----既有数量的奖励又有质量的奖励。

这样的教学评估观,学校可以及时掌握教师的讲课质量,而教师处于这样一个三方监督的机制下,会更加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二,知识得到拓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此次培训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电气和机械的横向联系。

比如课程开设了液压与气动,液压属于机械专业,而液压的控制部分是电路,把电与机联系起来。

培训的讲师把液压原理和部件先讲下,把电路控制部分交给学员自己设计,使我们这些电工们有用武之地。

我们学员自己连接试验线路,校验实验结果。

电路部分设计的精妙与否在机械部分有完全的彰显。

这样的课程很生动,使我们这批只懂电不了解机械的教师和机械亲密的接触了一把。

通过这样的课,我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形而上,割舍了“机”与“电”的联系。

其实学生也有这样的疑问,学机械的为什么要学“电工学”,感觉电工学没什么用。

所以今后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二者联系,多举些机电相结合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不仅要研透本专业,更新知识,也要关注相关专业,做复合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而网络是我们好好利用的的重要工具,在网上没有买不来的书,在家可以观看名师授课。

我这里有两个在家自学的好方法分享:

一.我推荐大家了一个网站“家里蹲大学”,该网站里的教学视频,基本涵盖了大学里所有专业课程,可以随意免费观看;二.在淘宝上购买名校的全套专业课视频,也就百十元。

三,同行交流,解困答疑。

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年轻教师,走上教师岗位没多久,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尚有不足之处,借此机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作为年轻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有困惑。

该院的××院长的一场讲座中,介绍了江浙一带的职校办学模式。

学校办到工业园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工厂学习实践课程,学生上机床加工出来的直接是商品。

学生在校是学生,进厂是工人。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厂就业。

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有解决了技校生就业问题。

职业教育形成产业链。

当听到这里时候,我就想××处于内地,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本地企业对技校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家长不愿孩子外地就业。

我们培养的学生到哪里就业就业不了,学生还会来上技校么没有生源,学校何来发展就业制约着技术类学校的发展。

课下,我向胡院长提出这样的困惑。

答案无果。

估计这是一个大的需要政府政策调控的问题。

无论这样的困惑何时能得到解答,目前我们只要立足教师的本岗,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为学生,集微显著,我们已经为我们的学校发展,为我们的中职教育发展出一份力。

最后,再次感谢校领导给予我此次学习的机会。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望您不啻聆教!

参考中职教师心得体会

(二)

一,学校的发展与机遇和自强密不可分

开课的第一天该院的××院长做了一场“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经验”讲座,介绍了该院的发展史,短短的十年时间学校不仅有了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

在校生从2000/3000人,上升到目前的1万7千人左右,校园占地达1160亩,教学仪器总值6550多万,藏书70万册,拥有各类实验室160多个,与134家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

该校2次校园搬迁,置地卖地为该校的发展做了资金的积累,同时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契机。

发展速度使人望之项背。

顿感,我们学校目前的水平可能就像该校的十年前,正处于发展的裂变点。

回首我们学校,2015年我进入进校工作,当时是中等技校,随后晋级高级技校,目前正向技师学院跨越,发展也很飞速。

我相信职业技术学院的今天,就是我们学校美好的明天!

甚至更美好!

技术学院在机遇面前没有错失,把握机遇后并没有松懈,内强机制,开拓创新,狠抓教学质量,有以下3点我觉得我们学校可以借鉴学习。

独特的专业设置:

很灵活,及时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点在哪里,专业办学点就在哪里,并且有一定的前瞻性。

独特的实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该校老师定期进知名企业培训;外聘老师比较注重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直接进企业重金礼聘能工巧匠上讲台。

同时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或者考取相关职业证书。

独特的教学质量评估观:

给教师的教学打分。

听课------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去听教师的课评分,分值30%。

评教------学生网上评教,分值50%。

学生每周反馈教师的“差点”。

学情可以及时上达教务部门。

互评------系内同行教师互评,分值20%。

按上述比例打分后,分等级评价教师,评上优秀的教师增加课酬。

即使教同样课的教师也可能拿不同的课酬。

这样的竞争机制,督促教师讲好课,把课讲得更好。

课时费----既有数量的奖励又有质量的奖励。

这样的教学评估观,学校可以及时掌握教师的讲课质量,而教师处于这样一个三方监督的机制下,会更加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二,知识得到拓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此次培训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电气和机械的横向联系。

比如课程开设了液压与气动,液压属于机械专业,而液压的控制部分是电路,把电与机联系起来。

培训的讲师把液压原理和部件先讲下,把电路控制部分交给学员自己设计,使我们这些电工们有用武之地。

我们学员自己连接试验线路,校验实验结果。

电路部分设计的精妙与否在机械部分有完全的彰显。

这样的课程很生动,使我们这批只懂电不了解机械的教师和机械亲密的接触了一把。

通过这样的课,我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形而上,割舍了“机”与“电”的联系。

其实学生也有这样的疑问,学机械的为什么要学“电工学”,感觉电工学没什么用。

所以今后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二者联系,多举些机电相结合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不仅要研透本专业,更新知识,也要关注相关专业,做复合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而网络是我们好好利用的的重要工具,在网上没有买不来的书,在家可以观看名师授课。

我这里有两个在家自学的好方法分享:

一.我推荐大家了一个网站“家里蹲大学”,该网站里的教学视频,基本涵盖了大学里所有专业课程,可以随意免费观看;二.在淘宝上购买名校的全套专业课视频,也就百十元。

三,同行交流,解困答疑。

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年轻教师,走上教师岗位没多久,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尚有不足之处,借此机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作为年轻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有困惑。

该院的××院长的一场讲座中,介绍了江浙一带的职校办学模式。

学校办到工业园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工厂学习实践课程,学生上机床加工出来的直接是商品。

学生在校是学生,进厂是工人。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厂就业。

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有解决了技校生就业问题。

职业教育形成产业链。

当听到这里时候,我就想××处于内地,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本地企业对技校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家长不愿孩子外地就业。

我们培养的学生到哪里就业?

?

就业不了,学生还会来上技校么?

?

没有生源,学校何来发展?

?

就业制约着技术类学校的发展。

课下,我向胡院长提出这样的困惑。

答案无果。

估计这是一个大的需要政府政策调控的问题。

无论这样的困惑何时能得到解答,目前我们只要立足教师的本岗,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为学生,集微显著,我们已经为我们的学校发展,为我们的中职教育发展出一份力。

最后,再次感谢校领导给予我此次学习的机会。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望您不啻聆教!

经典的中职教师心得体会(三)

受学校委派,20xx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安徽通用机械学院承办的数控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接触了大量数控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控操作技术,同时也结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相关中职教师。

回顾培训过程,感想很多,收获很大。

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与过程

我这次培训的是数控车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数控编程理论,二是数控车床的操作。

从7月初到月底,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我们每天往返于驻地和学校,每周只休息一天。

除常规教学和训练外,培训单位还组织学员到江淮汽车发动机厂参观学习,并多次邀请有关单位到校给大家举办专业讲座,拓展学员的专业视野,坚定大家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

二、个人收获与感想

从教20多年来,无论是以前在新港职中,还是在县职教中心,我一直都专注于文化课教学。

参加这次培训前,虽然带过一届数控班主任,对该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内容和要求有所了解,并且出发前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真到培训时还是觉得专业“隔行如隔山”,相差悬殊,显得力不从心,再说年龄也大了。

说句心里话,才去的几天想的最多就是随时准备打道回府。

最终使我坚定留下来除了自我加压,还有学院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其他学员的鼓励和帮助。

在整个学习期间,学院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除了组织正规的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学院还非常重视学员的车床实际操作训练,这占了整个培训过程的约一半时间,老师的示范、提示非常认真,并且不厌其烦,悉心指导;很多学员都是各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本身就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他们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毫不保留,从车床的启动、运转,对刀的技巧、毛胚的夹取等环节耐心传授,这也是我此次培训中收获最大的地方。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校职教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我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模板中职教师心得体会(四)

有幸参加全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深感荣幸,但我并不会因此而骄傲,我知道我的责任更大了。

在学院学习将近一个月,回顾这一个月,我首先感谢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培训班学员无微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