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7167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不同于经济、政治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第三十届夏季奥林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

据此回答2—3题。

2、全球优秀健儿在短短十几天的直接、剧烈身体对抗和竞技中,尽展力量美和个性美,营造了一个

竞争之美、一个和谐之美、一个举世无双的大美。

运动员的体能、心理和道德,由此得以体现、锻

炼和培养,人们也在观战中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教育。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③文化促进人的身心健康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文化活动和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3、有人将伦敦奥运会奖牌榜和2011年世行公布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GDP排行榜进行对比,发现

二者竟然高度关联,再翻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奥运奖牌榜史册,我们发现:

世界体育版图从来都不

是均衡的,国际体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界限非常清晰,而它与现实世界的“富国”

与“穷国”也有着高度的吻合。

这主要说明

A.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4、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著名物理学家谢

家麟,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获奖,一大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也同时受到表彰。

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②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潜移默化的

④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6、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

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

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

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B.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C.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7、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则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8、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认为,其创作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同时他又意识到一定要果断地“逃离”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①②③④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拓展想象,摆脱已有观念

③.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④.开拓创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据此回答9—10题。

9、“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蕴含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让人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③

10、三坊七巷历史进程中,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1、“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就愈易”。

这句话表明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化B.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2、“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3、印度国父甘地曾有句名言:

"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这句话至今被印度人奉为圭臬。

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A.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不同文化之间很难相互包容   D.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4、2012年9月11日,一部诋毁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先知的美国电影在全球引发了反美浪潮。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睦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15、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进出口窗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仅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

机,也为宣传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全世界加大对广州的推介力度提供了战略性平台。

从《文

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③对外经贸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6、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

“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周易》中说: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19、不少优秀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后,因为没有用国际普遍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对国外观众吸引力有所下降。

这要求我们

A.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B.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C.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D.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20、“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300年的殖民地怎么看都不像英国。

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时,新加坡在社会结构上也更接近中国传统社会。

”可见

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文化具有时代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2、加多宝公司在广东省经济转型政策的浪潮中,对传统凉茶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做足苦功夫。

在保证凉茶原味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罐装工业化生产的华丽转身。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

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一大批著名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24、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D.我们要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25、2012年5月,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

“丨”不但是个字,念“gǔ

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是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6、《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

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27、《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一为

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

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这种观点笼统地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

这种观点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与融合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

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

A.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9、中国菜名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使外国食客不敢下口。

如“麻婆豆腐”直译成英语“Tofumadebywomanwithfreckles(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就令人恶心。

因此,统一中国菜名的翻译很有必要。

统一中餐菜名译法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30、“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由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的相加构成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1、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现了家庭的和睦。

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体现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各种优秀文化的汇集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32、中华世纪坛序写道: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

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

千秋。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下列对于中华

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②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共52分)

33、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

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为此,我们学校兴建校园文化墙、添置走廊标语;每年都要举办运动会、高二年级话剧节、歌咏会、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加强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教室环境。

学校通过这些设施及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8分)

 

34、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

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经反复研究修改后于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7分)

 

35、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基因。

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配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6分)

 

36、2012年,四川省把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激励全省文化领域加强创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组织开展“三国文化”对外展览、展示、传播等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四川省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9分)

 

37、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明重归“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

保护环境需要创新环保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环境保护?

(8分)

 

38、“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

目前,在外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大约1亿人。

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农民工能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创造者的理由?

(6分)

 

39、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胡锦涛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选摘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8分)

 

成都市铁路中学2012-2013学年(上)高2014级期中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

 

3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学校强加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2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分)

④不同文化对人影响不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健康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

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

38、①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推动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城乡的文化创新。

(2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城乡新文化形态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分)

③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有利于繁荣发展城乡的大众文化。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