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心理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7703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升本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升本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升本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升本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心理学.docx

《专升本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心理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心理学.docx

专升本心理学

专升本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或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它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在心理过程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注意。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现象,它随着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发展、变化而存在,并保证着心理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离开了注意的参与,心理活动就不可能产生。

 

(二)个性心理:

个性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或称个性心理或个性。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

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师范生成为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

对于未来的人民教师来说,学习心理学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地解释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自觉地同各种唯心主义观点作斗争。

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具有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并揭示人的认识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可帮助师范生深入了解和把握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的输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及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规律。

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应用感知规律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及联系;科学利用思维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合理利用有效的记忆方法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刻印在大脑中;恰当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所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

从而把人类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3.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人的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水平的科学鉴定或测量方法。

可帮助师范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积极地根据有关规律,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并消除消极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青少年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规格标准健康地成长。

 

  4.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加强自我教育,成为合格教师。

心理学好象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师范生有效地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心理品质上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及产生原因,并自觉地同做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相对照,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各种不良行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的人。

 

5.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学习好其它教育课程。

心理学是其它教育理论课的基础,因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实质上都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往活动,是一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的人际作用过程,任何教育教学研究,都必须从探索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开始,才能有效地揭示出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

因此,学好心理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其它教育理论科学。

 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结构体系 

学科性质:

边缘学科。

结构体系包括四大分支系统:

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分支;研究不同主体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支;研究不同社会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规律的分支;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支。

 

五、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什么是观察法?

有何优缺点?

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其发生条件有研究目的的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是探索心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保证了人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获得资料比较真实,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但是,观察法也有不足之处,表现为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研究中不容易控制变量,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的某种行为表现,比较费时;另外,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作数量化分析,很难精确确定这种心理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有效地采用观察法,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计划,以免出现遗漏;其次,应力求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主观性;第三,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得全面翔实的资料;第四,要尽可能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并可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如录音、录像等,以备反复观察之用;最后,要事实是地分析材料,做出切合实际的推断和结论,切忌主观臆猜。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实验者的某种心理现象,借以根据外部条件与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特点主要在于研究者可以主动地选择时间、地点和严格控制条件,以引起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并能依据目的,使心理现象重复出现,以便进一步反复观察,积累材料,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

 

此外,还有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教育经验分析法。

 

六、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心理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次年出版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大纲》,1920年南京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系,1921年中国成立了心理学会。

 

(二)、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  奠基人:

冯特,著名代表人物: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态三种。

强调内省法。

 

2、机能主义  创始人:

詹姆士著名代表人物:

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5、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背景;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 

7、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对心理学的批判:

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心理动力学:

伤残心理。

 

8、策动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强调行为的目的性,认为本能是策动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科学的心理观: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检验的。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生理解剖学的发展,临床研究,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上的科学事实足以说明,心理活动与大脑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依存于大脑这块物质。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由胞体发出的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之间是靠突触传递信息的。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

它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机体活动的最高调节者或“司令部”,由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组成。

(1)低级中枢。

低级中枢主要包括脊髓、脑干、间脑和小脑四部分

(2)高级中枢。

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其最高级的调节者是大脑皮层。

分左右两半球,由胼胝体连结。

 

覆盖于整个大脑表面的一层叫大脑皮层,是人类心理活动最直接、最高级的物质基础。

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比较重要的沟裂有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它们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机能各不相同的区域 

大脑皮层各叶分别聚集着某一类型或功能的神经细胞,具有特定的机能。

额叶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最晚的部分,然而却是最发达的部分,约占皮层表面积的29%。

额叶的中央沟前回是躯体运动区,这部分损伤,会使机体活动局部或全部瘫痪;顶叶的中央沟后回是躯体感觉区。

枕叶与视觉有关,如果枕叶部位受损伤,就会失去视觉能力,看不到任何物体;颞叶与听觉有关,如果颞叶部分受到损伤,就会失去听觉能力,听不到声音;以上各部分大脑高级中枢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人除以上高级中枢外,还有特殊的言语中枢,包括书写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和言语视觉中枢 

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所以,神经系统的活动,实质上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

 

(一)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神经细胞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进而引起或加强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抑制过程是神经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向静止状态,进而压抑或减弱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神经系统的活动总是时而兴奋,时而抑制,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二)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或抑制的相互诱导。

 四、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的含义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保证反射顺利实现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损伤,反射活动就不可能实现。

反射弧并不是单向的神经通路,其终末环节并不意味着终止。

效应器的效应活动会作为新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再传向神经中枢,中枢对效应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这一返回传递过程称反馈。

正是反馈的作用,才使得人们对刺激的反应更完整、更精确。

反馈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生理机制叫做“反射环”或“反射圈”。

 

(二)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本能反射。

包括食物反射、定向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

无条件反射对人和动物具有维持生命、延续种族的重要意义。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获得性反射。

如望梅止渴,有机体依靠条件反射,可以适应复杂的经常变化的环境,使自己的行为更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三)条件反射的形成 

1.定义:

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反射。

 

2.种类:

(1)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2).操作性条件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