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6991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docx

简体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

引言

金融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对货币、信用、银行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研究分析置于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及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背景之下。

全书的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

介绍金融运作的对象——货币、信用资金、金融工具等;金融运行的特殊方式——有偿的信用活动及有关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

1、对货币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要学习货币是什么,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本质和职能,货币制度等货币的基础知识,该章是为学习以后章节的基础,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2、信用,要学习什么是信用,市场中都有哪些信用形式,重点学习不同的信用工具何如何运用这些金融工具;利息与利息率主要是学习有关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

第二部分:

阐明金融运作的场所、渠道、内容——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业务的操作。

本部分主要讲述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主体。

金融市场主要是为金融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场所,而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和中介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活动,同时他们又不断进行着金融创新来完善金融市场,对金融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在金融机构中又重点讲到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对整个金融、国民经济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通过对三者的学习,要让同学们明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金融机构有哪些,都发挥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金融的了解。

第三部分:

分析金融运行的环境——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研究金融运行的国际化问题——国际货币及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收支与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

1、央行。

学习央行职能、业务和金融监管。

让同学们理解央行的地位、作用和对金融的监管。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货币问题已经不在是一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已经紧紧的跟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了,在这种背景下,本章简单介绍了国际上的一些金融知识,来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

第四部分:

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上的货币政策运用。

1、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

主要学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的理论,

重点学习货币政策,要熟练掌握出现经济问题的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究竟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发生膨胀或紧缩,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给怎么样去治理等问题。

第五部分:

概述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说明防范金融风险、进行金融创新,是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没有人不知道货币,社会上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几乎天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但是对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

正如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

“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

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

一、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世界各国,不论其政治、经济制度如何不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机关、团体与组织,几乎天天都要与货币打交道。

货币不仅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货币量与其它宏观经济变量高度相关。

人类社会的实践经验教训表明,货币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重大。

二、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

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

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

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

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三、货币学说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

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说纷纭,存在争议,由此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货币起源学说。

(一)唯心论解释:

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人们(类)思考、协议(商)或国家政权的结果和产物;认为货币只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否认货币必须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认为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无关。

其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家货币论。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完全是由国家赋予的。

圣人先贤制币论。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人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众人协商论。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人们共同协议的结果,是众人协商的产物。

(二)货币的真正起源:

货币因何、如何、凭何产生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或圣人先哲发明的。

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是基于对商品交换的分析的。

而商品交换的一个基本前提是:

具有价值。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高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

这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四、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使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定义仍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争论的问题。

那我们首先来看日常生活中货币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货币的涵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误解十分普遍,同学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货币的误解有哪些?

1.货币通常是指通货(currency)——范围过于狭窄。

例如:

如果现在有一个同学需要向另一个同学借钱买书,他可能问其它同学:

“你带钱了没有?

”,那么他提到的这个“钱”是不是货币哪?

,我们马上会想到,这个钱应该是什么?

——是你口袋里的钞票吧?

所以这里的钱是指现金(cash),那么把现金看作是货币这个范围太狭窄了。

这是第一个误解。

与此同时还有:

“要钱还是要命?

2.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同义词——范围过宽。

例如:

我们有时候,朋友同事在一起相互聊天说:

“这人很有钱”(在一个点所测量的货币存量的概念),那么我们在说这个人很有钱的时候,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可能马上想到他的房子、别墅、汽车、股票、债券等等。

这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货币(money)?

我们知道,“这人很有钱”是指财富,财富不仅包含货币,而且还包含债券、股票、土地、房子、车子等财产。

即财富包括货币,但是不仅仅只有货币,还包括其它一些资产,如实物资产等等。

所以我们说把货币看作财富的代名词这个范围过于宽泛了。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

例如:

我们很长时间不见面的老朋友在见面会问彼此:

“你现在怎样,过得如何,赚多少钱?

单位收入怎样?

”那么其实这里面的“收入”也并不是货币,实际这里的收入是一段时间的流量,比如我说他赚1000元钱,那这1000块钱是多还是少哪?

你不知道?

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没有告诉我一个具体地时间单位,如果我说他一天挣1000块钱,那么你会说啊真多!

如果我说这个人一年才收入1000块钱,那么你会觉得很少。

所以说收入应该指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而货币不同,货币是指某一个时间点的存量。

所以货币与收入也有区别的。

(收入与货币的区别:

收入是指一段时间中的流量;而货币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存量)。

以上三个误解把货币看成现金、财富、收入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说了这么多,大家就要问那么到底什么是货币呢?

我们来看货币的定义:

五、货币的理论定义:

经济学家对货币有不同的定义,有两种方法:

理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透过表象抓住能使货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的方法:

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的范围和数量。

首先看经济学家如何用理论的方法定义的货币。

1.第一种定义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的分析给出的: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此定义强调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分析的是金属本位制及以前的货币——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货币已不是特殊的商品,那么我请问大家,当货币已不再是特殊的商品,那么纸币和货币存款它们应不应该是货币呢?

那我们说在现代信用货币下,纸币与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那么纸币它是不是一个商品呢?

显然这个定义是不合时宜了,但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是正确的,它这个定义在于特殊商品,既然是特殊商品就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我们想象纸币有价值吗?

这个是第一种定义方法。

2.第二种对货币的定义归纳为:

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这个定义是适用。

但有时,国家发行的货币失去了购买力,人们在交易中也不会接受,如恶性通胀,一旦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法律规定有时候可能也不起作用。

因此法律规定并不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3.第三种定义是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给出的,他说:

“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所”。

所谓购买力指的是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里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问题是“栖息所”,各种存款是潜在购买力,甚至债券、股票都是潜在的购买力,但栖息时间长短不同,流动性不同。

栖息所隐含了价值储藏职能,这一职能并非货币独有。

综合以上各种定义的长处,现代经济学家给出货币的定义:

在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支付以及债务的偿还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仍强调货币的基本特征,但其发挥作用的范围不仅限于商品和劳务交易,而且扩大到债务清偿活动中。

被普遍接受也是货币的必要条件。

通货、支票存款帐户(如旅行支票,如能迅速而方便地转换成通货),显然是符合这个定义的。

那这个是我们对货币的理论定义。

六、货币的存量或货币的供给量——用实证的方法定义货币

用实证的方法定义货币,就是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或供给量的范围和数量。

根据依然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和货币流动性的差异来划分货币层次。

1.M0=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

2.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3.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4.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我们用实证的方法将货币划分为这五大层次,那么我们看出从流动来看从M0到M4十依次降低的,其中M0的流动性是最强的。

所以我们把M0和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

M2和M3是广义货币,是指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较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M4是最广义的货币,这种最广义的货币标准只有少数国家使用。

下面我们分别以美国和我们国家为例介绍具体层次的货币

例如:

1)美国的货币总量为:

(划分为M1、M2、M3、L四个层次)

M1=通货+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它支票存款

(其中:

其它支票存款包括一些金融创新工具,如自动转账账户等等)

M2=M1+小面额定期存单+隔夜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其中小面额定期存单是指十万美元以下的定期存单;回购协议是指一种以债券为抵押的放款方式;欧洲美元主要是一些美国境外的美元;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是指投资于短期基金中的生息期票存款;这里的储蓄存款是指个人转化为支票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帐户是指银行经营的最高可达十万美元的存款。

美国的M2包括的项目是比较多的。

M3=M2+大额定期存款+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

L=M3+其它短期流动资金(如美国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储蓄债券、短期财政部债券)

2)我国的货币总量为(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开始引进这种方法,90年代开始公布M0、M1和M2的统计结果,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从2001年7月起,我国公布的M2中的“其它存款”还包括个人购买证券的保证金。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演变过程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在货币职能的界定上,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五分法和四分法。

(一)五分法

马克思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

1.价值尺度(Standardofvalue)

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

由于各种商品的价值不同,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各种商品的价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要确定任何一种商品与其它商品交换的比率,假如仅有一个五种商品(A、B、C、D、E)的简单经济社会里面,如果没有货币,要知道这5种商品交换,就要了解10种不同的交换比率(A-B、A-C、A-D、A–E、B-C、B-D、B–E、C-D、C–E、D-E),倘若这5种商品中,用A作为价值标准来衡量其余四种商品的价格,我们则只需要4种交换比率((A-B、A-C、A-D、A–E),若有n种商品,那么经过数学统计,在物物交换条件下就有n(n-1)/2个交换比率;而在货币交换条件下只有n-1种,也就是说货币作为统一的价值标准,使计算交换率的时间大为节省,减少了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同时,有了货币才能进行客观经济指标的计算。

商品数目

物物交换

货币交换

N

N(N-1)/2

N-1

2

1

1

5

10

4

10

45

9

50

1225

49

100

4950

99

500

124750

499

1000

499500

999

10000

49995000

9999

价格标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

包含或代表一定价值量的货币单位。

具体与价值尺度的区别见书上第8页。

2.流通手段(Mediumofexchange)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

我们来看看如果没有货币作为媒介,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那么大家知道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交易成本很高,交易成本是指从事商品和交易的劳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没有物物交换作为媒介,那么交易的完成首先必须满足“供求的双重巧合”。

比如说我现在来给大家上课,那么如果没有货币的话,我供给的是上课就是咱们这门课程,但是我现在需要吃饭,比如我饿了几天了我需要粮食。

那没有货币了我就需要什么呢?

我就需要如果哪个人给我提供粮食我就给谁讲课,好我就要找这个给我提供粮食的人来听我的课,也就是我给他讲了一节课之后他就给我提供粮食吃。

但是如果我找到的生产粮食的农民对我的课程并不感兴趣,他可能不愿意听我的课程,好那怎么办?

那我就要找比如说另外的人,菜农——这个人可能需要听我的课,但是它只能给我提供菜,但是我现在需要大米,那么现在怎么办?

那就要看这个菜农需不需要大米。

如果菜农不需要米尔需要别的东西,那么还要另外再找别的人。

如果说生产大米的农民需要的是菜,而需要菜的不需要米,那么我就要找另外的人跟菜农交换,看菜农需要什么?

比如需要的是羊,那么可以和养羊的交换菜,那么这样我就完成不了交易。

也就是说我现在需要大米而农民不需要大米,我就需要经过很多途径才能得到大米。

所以我为了这一斤大米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找需要听我的课程的人,那么这个人他需要听我的课,但是他能够提供别的东西,比如他刚刚能够提供给生产米的农民他所需要的菜的话,那就蛮好,他给菜农民,那么农民把米给我,我再给他讲授课程。

所以这样是很复杂的。

所以说在物物交换的世界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交换才能实现?

就是供求的双重巧合。

比如我供给的是课程,我需求的是大米;而生产大米的农民提供的是大米,而他的需求是我的课程的话,在这种供求的双重巧合下,交易才能顺利完成。

否则将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交易上。

物物交换的另一必要条件是所谓的“时空的双重巧合”。

那么我现在联系到一个人,他有若干斤大米给我,那它需要听我的课,但是他在外地。

比较远那么对交易也会造成困难。

此外也可能他这个月不需要听我的课程,但是下个月要来听课,但是我现在就需要粮食,所以说没有满足“时空的双重巧合”,这个交易也不能实现。

物物交易顺利完成的第三个条件是买卖双方必须就交换比率与交换数量达成一致意见。

比如说我上一节课能交换几斤大米?

如果我定上一节课交换5斤大米,那么这个农民不同意,他觉得听这一堂课只能换两斤大米,那这样这个交易又不可能完成了。

所以说在物物交换的社会里如果没有货币的话必须要同时满足“供求的双重巧合”、“时空的双重巧合”以及就交换比率与交换数量达成一致意见,交易才能顺利完成。

但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情况下,所有一切商品和劳务都可以通过它而顺利地完成交易,那我也可以通过握手可给大家,大家交钱来听课,那我需要什么都可以用货币来支付。

这样交易就会顺利完成,不再需要满足物物交易制下的三个条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因此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价值稳定性:

这个商品的价格不会波动太大;

2.普遍接受性:

大家都能普遍接受;

3.供给富有弹性:

太稀有的物质不行,你比如说钻石太稀有了满足不了交易的需求;那么太多的东西也不行,你比如说水——到处都有,那也不可能作为货币。

3.贮藏手段

定义:

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购买力或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

货币贮藏原因:

因为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

非货币资产的储藏虽然能给持有者带来利息、利润和租金等较高收入,但转换为货币时具有交易费用。

比如说股票转换为现金,需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再比如说我们有一栋房子,我们要把它换取现金,我们请中介把他卖掉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这些非货币资产虽然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在转换成现金时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分类:

1)窖藏;

2)存款

另外一点值得考虑的是: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高低。

如果物价水平很高,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储藏的职能就会下降;反之就会上升。

思考:

货币实行贮藏手段之后,流通中的货币量有哪些变化?

1)金属货币在贮藏之后,主要采取的是窖藏的形式,实际上是退出了流通领域,因此流通中货币量是减少的。

2)信用货币如纸币,在贮藏之后,主要采取的是存款的形式将其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银行又会将收集起来的大量闲散资金汇集起来,以贷款的方式重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去,因此流通中货币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4.支付手段(Meanofpayment)

货币在商品赊销和预付贷款时,商品的让渡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分离,这个时候货币便充当延期支付的手段。

那么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有什么区别?

当商品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个时候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当商品价值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离的,那么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目前其功能超过了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用来支付赋税、地租、工资等。

在上述货币的四个职能中,经济学家通常将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视为货币的主要或基本职能。

具有货币质的规定性,因为货币如缺少此类职能,即丧失其作为货币的条件。

而货币的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不能作为货币的性质的规定。

5.世界货币

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际化。

(简单了解)

(二)四分法

该观点认为,世界货币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

世界货币只是货币的一种形态或种类。

换言之,世界货币的职能只是前四个职能在世界市场的延伸,它只是前四个职能的作用范围的扩大,因此,世界市场上的交换与国内市场上的交换,是区域不同而实质相同的交换。

不管是一国货币,还是世界货币,都无非是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四种职能。

二、货币的演变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不变的,但货币的形式却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

我们按照货币演变的形式可以把货币划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兑现货币以及不兑现纸币、金属辅币、存款货币;

1.实物货币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

比如说绵羊、布锦、贝壳等等。

2)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出来的。

3)实物货币的局限性:

比如在这个地区去要这个实物,但是超过和跨越这个地区则不需要,这种实物货币就会导致商品交换的困难。

2.金属货币(为解决这一问题,就由实物货币过渡到了金属货币)

1)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2)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

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最先作为金属货币的是铜,后来有了银最后是金。

3)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3.纸制货币

1)纸制货币有两种:

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一般称为“现金”或“现钞”。

2)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

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3)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推而广之,所有信用货币就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银行券、和国家利用它的证券发行的纸币,都归纳为信用货币。

4.存款货币

1)存款货币是一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比如说在现实经济里面你有了,你把它存到银行,这就形成了你在银行的存款货币,有了存款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不论是购物也罢、进行消费也罢、那么在支付的过程中,我就不用现实的货币,我就用银行的支票,在上面写上我购买多少货物,应支付多少金额,然后一背书一签名,由银行先代为支付。

所以说是一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比如我们现有的长城卡、牡丹卡都是一种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和现金合称为“货币”,它们属于M1的范畴。

这个在前面提到过。

3)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是货币,只不过不能直接转账结算,它们称为准货币,属于M2的范畴。

比如我现在有三万元存款,我把它定期存到银行里面去了,如果说存款期限是三年,在三年期限未到之前,就不能直接用于转帐结算。

5.电子货币

1)电子货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储蓄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

2)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账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运用起来较传统货币更为快捷、便利和准确。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它的构成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一个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

涵义: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结构和组织形式,所以说我们也把货币制度简称为币制。

就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货币的国家的货币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制度叫币制。

目的:

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货币的职能。

就是用一句话来讲,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就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货币能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

这就是货币制度的含义和它的目的。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的内容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