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794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8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 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ocx

第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组培工厂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结构的具体功能。

2.理解组培工厂的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能够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组培工厂。

3.掌握厂房的基本组成,仪器设备配备与设计要求。

4.了解常用仪器与用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组培工厂的设计原则与总体要求。

难点: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组培工厂。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组培工厂现场或实验室。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及应用。

提问: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那么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生产需要一些基本的仪器和设备,今天我们来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环境清洁、安静、远离污染源。

2.按照工作的目的和规模决定厂房的设计。

3.按照自然工作程序先后合理布局,避免生产环节倒排。

4.经济实用,节能安全。

(二)具体要求

1.厂房选址时应选择周围安静、阳光充足、无高大建筑物遮挡的环境;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要求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送。

2.厂房各车间的大小和比例相对合理,车间的设计和设备的配置、摆放与其功能相适应。

3.厂房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

生产准备(器皿洗涤与存放、培养基制备、各种器具的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

4.厂房的建筑与装修材料要耐腐蚀,便于消毒和清洁。

(三)厂房基本组成

厂房根据结构和应用范围一般设计为药品配制间、洗涤间、培养基制作间、缓冲间、无菌操作间、试管苗培养间、试管苗驯化移植间。

1.药品配制间

(1)任务:

主要用于化学药品的储藏、称量和溶液的配制。

(2)设计要求:

干燥、通风、无直射光线。

房间内设立工作台,工作台最好用抗盐碱,耐腐蚀的台面,要牢固、平稳,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注意磁力搅拌器与电子天平要分开台面放置。

(3)仪器与用具配置:

大型工作台、药品柜、普通冰箱、电子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烧杯、量筒等。

2.洗涤间

(1)任务:

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外植体的预处理与清洗;试管苗的出瓶、清洗与整理等工作。

(2)设计要求:

房间内应宽敞明亮,方便多人同时操作;配备大型水槽,上下水道要畅通;地面、天花板及墙壁应耐湿和便于清洁;应有晾干台,用于放置洗涤后的培养器皿。

(3)仪器与用具配置:

水槽、晾干台、周转箱、烘箱等。

3.培养基制作间

(1)任务:

主要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

(2)设计要求:

房间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方便多人同时操作;目前灭菌大多采用电加温,墙体建筑时要预先设计电路线,确保用电线路和灭菌锅的用电安全。

在灭菌锅上方的墙壁设置换气窗,利于通风排气。

地面、墙壁应用耐湿材料铺设,防水、防潮、防腐蚀。

(3)仪器与用具配置:

托盘天平、酸度计、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周转箱、储物柜等。

4.缓冲间

(1)任务:

防止工作人员进出时带进杂菌。

(2)设计要求:

面积一般2~3m2为宜;缓冲间应安装紫外灯,用以照射灭菌;配备鞋柜、衣柜、拖鞋,用于工作人员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

(3)仪器与用具配置:

紫外灯、鞋柜、衣柜、工作服等。

5.无菌操作间(接种间)

(1)任务:

进行植物材料的分离接种及培养物转移。

(2)设计要求:

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

地面、天花板及四壁要求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

配置推拉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房间密闭,干爽安静,清洁明亮。

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灯,用以照射灭菌。

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

(3)仪器与用具配置:

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空调机、医用小推车、接种器具消毒器、酒精灯、接种工具、搁物架等。

6.试管苗培养间

(1)任务:

接种材料的培养生长。

(2)设计要求:

培养间的大小可根据生产规模和培养架的大小、数目及其它附属设备而定。

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

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宜,周围墙壁和天花板要求光滑平坦、有绝热防火的性能。

能够控制光照和温度,并保持相对的无菌环境;适当位置安装紫外灯进行照射灭菌。

(3)仪器与用具配置:

培养架、空调机、光照时控器、温度计、摇床等。

7.试管苗驯化移植间

(1)任务:

进行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植。

(2)设计要求:

通常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其面积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要求能够控温调湿、控光通风、控菌防虫。

(3)仪器与用具配置:

移栽容器、弥雾装置、遮阳网、移栽基质等。

二、基本仪器设备和用具

(一)灭菌设备

1.湿热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

用于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其它可高温灭菌用品的灭菌,根据规模大小有小型手提式、中型立式、大型卧式等不同规格;根据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等不同类型。

2.过滤灭菌设备(防细菌滤膜):

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直径为0.45μm以下,当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在需要过滤灭菌的液体量大时,常使用抽滤装置;液量小时,可用注射器。

主要用于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等不耐热物质的灭菌。

3.干热灭菌设备:

利用高温烘烤或灼烧的方法进行灭菌,包括烘箱(器皿和器械的灭菌)、酒精灯(用于接种工具的灭菌)、接种器械灭菌器等。

4.其它灭菌设备:

利用紫外光波、超声波、臭氧等杀菌,主要用于对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常用设备包括紫外灯、超声波清洗器、臭氧发生器等。

(二)接种设备与用具

1.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

根据风幕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水平风和垂直风两种;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单人单面、双人单面、双人双面等。

2.接种工具:

外植体接种或培养物继代转接时使用的各种工具。

常用的有:

尖头镊:

用于分离植物组织等;

枪型镊:

用于夹取植物器官继代转接和外植体接种;

解剖剪:

用于幼嫩组织、细胞团等剪取;

弯头剪:

用于转接、剪取试管苗茎段等;

解剖刀:

用于外植体或培养物切割;

接种针:

用于茎尖剥离和愈伤组织转移;

切割盘:

用于原球茎、愈伤组织、植物器官等切割分离。

3.显微镜:

包括双目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生物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于剥离茎尖和进行培养物的观察、分析、拍照等。

(三)培养设备与用具

1.培养架:

试管苗在培养间里培养时通常摆放在培养架上。

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一般设5~8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20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

培养架长度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1.3m,宽度一般为60cm。

2.恒温振荡器:

用于液体培养时改善培养过程的氧气供应状况。

3.光照培养箱:

对于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特别严格的培养物,可培养在能自动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的智能光照培养箱里。

4.培养器皿:

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培养容器。

(1)三角瓶:

主要用于外植体静置培养、振荡培养或试管苗继代培养。

规格有50mL,l00mL,150mL,250mL,500mL等,一般使用l50mL三角瓶。

优点:

其培养面积大,利于组织生长;透光度好;由于瓶口较小,不易污染。

(2)试管:

主要用于茎尖培养、液体培养。

试管要求口径大,长度稍短、以2cm×15cm、2.5cm×15cm、3cm×15cm为宜。

优点:

占空间少,单位面积容纳的数量多。

(3)果酱瓶:

主要用于继代和生根培养。

优点:

在工厂化大批量生产时使用,价格低廉,成本低;口径较大,便于操作。

缺点:

污染率较高;透光性稍差。

(4)塑料瓶:

主要用于兰科植物的培养。

有100mL、150mL、200mL、250mL的规格。

优点:

密封好、透气性差、瓶内湿度大;质轻,便于操作,不易破损,污染率低;长方盒形的培养株数多,且叠摞起来节约空间。

缺点:

可重复利用性较差。

(四)称量设备与用具

1.天平:

用于进行琼脂、蔗糖和各种药品的称量,需要有称量微量元素和植物激素等的分析天平;称量大量元素、蔗糖和琼脂等的托盘天平等不同精度的天平。

2.烧杯:

用于配制培养基母液时溶解各种化合物,规格有50~1000mL不等。

3.量筒:

用于量取不同体积的液体,规格有50~1000mL不等。

4.试剂瓶:

用于贮存不同容量的溶液,规格有50~1000mL不等。

5.移液管:

用于吸取各种用量较少的母液,规格有0.1~10mL不等。

6.容量瓶:

用于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进行定容,规格有50~1000mL不等。

(五)环境控制设备与用具

1.空调机:

自动控制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温度,为培养物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2.冰箱:

用于母液和某些试剂的贮存及培养材料的保鲜或与处理等。

3.光照时控器:

用于自动控制培养间的光照时间。

(六)其它设备与用具

1.磁力搅拌器:

磁力搅拌器用于加速搅拌难溶的物质,如各种化学物质等。

磁力搅拌器还可加热,加快物质的溶解。

2.蒸馏水发生器或纯水机:

用于制备配制母液和培养基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药品柜:

用于存放各种化学药品。

4.加热设备:

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热使固化剂溶化,因此需要加热设备如液化气灶、电炉、恒温水浴锅等。

5.pH计:

用于精确测量和调节培养基的pH,大规模生产中一般用精密pH试纸代替。

III.作业

1.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2.植物组织培养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3.组建一个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车间应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的设计要求以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4.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哪些基本设备,各有何作用?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

(1)

一、授课章节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

(1)。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组培的一般工作程序。

2.掌握不同类型培养器皿和用具的洗涤技术。

3.了解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原理,掌握其操作技术,能根据物品种类正确选用消毒灭菌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难点:

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及无菌意识的树立。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提问: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基本构成。

本次课主要介绍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洗涤和消毒灭菌技术。

II.新课

一、洗涤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除了要对培养材料和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外,各种用具更要求洗涤清洁,因为各种灭菌方法的有效作用时间都是以材料或用具清洁为前提的。

(一)洗涤液

1.洗衣粉、洗洁精洗涤液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类器具的洗涤。

2.铬酸洗涤液由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混合而成,属强氧化剂,对无机离子、灰尘效果好,对油污无效。

铬酸洗涤液的配制:

称取重铬酸钾50g,加入1L蒸馏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注入90mL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可。

刚配好的洗液是棕红色,反复使用至变成青褐色则失效。

【注意事项】

(1)配制时重铬酸钾溶液一定要冷却后才能加浓硫酸,且只能把浓硫酸缓慢加入重铬酸钾溶液中,决不能将重铬酸钾溶液或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

(2)由于铬酸洗涤液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和腐蚀作用,故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洗涤液。

(二)各类器皿和用具的洗涤方法

1.新的玻璃器皿:

使用前先用1%稀盐酸浸泡12~24h→用毛刷蘸洗衣粉水刷洗干净→流水冲洗3~4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淋1遍→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2.已用过的培养器皿:

除去容器内的残渣→自来水冲洗→浸泡在洗衣粉水中15~30min→用毛刷刷洗干净→流水冲洗3~4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淋1遍→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3.已被霉菌等杂菌污染的器皿:

121℃高温高压蒸汽灭菌30min→趁热倒去残渣→自来水冲洗→浸泡在洗衣粉水中15~30min→用毛刷刷洗干净→流水冲洗3~4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淋1遍→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4.移液管、量筒等量器:

铬酸洗涤液中浸泡2h以上→取出后在流水中冲洗30min→蒸馏水冲淋1次→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5.载玻片和盖玻片:

洗涤液中浸泡数小时→水洗→绸布擦干→放在95%的洒精中备用。

6.解剖刀、镊子、剪刀等:

新购置金属器皿因其上有润滑油或防锈油,用蘸有四氯化碳的棉布擦去油脂,再用湿布擦净,干燥备用。

每次使用后先用洗衣粉水刷洗,再用酒精擦拭。

二、灭菌与消毒技术

(一)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1.有菌和无菌的范畴

有菌的范畴是:

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接触自然水源的物体,至少它的表面都是有菌的。

无菌的范畴是:

经高温灼烧或一定时间蒸煮过后的物体,经其他理化灭菌方法处理后的物体一般可认为是无菌的。

2.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消毒是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

由灭菌和消毒的含义可以看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灭菌是把所有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而消毒主要杀死或抑制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但芽孢、厚垣孢子一般不会死亡。

(二)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三)消毒灭菌技术

1.环境消毒:

方法主要有空气过滤灭菌、紫外线照射消毒、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等。

●空气过滤灭菌:

成规模的植物组织培养车间可采用空气过滤系统对整个环境进行空气过滤灭菌,这种方法投入较高,操作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较少采用。

组织培养中普遍采用的是对无菌操作的微环境进行空气过滤灭菌,如超净工作台的局部无菌环境。

●紫外线照射消毒:

利用紫外光波照射灭菌,细菌吸收紫外线后,蛋白质和核酸发生结构变化,引起细菌的染色体变异,造成死亡。

缓冲间、接种间、培养间等均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般照射20~30min。

●喷雾消毒:

利用70%~75%的酒精或0.2%的新洁尔灭对环境进行喷雾,既可以起到直接杀死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又可以使飘浮的尘埃降落,防止尘埃上附着的杂菌污染培养基和培养材料。

●熏蒸消毒:

利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变为气体状态扩散到空气中,以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

常用熏蒸剂是甲醛,熏蒸时,按2mL/m3用量,将甲醛置于广口容器中,加0.2g/m3高锰酸钾氧化挥发。

熏蒸时,房间可预先喷湿,关闭紧密,24h后打开门窗通风。

2.用具的消毒灭菌:

根据用具种类不同分别采用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浸泡消毒、擦拭消毒等方法。

●干热灭菌:

利用烘箱进行烘烤灭菌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玻璃器皿和器械的灭菌消毒。

方法是将清洗后的玻璃器皿和器械妥为包扎,放入箱内,将箱温控制在150~170℃,烘烤12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在干热条件下,细菌的营养细胞抗热性大为提高,故能源消耗大,又浪费时间,所以目前多采用湿热灭菌代替,接种工具也可采用消毒器烘烤和酒精灯外焰灼烧的方法消毒。

●湿热灭菌:

适用于培养基、玻璃器皿、棉塞、布制品及金属用具等的灭菌,一般灭菌掌握在0.1~0.15MPa压力下20~30min。

●浸泡消毒:

在无菌操作时,把镊子、剪子、解剖刀等浸入70%~75%的酒精中浸泡,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待冷却后使用。

●擦拭消毒:

接种用具及超净工作台表面等使用前可用70%酒精或0.1~0.2%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3.培养基灭菌:

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特殊情况下采用过滤无菌。

●湿热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过滤灭菌:

主要针对一些不能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的物质,如GA3、IAA、ABA(脱落酸)、ZT(玉米素)、部分维生素、多数抗生素和酶。

过滤灭菌的原理是细菌滤膜的网孔直径为0.45μm以下,当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直径1μm以上)等因大于滤膜网孔直径而被阻。

4.外植体消毒: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消毒处理。

接种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体。

外植体的消毒要求比较严格,既要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又要保证植物组织尽量少受伤害。

外植体一般采用浸泡消毒的方法,具体方法在以后课程中讲授。

III.作业

1.不同的培养器皿怎样选择与洗涤?

2.植物组织培养环境如何进行消毒灭菌?

3.过滤灭菌的技术原理?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

(2)

一、授课章节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

(2)。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作用。

2.掌握培养基中生长调控物质的作用。

3.了解培养基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难点:

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培养基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须掌握培养基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就学习培养基的种类和基本成分。

II.新课

三、培养基制备技术

(一)配制培养基的目的

配制培养基的目的是人为提供离体培养材料的营养源。

配制的不同培养基,是为满足不同类型植物材料对营养的不同需要。

没有一种培养基能够适合一切类型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才有可能成功。

(二)培养基的种类

1.培养基的种类划分

2.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和特点目前已公开报道的基本培养基有许多种类,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

表1常用培养基配方

MS(1962)

B5(1968)

White

(1943)

SH

(1972)

KnudsonC

(1946)

VW

(1949)

N6

(1974)

(NH4)2S04

NH4N03

KN03

Ca(N03)2·4H20

CaCl2·2H20

Ca3(PO4)2

1650

l900

440

134

2500

150

80

200

2500

200

500

1000

500

525

200

463

2830

166

MgS04·7H20

KH2PO4

NaH2P04·H20

Na2SO4

Na2—EDTA

370

170

37.3

250

150

37.3

720

17

200

400

15

250

250

250

250

185

400

37.3

FeSO4·7H20

Fe2(SO4)3

KCl

Fe2(C4H4O6)3

27.8

27.8

2.5

65

20

25

28

27.8

NH4H2PO4

MnSO4·H20

MnS04·4H20

ZnSO4·7H20

H3B03

KI

Na2Mo04·2H20

MoO3

CuSO4·5H20

CoCl2·6H20

22.3

8.6

6.2

0.83

0.25

0.025

0.025

10

2.0

3.0

0.75

0.25

0.025

0.025

5

3

1.5

0.75

0.001

0.01

300

10

1.0

5.0

1.0

0.1

0.2

0.1

7.5

7.5

4.4

3.8

1.6

0.8

盐酸硫胺素VBl

烟酸

盐酸吡哆醇VB6

肌醇

甘氨酸

0.1

0.5

0.5

100

2.0

10

1.0

1.0

100

0.1

0.3

0.1

3

5.0

5.0

5.0

1000

1

0.5

0.5

2

蔗糖

pH

30000

5.8

20000

5.5

20000

5.6

30000

5.8

20000

5.8

20000

5.5

50000

5.8

表2常用基本培养基的特点

基本培养基种类

设计由来

特点

适用范围

MS

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

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和铵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比例也比较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

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B5

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

除含有较高的钾盐外,还含有较低的氨态氮和较高的盐酸硫胺素

适合双子叶植物,尤其木本植物的培养

White

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

无机盐数量较低,提高了MgSO4的浓度

适于生根培养

SH

1972年由Schenk和Hidebrandt设计

盐分浓度较高,铵态氮含量较低,盐酸硫胺素和硝酸钾含量较高

在不少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组培中应用效果较好

KnudsonC

1922年由Knudson为兰科种子培养而设计,后经多次改良

成分简单,不能满足大多数植物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培养和萌发

VW

Vacin和Went在1949年设计

培养基的总离子强度稍低些,磷以磷酸钙的形式供给

适用于气生兰的组培

N6

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

成分较简单,KN03和(NH4)2S04含量高

适用于单子叶植物花药培养,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