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443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要点.docx

《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要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要点.docx

复习要点

2009年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复习要点

目录

编写说明3

第一部分:

主要概念3

一、基础知识3

1.教育技术的含义3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3

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3

4.什么是教学设计?

3

5.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

4

6.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4

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4

9.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4

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包含哪几个环节?

5

1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5

12.什么是行动研究?

5

13.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

14.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

5

二、教学设计5

1.教学设计及其主要环节5

2.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5

3.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5

4.学习者特征分析6

5.教学策略6

三、资源准备6

1.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6

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6

3.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7

4.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7

5.超链接7

6.网页构成要素7

7.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7

8.主题资源教学功能7

9.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8

四、教学实施8

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8

2、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8

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8

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8

5、信息化交流工具10

6、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10

7、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10

8、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10

9、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

10

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

11

11、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11

五、教学评价11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11

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11

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联系12

4.常用评价方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12

5.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及评价设计12

第二部分:

技术操作12

1.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引等文字处理软件优化电子教案12

2.会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FreeMind)12

3.资源搜索:

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按类别搜索、高级搜索选项12

4.不同类型的资源获取:

屏幕抓取、网上下载、保存等12

5.素材加工和处理:

windows自带的画图、录音机等12

6.FrontPage:

12

7.基本会使用“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交流工。

13

8.能够根据需要利用电子表格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13

9.能综合运用文本、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13

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13

1.教学目标的分析13

2.学习者特征分析13

3.教学策略选择14

4.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15

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15

6.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15

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15

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15

9.评价量规设计。

15

10.电子档案袋设计15

11.调查问卷设计15

12.访谈记录表设计15

13.观察记录表设计15

编写说明

在结束了今年的主讲教师培训后,我们依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教学人员•中级)》(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一书中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对大纲的解读等内容,结合主讲教师培训的情况,编写了2009年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复习要点(以下简称“复习要点”),帮助大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大家在复习时,应主要依据“考试说明”和培训教材中的内容。

“复习要点”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如与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有出入,请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准。

“复习要点”分四个部分:

主要概念:

按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列出了主要概念。

技术操作:

统一列出考纲中要求的技术操作,。

教学设计:

列出考纲中要求的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的内容。

考试技巧:

在“考试说明”的基础上,补充说明了一些考试时要注意的技巧。

第一部分:

主要概念

一、基础知识

1.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考纲有,教材初级版有

答案: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学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4.什么是教学设计?

(详见考试说明P36)考纲有,教材无

答: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5.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

(详见考试说明P38)考纲有,教材无

答: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学习者分析

2)学习需要分析

3)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

4)教学内容的分析

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7)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8)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6.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答: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详见考试说明P44)考纲有,教材无

答: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详见考试说明P44)考纲有,教材无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

●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包含哪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确定方案

●实施方案

●总结评价

1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详见考试说明P45)考纲和教材一致

答: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12.什么是行动研究?

(详见考试说明P47)考纲和教材不一致

答:

行动研究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研究人员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13.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计划环节-行动环节-观察环节-反思环节

14.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作用。

答: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方法,贯穿在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中,它作为交流工具、协作工具、记录、反思工具等等。

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及其主要环节(详见考试说明36页—41页)

答:

详见上。

2.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51页—52页)

答:

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53页)

Ø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

Ø过程与方法

认知、科学探究、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4.学习者特征分析(详见考试说明57页—59页)

1)起点水平分析:

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测验

2)认知结构分析:

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概念图

3)学习态度:

分析对学习内容以及学校、教师持有的某种认识水平与态度;态度问卷量表、观察、访谈

4)学习动机分析:

兴趣,动机;ARCS模型分析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5)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5.教学策略(详见考试说明64页)

答: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媒体的总和。

主要有:

组织策略、授递策略、管理策略

三、资源准备

1.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p77)

Ø文本

*.txt,*.doc,*.rtf,*.htm,*.html

Ø图像

*.jpg,*.gif,*.bmp,*.tif

Ø动画

*.gif,*.swf,*.avi,*.mov

Ø音频

*.wav,*.mp3,*.wma,*.mid

Ø视频

*.wmv,*.rm,*.avi,*.mpg,*.mov

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0-p87)

3.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

●控制每个文件夹中的资源数目,一般一个文件夹内包含50个以内的文件比较容易浏览和检索

●控制目录结构的级数

●文件与文件夹的命名,最好选择统一并使用实际意义的名称。

●利用计算机管理、搜索工具检索文件

4.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

答:

当今信息社会时代,对个人数字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分厂有必要的。

如果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管理,为电脑中日益增加的不同类别的资源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文件夹结构,科学合理的对文件夹进行分类、命名,将有利于个人数字化资源的不断积累,并在需要使用已有资源时便于快速查找,为重复利用已有资源提供便利,也为与他人分享、交换资源提供方便。

5.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

答:

超链接是从一个目的指向两一个目的端的链接。

6.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明p95)

答:

网页有网页标题和网页主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网页主题又可进一步拆分为网标、横幅、导航栏和页面内容等四个部分。

7.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交换环境友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信息资源丰富,扩大学生知识面

●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8.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

主题资源

教学功能

知识类

具有存储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主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拓展学习等支撑材料

工具类

与主题相关的软件和学习工具的支持材料,还包含感单元的学习计划模板、课程设计模板等,便利学生学习

案例类

教学案例和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型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评估类

不仅仅便于教师在教学的哥哥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也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并且具有开放性。

素材类

数字化资源元素,包括图、文、声、向等单眼学习支持材料,模拟或重现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教学。

9.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详见考试说明p98-p99)

答:

常用工具有Frontpage.Dreamweaver等。

网页课件的结构包括线性结构、百科全书式、指导式等几种,一般采用百科全书式,这是一种树形结构。

四、教学实施

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

答:

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

2、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第104-107页)。

答:

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包括:

1)可用于实物投影及投影各类幻灯片、投影皮、照片和图片等;

2)可用来播放幻灯投影教材;

3)教师可以用无线或有线话筒用来讲课,并且可以记录讲课内容,播放光盘教材,

4)可以作为学术报告的演讲平台等。

5)网络教室的功能主要有:

6)屏幕广播

7)学生示范

8)屏幕监视

9)遥控辅导

10)电子举手

11)分组讨论

12)电子论坛

13)消息发送

14)电子抢答

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详见考试说明第107--108页)。

答:

略(自读内容)

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各自的特点(详见考试说明第108-112页)。

答:

班级授课形式优点:

✓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耽搁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固定的班级人数和同意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和教育影响源。

✓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将抗的个性品质。

班级授课形式局限性: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时间、内容和进程都是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由于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的割裂开来以适应“课”的要求。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个别化学习的优点:

Ø教师精心设计的自诩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Ø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效益,并可减少差等生的数量。

Ø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

Ø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个别化学习的局限性:

Ø若长期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却晒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Ø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会感到单调无味

Ø不是多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应

Ø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

Ø通常需要教学小组协作准备,并配有辅助设施,因此备课复杂,费用较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

✧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且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

✧教师能及时发现哪些学生进步较大,哪些学生需要鼓励或支援

✧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不足,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改进教学的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教学效率上比班级教学效率低

✧管理比较困难

✧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重要,不到位很容易使学习流于形式

✧由于小组间任务能力的不同,教学进度不易掌控

✧小组变动性、流动性大,不易于管理

✧小组学习成员的个体差异存在,使得学习不一定适合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效果不如班级授课形式

✧小学成员差异化容易形成学生的心理不良影响,优等生自满,差生自卑

✧没有经验的教师容易陷入长篇讲课的俗套,这对师生相互作用是不利的

5、信息化交流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

6、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页)。

略(自读为主)

7、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8、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答:

研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9、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

(详见考试说明第116-121页)。

答:

情境、任务、过程、资源、成果与评估是研究性学习的六个主要构成要素。

 

10、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

答: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等。

11、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详见考试说明第121-123页)。

答:

略(自读部分)

五、教学评价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

(详见考试说明p123-p125)

答: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及实践应用,考纲中归纳了十二条,个人浅见以为可以突出五点:

●淡化甄别与选拔,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需要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概念图、评价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概念图工具能有效地记录学习者的思维历程、概念形成过程,适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

而评价量表对提高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简化评价流程有着显著作用。

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

(详见考试说明p127-p128)

答: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优点有:

(1)可以评价学生“做”的能力

(2)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3)与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缺点如下:

(1)编制科学合理的评分方法有一定难度

(2)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任务上的迁移能力(3)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是通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价,其特点是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去向,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该评价具有延续性、阶段性、丰富性等特点。

延续性是指持续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阶段性是指起关注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丰富性指将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

发展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建立起评价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评价者与学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预定发展目标。

它的特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联系。

(详见考试说明p128-p29页)

答: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总结性评价又叫事后评价,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定,其重视的是结果。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开展教学评价的两种重要形式。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诊断性的评价,旨在为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性评价则更多体现为选拔功能。

4.常用评价方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详见考试说明p129-p130)

答:

常用的评价方法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反思法等评价方法。

具体略

5.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及评价设计。

(详见考试说明p137-p138)

答:

研究性学习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评价内容,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利用多种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概念图、评价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的评价设法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137-p138

 

第二部分:

技术操作

1.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引等文字处理软件优化电子教案,处理电子教案。

(详见考试说明p70-p72)

2.会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FreeMind)(详见考试说明p73-p75)

3.资源搜索:

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按类别搜索、高级搜索选项(详见考试说明p78-80)

4.不同类型的资源获取:

屏幕抓取、网上下载、保存等(详见考试说明p80-p82)

5.素材加工和处理:

windows自带的画图、录音机等(详见考试说明p88)

6.FrontPage:

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设置页面属性、插入表插入文本内容、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插入视音频、建立超链接。

(详见考试说明p99)

7.基本会使用“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交流工具。

8.能够根据需要利用电子表格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运用EXCEL公式求和、求平均值运算,对学生成绩排序、求最大最小值,对数据分类汇总,实现分类求和、求平均值等要求。

(详见考试说明p138-p139)

9.能综合运用文本、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

(详见考试说明p139)

 

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分析

(1)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布卢姆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

其中,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

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