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261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docx

浙教版生物123必修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衰老的特征:

癌细胞的特征: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

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

缺铁性贫血

一、细胞膜:

1、成分:

主要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糖类

2、各成分的作用:

磷脂分子: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分子:

有很多种类与功能,与膜的功能有关。

多糖:

形成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交流、免疫等有关。

3、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4、功能:

(1)作为界膜,将细胞内外的物质分开,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

(2)控制物质进入细胞。

(利用了膜的流动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

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例激素、精卵结合、胞间连丝等)

5、比较:

(1)细胞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分离细胞膜的方法:

离心法。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质:

1、细胞质基质:

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酶等。

功能: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性:

(1)从结构上看:

都具有双层膜。

(2)从物质上看:

都具有DNA、RNA、酶等。

(3)从功能上看:

都能产生水、都能产生ATP(都和能量转化有关)

3、高尔基体的功能:

动物细胞: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分泌。

植物细胞: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能合成纤维素)

4、内质网的功能: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注意:

不参与合成)、脂质的合成。

5、心肌细胞中分布较多的细胞器:

线粒体。

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分布较多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

腺体细胞中分布较多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吞噬细胞、自溶细胞中分布较多的细胞器:

溶酶体。

6、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与低等植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7、与染色体的复制直接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线粒体(供能)

7、哪些物质是分泌蛋白:

抗体、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8、化合物的本质:

蛋白质:

抗体、载体、多数酶、多数激素。

脂质:

性激素、维生素D等。

9、记住学案上表格中的内容:

(1)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2)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3)无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4)双层膜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5)含DNA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6)含RNA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7)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8)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含叶绿素)、液泡(含花青素)

(9)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10)与能量转换有关(产生ATP)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11)能复制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12)与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三、生物膜系统:

1、组成: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细胞内所有膜的统称)。

不包括:

中心体、核糖体。

2、联系:

直接联系:

内质网膜与核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

间接联系: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

3、功能:

(1)细胞膜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并完成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

(2)给酶提供附着位点。

(3)将细胞区域化,利于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而不相互干扰。

4、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

(1)路线: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外。

(2)参与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参与的膜性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直接参与的细胞器:

核糖体、高尔基体。

(5)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为:

胞吐。

利用的原理是: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体现了:

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5、归纳: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利用的方法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证明细胞膜有流动性的方法是:

荧光标记法。

四:

细胞核:

1、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结构:

(1)核膜:

双层膜。

(2)核孔:

允许RNA通过,但不允许DNA通过。

(3)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间期为染色质,分裂期为染色体。

(4)核仁:

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4章复习(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渗透作用:

1、概念:

水(或溶剂)、半透膜

2、条件:

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3、水分子的渗透方向:

从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

4、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所有的活的动物细胞都能构成渗透系统。

(1)半透膜:

细胞膜

(2)浓度差:

外界溶液和细胞质之间的浓度差

5、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构成渗透系统。

(分生区细胞不能)

(1)半透膜:

原生质层

(2)浓度差:

外界溶液和细胞液之间的浓度差

6、原生质层:

细胞膜、液泡膜及其之间的细胞质

7、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8、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死细胞、动物细胞、分生区细胞不能)

9、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因:

浓度差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10、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1)物质:

硝酸钾溶液、葡萄糖溶液、尿素溶液、甘油溶液

(2)原因:

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

11、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关系:

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12、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应用:

(1)判断细胞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

(3)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4)验证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5)比较不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

1、大分子物质主要有:

分泌蛋白、神经递质、细菌等,出入细胞的方式为:

胞吞、胞吐。

利用:

膜的流动性(不穿膜),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

2、小分子物质:

通过跨膜运输出入细胞。

(1)自由扩散: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不需能量。

物质:

氧气、二氧化碳、水、苯、酒精、甘油、维生素D等。

(2)协助扩散: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能量。

物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

特点:

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物质:

葡萄糖、离子、氨基酸等。

3、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曲线图。

4、自由扩散与膜上的磷脂分子有关,不体现选择透过性。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而不同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可以体现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时有选择透过性。

5、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主要有:

温度、O2

(1)O2通过影响:

呼吸速率来影响跨膜运输。

(2)温度通过影响:

生物膜的流动性、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跨膜运输。

1—4章复习(四)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

Fe、Mn、Zn、Cu、B、Mo等

3、主要元素:

C、H、O、N、P、S

4、最基本元素:

C

5、鲜重最多的元素:

O

6、干重最多的元素:

C

7、特征元素:

Fe:

血红蛋白Mg:

叶绿素I:

甲状腺激素

P:

DNA、RNA、ATPS:

蛋白质

二、化合物:

1、鲜重最多的化合物:

2、干重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

3、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5、能源物质:

糖类

6、储能物质:

脂肪

7、结构物质:

蛋白质

8、遗传物质:

核酸

9、注意:

糖类、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能量,但蛋白质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

10、设计实验时遵循的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三、蛋白质:

1、20种氨基酸的来源:

12种自己合成(非必需氨基酸),8种从食物中获得(必需氨基酸)。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3、脱水缩合的场所:

核糖体。

4、脱下的水中:

氢来自:

氨基和羧基。

氧来自:

羧基。

5、记住蛋白质中的计算公式:

(1)肽键数=脱下的水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如果形成环,则肽链数为0)

(2)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

肽链数

(3)准确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

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个数

(4)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下的水个数×18

若有二硫键时,则需要再减去二硫键形成时脱下的氢(每个二硫键脱2个氢)

(5)氨基酸个数∶mRNA中碱基数∶DNA中碱基数=1∶3∶6

(6)蛋白质中氧原子的个数:

氨基酸个数×2—脱下的水个数

(7)氨基酸个数与N原子个数的关系:

若R基中无N:

氨基酸个数=N原子个数

若R基中有N:

氨基酸个数=N原子个数—R基中N的个数

6、蛋白质的特性:

多样性。

原因是:

(1)从氨基酸分析:

氨基酸的种数、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从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从DNA分析:

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7、生物界多样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

DNA的多样性。

直接原因:

蛋白质的多样性。

8、蛋白质的变性:

(1)指空间结构的改变。

(2)引起变性的物质主要有:

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

四、核酸:

1、DNA与RNA的比较:

(1)分布:

真核生物的DNA分布于:

细胞核的染色质上、叶绿体、线粒体。

主要在细胞核内。

而RNA分布于: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主要在细胞质内。

(2)结构:

DNA:

双链。

RNA:

单链。

(3)五碳糖:

DNA:

脱氧核糖。

RNA:

核糖。

(4)基本单位:

DNA:

脱氧核苷酸。

RNA;核糖核苷酸。

(5)含氮碱基:

DNA:

A、T、C、GRNA;A、U、C、G

(6)功能:

DNA:

作为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

RNA: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7)种类:

RNA分三种:

mRNA:

翻译的模板。

tRNA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rRNA:

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核糖体成分:

rRNA与蛋白质。

2、生物体内碱基种类与核苷酸种类的比较:

(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5种碱基,8种核苷酸。

(2)病毒:

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遗传物质:

(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NA(无论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DNA是遗传物质)

(2)病毒:

DNA或RNA。

五、糖类:

1、种类:

单糖:

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二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

2、分布:

动植物都有的:

脱氧核糖(细胞核)、核糖(细胞质)、葡萄糖。

植物特有的:

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的:

半乳糖、乳糖、糖原。

3、功能:

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葡萄糖。

细胞的结构物质:

脱氧核糖(DNA)、核糖(RNA)、纤维素(细胞壁)

储能物质:

淀粉、糖原

六、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脂肪:

储能。

在动物细胞中还有:

保温、减少热量散失、缓冲压力、减少磨擦。

磷脂: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主要参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七、水:

1、存在形式及作用:

自由水:

作为溶剂、参与反应、运输物质。

结合水:

组成细胞的成分。

2、与生活联系:

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

八:

无机盐的功能:

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酸碱平衡及渗透压。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

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

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

(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

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

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

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

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

(链霉菌)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

(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实验专题

一、实验的取材与原因:

1、制备细胞膜:

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

无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

2、观察质壁分离: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原因:

液泡有颜色易观察。

3、观察叶绿体:

新鲜的藓类叶片。

原因:

有颜色,不用染色。

4、观察线粒体:

口腔上皮细胞。

原因:

易取材。

5、观察DNA、RNA的分布:

口腔上皮细胞。

原因:

易取材。

6、观察染色体:

能分裂的细胞(最好是分裂中期)。

原因:

能形成染色体,形态结构清晰。

6、鉴定还原糖:

苹果、梨。

原因:

还原糖丰富,并且近乎无色。

(甘蔗不行的原因:

不是还原糖。

西瓜、叶片不行的原因:

有颜色干扰)

7、鉴定蛋白质:

豆浆、蛋清(需稀释)。

8、鉴定脂肪:

花生(子叶)。

二、所用的试剂及现象:

1、淀粉:

碘液、蓝色。

2、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3、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与肽键反应)

4、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用到显微镜【低倍,再高倍】、酒精洗浮色)

5、DNA:

甲基绿、绿色。

6、RNA:

派洛宁、红色。

7、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

碱性染料、深色。

(龙胆紫、紫色,醋酸洋红、红色)

8、鉴定染色的成分:

甲基绿(鉴定DNA)、双缩脲(鉴定蛋白质)

8、线粒体:

健那绿、蓝绿色。

(活细胞染料)

三、注意内容:

1、哪个实验用到盐酸:

观察DNA与RNA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

(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即杀死细胞),利于染料进入。

(2)将DNA与蛋白质的分离(即:

水解蛋白质),利于DNA染色。

2、哪个实验只用低倍镜观察:

观察质壁分离。

3、本尼迪特试剂(溶液本身颜色:

蓝色)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加入方法不同。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再加B液。

(3)使用条件不同。

本尼迪特试剂:

水浴加热。

(4)试剂的添加量不同。

双缩脲试剂:

A液多于B液。

 

必修二

24条染色体:

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

 

必修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