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73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2.下图是1890-1910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B.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

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

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3.下表是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统计。

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工业生产力水平日趋下降

B.对外贸易受到了严格限制

C.极力防范外来资本的渗透

D.国内工业得到政府的保护

4.有研究表明,工业化前,英国农民是大众的主体,农民的购买力代表着国民的消费水平。

1745年英格兰一位富裕的农民被描写为“享有人生一切舒适”,如下表:

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表

早餐

午餐

晚餐

周末

1

汉普郡

牛奶、面包、咸猪肉

面包、奶酪、啤酒、马铃薯、白菜、萝卜

面包、奶酪

增加鲜猪肉

2

北安普顿郡

腌肉、奶酪

面包、啤酒、烤肉、布丁

腌肉、奶酪加少量啤酒

这表明英国

A.社会转型依赖农业进步

B.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C.工业化依靠资本的原始积累

D.圈地运动并未牺牲农民利益

5.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6.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

“(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

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

”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A.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7.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

“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B.两国工业化的差异

C.两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D.两国文化程度的差异

8.下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断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9.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

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收成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

C.国家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市场扩大的刺激

10.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

其意图是

A.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

B.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C.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

D.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1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2.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

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60%。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

A.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

C.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

13.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

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

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14.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

这种白银“外溢”现象

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15.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

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该报告揭示了

A.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16.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

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

1786年

1790年

1800年

1807年

1830年

38

30

9.5

6.75

3

A.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

B.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

C.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17.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18.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19.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2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

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第II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4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康熙年间设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

设台湾府、签《尼布楚条约》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分权”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

1727年军机处的设立

《红楼梦》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广州十三行贸易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1763年日不落帝国确立

1765年工业革命

1776年《国富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

茶叶、瓷器大量输入欧洲,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1839年禁烟运动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上表为17—19世纪中英两国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18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已非常成熟。

除法国外,英国与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开展贸易谈判时,都以掌握制造业为基本原则。

诚如李斯特所言:

“英国人所定的一切商业条约总不脱离一个倾向,要在有条约关系的一切国家扩展他们工业品的销路,给予对方的表面利益则在农产品与原料方面。

”此外,当法国对战争的认识局限于大陆争霸时,英国则非常明确地指向了海权和殖民地,不惜一切代价摧毁了法国的海军力量并抢夺了法国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整理自丁涛、贾根良《流行的经济学思潮与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辨别力》——基于《18世纪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

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对現实主义的考虑,加之非传统安全挑战的上升,美国对外经济制更加主动和富有进攻性。

越战后,为了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恢复美对外政策的道德感召力,卡特总统提出“人权外交”,对所有违反美国人权标准的国家实行经济制裁。

——摘编自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背景。

(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英、美两种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4分)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史

(一)答案

第Ⅰ卷

1.【解析】“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

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可知欧洲工人的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系数越高代表家庭生活水平越差,系数越低代表生活水平越好,材料表明19世纪欧洲工人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合所学19世纪欧洲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即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了,故D正确;A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工人工资、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工人斗争改善待遇,有利于提高工人工资,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工业化的发展。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煤炭消耗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它的工业水平最先进,故排除A项。

德国煤消耗量增长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