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153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docx

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试题

八年级下

第三课:

词二首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

(1)《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家、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世。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又字和仲,号_____________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_____________家、书画家、诗人,______________词人代表。

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

塞下秋来风景异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

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又恐琼楼玉宇

转朱阁

低绮户

何事长向别时圆

千里共婵娟

4、积累练习

(1)四季更替,气象万千,惹人情思,古往今来,骚客文人留下了无数吟咏春夏秋冬的动人诗篇,请你分别默出两句来

春:

夏:

秋:

冬:

(2)在古诗中,“月”经常被用来作为诗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感情的载体,请你写出通过写月来寄托作者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之情的诗词句的连续两句。

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诗词句:

作者:

出处:

《》

二、课堂学习

(一)、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秋思》词中表现作者排遣思乡之愁,同时表现词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作者将客观事物的道理和人间世事联系起来,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愁,从美好的想像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探究课文

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片写景,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一个“___________”字,统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___________”

2、下片抒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读“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我们自然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十课:

《孟子》二章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

名_____,字_________。

中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

_______时的_____学大师。

著有《_________》一书,属_______体散文集。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南宋时朱熹将此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__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________”学说和“______”论观点。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所以动心忍性入则无法家拂士

死亦我所恶故患有所不辟也

蹴尔而与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说明其词义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4)乡为生死而不受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士(4)必先苦其心志

(5)劳其筋骨(6)饿其体肤

(7)空乏其身(8)行拂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性(10)曾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12)困于心,衡于虑

(13)而后作(14)征于色

(15)而后喻(16)入则无法家拂士

(17)故不为苟得也(18)故患有所不避也

(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0)一箪食,一豆羹

(21)呼尔而与之(22)蹴尔而与之

(23)乞人不屑也。

(2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5)万钟于我何加焉(26)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7)向为身死而不受(28)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课堂学习

1、理解填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人才在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不为苟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鱼我所欲也》中保持本心和丧失本心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认为,人要成才,必须要经历哪些方面的磨练?

 

3、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人,必然要从哪几个方面来磨练他?

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4、在物质生活已经丰富的今天,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

我们该忧患些什么?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7、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说“多难兴邦”,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鱼我所欲也》

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概括其事迹。

 

9、“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的原因是什么?

 

10、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

 

1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这几句化用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用什么?

13、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

斥责了哪些人?

14、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请列举两位这样的名人并简要概括其事迹。

 

第十一课:

岳阳楼记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

范仲淹,字_________。

死后谥号:

________。

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____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____________》

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

属予作文以记之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若夫霪雨霏霏薄暮冥冥樯倾楫摧

岸芷汀兰宠辱皆忘嗟夫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

(3)百废俱兴(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予观夫巴陵胜状(6)浩浩汤汤

(7)横无际涯(8)朝晖夕阴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

(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

(13)迁客骚人(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5)若夫霪雨霏霏(16)连月不开

(17)樯倾楫摧(18)薄暮冥冥

(19)则有去国怀乡(20)至若春和景明

(21)岸芷汀兰(22)而或长烟一空

(23)静影沉璧(24)则有心旷神怡

(25)不以物喜(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7)是进亦忧,退亦忧(28)先天下之忧而忧

(29)微斯人(30)吾谁与归

二、课堂学习

1、理解填空

(1)作者赞扬藤子京政绩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也含蓄地兼指,以达到作者的目的。

(5)、作者写自己眼中的洞庭湖的景色,衬托出作者的博大胸襟,与作者的政治抱负互为表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写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写出洞庭湖湖光山色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景入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能体现“满目萧然”与“心旷神怡”的语句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既是比喻,又是对偶,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荡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的心态。

(14)文中与《爱莲说》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意境相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首先应当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两个字用得非常好,请你说说这两个字有何表达效果?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5、本文是写岳阳楼的,为什么要写洞庭湖呢?

 

6、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来看,迁客骚人因何而悲?

 

7、“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9、对照古仁人的做法,可以看出迁客骚人为什么因物而喜因己而悲?

 

10、孟子主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者和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11、作者提出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请你谈谈孟子主张的现实意义在那里?

 

12、孟子曾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观点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是否一致?

谈谈你的看法。

 

13、作者“求古仁人之心”有所收获,研读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结合文章的相关语句谈一谈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是常人难以持有的,谈谈你对古仁人之心的评价

15、当代作家王曾祺在他的一篇评论本文的文章中写道“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是对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度评价。

那么,文中哪一言成为了“天下法”,作者何以能成为“百世师”?

第十八课:

短文两篇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

(1)《名儿子说》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号老泉。

北宋______家。

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三苏”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_________派词人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

轮辐盖轸外饰藻荇交横

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的字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车仆马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月色入户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堂学习

1、课文理解与默写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_____

(2)交待夜游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出作者慨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名二子说》一文内容来看,“轼”“辙”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抛开课文内容来看,这两个名字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3、苏洵给儿子取的这两个名字中寄寓了他怎样的希望和情感?

 

4、读过《名二子说》,请你写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5、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中,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6、“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很有情味,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为什么不能入睡?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8、“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10、文章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11、作者描写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给人怎样的感受?

 

12、文中写月下景色,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好处?

 

13、文中“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15、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一个句子,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7、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1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19、作者在本文中将月色写得很美,其实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作者也有对月光的直接描写,请你写出来这样的句子。

 

2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历来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写景名句,说说此句在写景手法,表意效果上妙在何处?

21、作者是在政治漩涡中身心俱受伤害后被贬黄州的,在这样的逆境中,仍有赏月的闲情,这对我们直面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带来了哪些有益启迪?

2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第四单元复习

第十课:

《孟子》二章第十一课:

岳阳楼记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

中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

_______时的_____学大师。

著有《_________》一书,属_______体散文集。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南宋时朱熹将此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__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________”学说和“______”论观点。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