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837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docx

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

作者

摘要

关键字

植物组织培养既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又是一种极具普及意义的生物技术。

它具有

耗费母株材料少,繁殖速度快,繁殖率较高,用嫩茎组织培养法可以得到无病毒植株,

减轻病毒对花卉的影响,以及定向培养植物优良品种等方面的优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

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它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4个时期,即理论准备和实验

开创期;研究发展时期;生产应用时期;“克隆”生物时期(肖杰,2004)。

如今植

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农林业中极具普及意义的生物技术之一,而芍药组织培养目

前处于理论准备和实验开创期。

但是对芍药进行组织培养,应用植物激素控制分化过

程及分化数量可达到繁殖目的,并节省人力物力,是芍药批量生产的最佳方法(胡映

泉,2003)。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芍药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种子为

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方面(BrukhinvB,一994;KimYS,1995年;BuchheimJAT,1994),

也利用花药(LeeB,1992)培养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或胚状体。

众所周知,常规方法育种周期长、见效慢,极大地限制了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

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花粉、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结合温室育苗技术,可以大大缩

短育种年限,实现早期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利用体细胞来培育新品种已成为当今育

种领域的趋势之一,对于无法结实的多倍体花卉来说,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则能为其提

供一条具体的繁殖途径。

对于那些产生芽变的种类来说,由于变异部位太小,难以进

行传统的扦插或嫁接繁殖,无法使这些新出现的宝贵种质保留下来;如果将发生变异

的细胞进行分离,并培养成苗则可以选育出许多新的品种,这无疑为花卉新品种的培

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影响外植体污染的因素较多,除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操作外,还

与外植体的种类、取材季节、预处理方法、消毒方法、杀菌剂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植物组织培养中,造成污染的病原主要是霉菌、细菌和酵母菌三大类,霉菌和酵母菌

引起的污染很容易观察到,初代培养就能在外植体周围或培养基表面形成明显的菌

落,而细菌污染则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如果外植体培养3一5d内未表现污染症状,而

以后不断出现污染现象,表明污染主要由内生菌引起(Leifert,1990;柴向华,周俊

辉,2003)。

抗生素抑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早己被广泛应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尚处于开始阶

段。

近年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展,转基因过程中的除菌和抑菌越来越离不开抗菌素

所以使用抗菌素逐渐成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灭菌技术之一。

在抗菌素的使用上,

Falkiner(1990年)提出3个条件,即必须弄清楚要抑制菌的种类,使用的抗生素是否

对培养的植物组织有不良影响,还要确立抗生素的使用浓度、处理时间的长短。

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对所有引起污染的微生物都有效,所以抗生素也不能完全代替灭菌

技术,最好加在培养基中,作为一种辅助防止污染的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种类的选择以污染少、易启动为原则。

带芽的外植体,如

茎尖、侧芽、带芽茎段,培养成功率高,变异率小,容易保持材料的优良特性。

其中,

顶芽芽体饱满,营养丰富,侧芽较瘦弱,所以顶芽启动快,分化率高;继代培养中由

于顶端优势的作用,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势弱于带芽茎段。

因此,用顶芽作为

外植体时,培养基中常加入细胞分裂素打破顶端优势作用,促进腋芽大量萌发,提高

繁殖系数(裘文达,1986)。

据分析,外植体取材的季节以材料积累了较丰富的营养

和内源激素为佳,大多在材料休眠末期或萌动前期取材污染率低,因为此时病菌还没活跃起来,材料抵抗病菌能力也比较强(邓小梅,2004);但是大多数生长末期或休眠期取材的外植体,在培养中反应迟钝,不能培养成功,所以就萌发情况而言,在其生长开始的季节取材较好(谭文澄,2001)。

如叶子花腋芽培养,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样,侧芽萌发极为迟缓,而在3月至8月间取材,萌发数及速度均得到满意结果;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器官形成也受到季节的影响,在12月和4月取材的外植体具有强烈的再生能力,而在2一3月或5一n月取材,则很少能够再生

愈伤组织培养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植物,除了以芽作为外植体产生大量丛生芽的方式外,还

可以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不定芽的途径进行。

对于芍药而言,以芽为外植体的快速繁殖途径不仅严重损伤亲本植株,造成母株生活力和观赏价值的下降,而且由于受芍药自身生长发育特点的影响,材料来源有限,取材时间也受到限制,再者地下芽污染严重,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途径形成新植株的过程需要经过分生组织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所以培养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它可以克服芍药组织培养快繁中以芽为外植体污染严重,难于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等问题,同时为芍药的遗传转化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途径。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在5000种以上。

由于传统的中草药的获取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加之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其再生能力大大下降,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严重匾乏,尤其是那些生长缓慢、产量较低的贵重药用植物更是供不应求。

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共收载了388种国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其中有药用价值的约100余种,包括人参、天麻、黄茂、杜仲、厚朴、巴戟天、平贝母、肉从蓉等许多名贵药用植物121。

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

但在人

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中,有许多名贵药材如人参、黄连的生产周期长,以常规方法育种、育苗,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另一些药用植物如贝母、番红花等,因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导致发展速度很慢且生产成本增加;还有一些药用植物如地黄、太子参等,则因病毒危害导致退化,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因此,积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技术,使有限的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已成为鱼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试管微繁生产大量种苗以满足药用植物人工栽培的需要:

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的大量培养,从细胞或培养基直接提取药物,或通过生物转化、酶促反应生产药物成分。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已发展成为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应用的主流之一,

这是由于植物产生的药物在微生物中很少发现,且化学合成难与天然药物竞争,仅世纪90年代以来的植物药用有效成分国际专利就达50多项,其中多为抗病

毒、抗癌化合物131。

药用植物因缺乏环境保护,资源短缺及栽培技术问题等原因,使来源于植物的药物供不应求。

植物组织培养比露地栽培有很多优点:

(l)占地少,周期短,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便于开展大规模的生产;

(2)无污染,无重金属积累,产物疏松,对于进行有用成分的生产和提取便利;

(3)通过对细胞生长的自动控制和代谢过程的合理调节,有助于提高有用物质的含量,并且避免了利用天然药用植物产生的无用部位的浪费;

(4)利用高产细胞株的筛选和复壮技术,可获得有用物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原植株的培养物;

(5)对培养物的诱导或因其自发突变,可产生一些原植株所没有的生理活性物质;

(6)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可将一些较初级的化合物转化成医药上更为有效、高值的药物;

(7)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生产速度要比植物的正常速度快,接近于分生细胞的生长速度,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组织或细胞并从中自接提取和生产药物成

为可能。

用组织培养得到的离体无性系可以加快繁殖植物并使之脱病复状,当感染病毒的植物在高于正常温度下生长,这种植物可不受伤害而病毒的增殖则部分或完全受到抑制。

为此可以切取更大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这种外植体不仅易于操作而且生长更快。

分化组织、茎尖和芽培养几乎为多种植物的所有基因型(品种)提供了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

由于这种技术的无菌操作条件,因此可以有效地大量扩增没有病毒感染的植物品系。

例如苹果如被病毒感染后一般要减产14%一45%,而且品质恶化后不耐贮藏,如采用无毒化和快速繁殖,有的试验从一个茎尖一年中可以得到2万株以上种苗,减少大量损伤,已推广3万亩以上。

1.4.3.1.1观赏植物

很多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已成功地得到了无性系繁殖,而且范围也日益扩增。

通过人工无性系繁殖,仅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菊花大量上市。

繁荣了我国的花市,现已作过植物组织培养的观赏性植物主要有:

甜叶菊、袖珍月季、大丽花、满天星、中国水仙、倒挂金钟叶、香子兰、百合、金桔、君子兰、白兰花、雪松、海棠、郁金香、吊兰、腊梅、巴西铁树、大绣球、虎叶海棠、大花茉莉等。

⑩⑩。

1.4.3.1.2经济植物

经济作物中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它们的后代便会出现各种变异,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特性,因此,有时需要采用无性繁殖。

经济作物中包括蔬菜、果树、油料作物、林木和许多可食用的作物都已进行了组织培养。

有的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使用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来进行无性繁殖,克服了常规繁殖的许多弊端,避免了病毒感染,挽救了稀有和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并大大加快了繁殖的速度。

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在繁殖蔬菜作物的研究工作中,主要针对茄科曾伞形科瞥十字花科9葫芦科甲豆科曾菊科。

、百合科,、石蒜科,勒科作了广泛的研究工作。

例如策荷科的生姜病害虽有些是土壤感染的,使用无性繁殖的母株经组织培养除去病原菌,亦可减少损伤。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作过的经济作物有:

油菜,甘蔗、苹果、擦树、甘薯、大蒜、水稻、石榴、小麦、澳州茄、扁豆、玉米、桃、黄花菜、黄瓜、山植、草荀、揪树、红麻、称猴桃、葛芭、花生、洪叫司、白杨、佛手瓜、无籽西瓜、香艳梨、白花菜、大白菜、菠萝等。

1.4.3.1.3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由于野生资源少,栽培技术等问题,有的尚待开发,有的供不应求。

估计目前短缺的药用植物至少不下100种。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可不受客观外在条件的限制,便于进行代谢调控和工厂化生产。

同时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生长速度要比植物正常生长的速度快,接近于分生组织的生长速度等有利条件。

例如金线莲(Anoectochilusformosanus)是一种小型兰花,有名的药用植物,个植株都可人药,可用来治疗肺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许多疾病。

新鲜植物可以卖到每公斤150美元。

它通常生长于海拨600~1800m的森林覆盖地,但野生的逐渐消失,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殖。

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二:

(1)种子萌发:

成熟及未成熟种子在人工培养基上萌发,不同植物通过人工授粉得到植物种子,一个周期约需50一60d

(2)茎培养:

将带有至少一个茎尖的茎段进行体外培养可以得到新的植物,培养于25一27C,照光16h,4周继代一次,可扩增一倍(Lin等,

1987)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已通过组织培养繁殖的药用植物有;红花、平贝母、党参、半夏、,”东桔梗、构祀、唐昌蒲、玄参、红豆草、小苍兰、紫云英、落蓝、银杏、防风远志、樱”‘、香石竹、夹竹桃、甘草、芦荟、黄莲花、娱蛤草、龙胆、黄岑、金鱼草、月觅草、鱼腥草、桅子、满江红、苦丁茶、高山红景天、苦参、人参、画尾草、软紫草、小蔓长春花、粉叶小粟、红豆杉、玉帘、草珊瑚、蔷草、当归、白芷、三七、黄莲、皂荚、胶股蓝等。

1.4.3.2花药培养和单倍体植株

单倍体植株由具单倍(单套)染色体的花粉或卵细胞诱导产生的植株。

很早以来,生物学家和育种学家们就希望从花粉或卵这些具单倍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培养出单倍体植株而为植物育种工作服务。

自1964年古哈(Guha.s)和马赫施瓦里(5.C.Maheshiwari)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养中成功地由花粉诱导形成了单倍体植株以来,花药培养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游离花粉培养技术的改进。

单倍体植株和纯合植株在单倍体育种的利用,花药培养已用于加速从杂种群体中筛选优良子代,来自Fl代或较早世代的杂种植物,经过花药培养形成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

通过培养选育的纯系带有亲本性状,将单倍体用于常规育种可以缩短5一6代。

目前在杂交育种中种质资源比较少,将带有重要价值的野生型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种中,这样丰富了栽培作物的遗传背景,有利于品种改

变,可以克服或部分克服种质资源的缺乏。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花药培养的各种因素,成功地诱导了一些单倍体植株。

比如:

惹茵、荔枝、扁豆、聚合草、人参、桑树、玉米、番木瓜等。

我国通过花药培养出新品种与新品系已超过20个。

如水稻中花10号、中花n号累计推广面积约250万亩。

南抗2号约15万亩,还有花培528,赣早釉n号。

小麦京花3号推广约100万亩等。

在生产上已应用的新品种如水稻花培28、花535、花85一5,前两个品种已推广约100万亩以上。

新品系有水稻花8504、小麦京单84一1685、中

8701、花57、花95一2、花12、851373、852163、86912,烟草单育一号和单育3号等。

1.4.3.3原生质体的培养

原生质体的应用首先依赖于它们再生细胞壁的能力以及以后分裂、生长的能力。

最常见的有两个培养方法,一是把原生质体的悬浮小滴放在培养皿中,然后用塑料膜封口;另一是把原生质体用一层薄琼脂包埋在小培养皿中。

后一个方法很类似于分离单细胞无性系的平板培养技术。

如果培养基中包括有合适的生长因子,再生的细胞将分裂成小细胞团或较大的细胞团。

在很多种由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中,都观察到了细胞的持续分裂和生长。

原生质体的培养研究国内目前发展缓慢,文献比较少见。

1996年陈汝民对绿豆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王丽莉、贾敬芬等探讨了影响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因素。

其主要报道了: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酶解5小时后,原生质体产率可达6.3xlo‘gfw一‘。

酶种类和浓度对小麦原生质体的产率有影响。

小麦原生质体对不同浓度渗透剂的适应范围较广。

在添加0.3mol.L一‘、0.7mol.L一‘甘露醇、山梨醇的培养基上,存活率超过50%。

所试培养基中,KMSP效果最好,实验表明可能与含丰富的附加成分有关。

1.4.3.4细胞悬浮培养悬浮培养通常从把已建立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开始,悬浮培养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目前,它们都已被普遍采用,在药物生产的研究中应用最

意义

年来,植物培养的研究发展得如此之快,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得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应用都从中受益匪浅,并且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巨大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拓宽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范围。

它有助于育种学家提高育种的多样性,改变了单纯依靠常规无性繁殖而无法进行繁殖的面貌。

对于许多农作物及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能加速种子和种苗的繁殖,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对于药物生产的这一领域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加快药物生产的时间,提高药物生产的含量,并且大大减少了单纯依靠天然植物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生态平衡系统,保护短缺、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

植物组织培养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植物组织培养这一技术将更加深人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之中。

但是,由于植物组织培养仍存在着一定的

局限性,这必将阻碍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例如在细胞培养中细胞变异非常普遍,高产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保持其遗传稳定性。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克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使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日

趋完善。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

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

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再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编辑本段植物组织的培养方法

  1、非试管微组织快繁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

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2、试管组织培养

  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试管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编辑本段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培养脱毒作物

  3、培养周期短

  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

  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

  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

  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

  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

编辑本段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胚胎培养

  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2、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3、组织培养

  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4、细胞培养

  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5、原生质体培养。

  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编辑本段培养材料的采集

  要根据培养目的适当选取材料,选择原则:

易于诱导、带菌少。

要选取植物组织内部无菌的材料。

这一方面要从健壮的植株上取材料,不要取有伤口的或有病虫的材料。

另一方面要在晴天,最好是中午或下午取材料,决不要在雨天、阴天或露水未干时取材料。

因为健壮的植株和晴天光合呼吸旺盛的组织,有自身消毒作用,这种组织一般是无菌的。

培养材料的消毒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

这些污染源一旦带人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

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到培养基上。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5.8,趁热分装于100mL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一层称量纸和一层牛皮纸包扎瓶(管)口,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1kg/cm2)下灭菌20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

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编辑本段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

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人为宜。

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

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

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

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

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

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

用70%酒精浸10~30秒。

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

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

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

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

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l0次左右。

无菌水涮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注意:

①酒精渗透性强,幼嫩材料易在酒精中失绿,所以浸泡时间要短,防止酒精杀死植物细胞。

②老熟材料,特别是种子等可以在酒精中浸泡时间长一些,如种子可以浸泡5分钟。

③升汞的渗透力弱,一般浸泡10分钟左右,对植物材料的杀伤力不大。

④漂白粉容易导致植物材料失绿,所以对于幼嫩材料要慎用。

⑤在消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8—0.12%的吐温20或80(一种湿润剂),可以降低植物材料表面的张力,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编辑本段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织培养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

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

所以,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

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

★组培发展简史:

细胞学说:

Schleiden和Schwann。

1.探索:

20世纪初,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1902);1904年,Hanning培养萝卜和辣根菜的胚成功;Laibach(1925,1929)亚麻种间杂种胚培养成功,证明胚培养在植物远缘杂交上可利用;1922年,Robiins(美)和Kotte(德)离体根尖培养成功。

2.奠基:

Gautheret,White和Nobecourt,组培奠基人。

White和Gautheret发现了B族维生素和生长素;Skoog(1944)和Skoog和崔(1951)等发现腺嘌呤和生长素的比例控制芽和根的形成,Overbeek等(1941)首次将椰子汁(CM)作为添加剂,Steward等在胡萝卜组培也使用CM;1952年,Morel和Martin首次证实通过茎尖离体培养可获无病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单倍体培养获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