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658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docx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南海问题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南海问题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岛屿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主要包括领土归属和海域划界两方面的内容。

南海问题自产生至今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但由于该问题涉及本地区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再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同时也由于该地区当事方之间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地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不时发生纠纷甚至冲突。

尽管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就冻结南海争议地区现状取得共识,南海问题纳入机制化解决之路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南海争议地区还远远没有平息。

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虽然得到了相关国家的认同,但在现实中却举步维艰。

关键词:

南海大部分海域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领海。

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就有了我国人民在南海航行和发现几大群岛的记载。

宋、元、明、清时期的史书都记载了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到南沙、西沙等群岛进行航行、捕鱼和开拓经营的情况以及这两个群岛的位置和岛礁的分布情况,西沙群岛曾发现唐宋时中国人在甘泉岛居住的遗址,宋仁宗时曾有水师出戌西沙群岛。

明清两代更是将这些岛屿划归广东省琼州府万州管辖,使之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清末之际,出于对西方列强的警惕,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派水师提督李准巡视西沙。

1935年,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了南海诸岛的名称,并正式公布了南沙群岛96个地名中的中英文对照表,以申示主权。

二战期间,南海各群岛落入日寇手中,1945年日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于1946年11月委派高级长官率舰正式接管了西沙和南沙,并在西沙和南沙两个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和太平岛重新树立了碑记,派兵驻守。

1947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了南海诸岛170多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并与当年12月公布了延续至今的那一条翻开中国地图就赫然在目的南海国界线。

以上这些铁的事实均从不同侧面构成了我国对南海诸岛绝对的、无可质疑的主权。

 

一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中国海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它是沟通两大洋和连接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地处陆海空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西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北沟通亚洲和大洋洲,扼守着海上交通要冲,是通往南亚、中东、非洲及欧洲的最近的海上航道,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该区域靠近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所要进行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之一。

当前该地区的海上运输占全世界海运总量的33%之多,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南海地区的船只大约6万多艘,每年经过南海地区运输的货物、石油、液化石油气等分别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石油运输总量、液化石油气总贸易额的大约1/3、1/2、213。

其中仅大型油轮平均每天运输的原油就有1030万桶左右。

”其蕴藏的战略性资源丰富,具有相当多的油气资源。

南海问题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周边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但60年代后期,特别是1968年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在对南海海域做了勘探之后,埃默里等人发表报告指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

该报告认为,在越南沿岸的附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南沙群岛的强大诱因。

南海问题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领土归属问题和海域划界问题。

地理位置:

南海问题,实际上就是南沙群岛问题。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北起雄南滩(北纬11“57,约东经1170),南至曾母暗沙(北纬3057‘44,,一3059‘,东经112016‘25“一112017,10‘,)附近的亚西南暗沙(北纬3“37‘,东经112040,),东起海马滩(约北纬10046,),西至万安滩(北纬7032‘,东经109030‘),经向宽达887千米,纬向幅长约905千米,棋布着众多的灰沙岛、明礁(涨潮淹没,退潮出露)和水下暗礁(暗沙),是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南的群岛。

”②该区域地处陆海空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西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北沟通亚洲和大洋洲,扼守着海上交通要冲,是通往南亚、中东、非洲及欧洲的最近的海上航道,具有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该区域靠近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所要进行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之一。

美日两国均对“航道安全”问题极为关注,而周边国家对争议地区更是极为看重:

越南一直想通过占领南海诸岛来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

菲律宾则视南沙群岛为“正对腰部的一把匕首”。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的争议地区在地缘政治意义上对相关国家有着难以忽视的价值。

2、自然资源:

南沙群岛区域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

3、对能源运输的影响“当前该地区的海上运输占全世界海运总量的33%之多,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南海地区的船只大约6万多艘,每年经过南海地区运输的货物、石油、液化石油气等分别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石油运输总量、液化石油气总贸易额的大约1/3、1/2、213。

其中仅大型油轮平均每天运输的原油就有1030万桶左右。

南海问题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

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岛屿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

争端。

主要包含领土归属和海域划界两方面的内容。

1、领土归属问题。

这主要是指中国(包括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

文莱五国之间关于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争端。

由于大部分争议地区淹没于水下,

所以区域内准确的岛、礁、沙、滩数目还很难得出。

据大体统计,“南沙群岛共有

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n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

⑥在众多的岛礁中,真正能够适合长期居住的不过几十个左右。

截至2002年,南

海争议地区的岛礁实际情况是:

越南占据30个,菲律宾占据9个,马来西亚占据6个,文莱占据1个,中国台湾占据1个,而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大陆却只占据

着7个。

①在该区域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战略态势。

相关国家和地区长期占据

着本属中国的领土,不仅如此,还公然提出种种经不起检验的考证,以此来论证

对南沙地区拥有主权。

例如越南就一直声称对西沙和南沙拥有主权。

2、海域划界问题。

即中国(包括台湾)、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

莱、菲律宾六国在存在争议的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之间的争端。

20世纪60年代之

前主要是以捕鱼权争端的形式表现出来。

到了60年代后开始以捕鱼权和油气资源

争端的双重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油气资源争端占据了主要地位。

在这两方面的主要争端中,核心问题是领土归属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根本不存在南海问题,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关于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的所有权问题基本上采取了公开承认或默认的态度。

但60年代后期,特别是1968年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在对南海海域做了勘探之后,埃默里等人发表报告指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

该报告认为,在越南沿岸的附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南沙群岛的强大诱因。

总体而言,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二十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在这一时期,相关国家侵占南海诸岛,中国与有关国家特别是越南一度发生武装冲突。

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一方面,20世纪5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蓝色圈地运动”唤起了各国对海洋问题的重视。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显示出能源的重要性,而南海周围国家大都资源贫乏;另一方面,中国在传统上海洋意识一贯淡薄,海上力量几乎微不足道,同时十年文革使中国国力几乎消耗殆尽。

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得相关国家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于是越南等国公然违反自己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纷纷采取行动侵占中国领土。

以越南为例,仅在1973年南越就侵占了南威岛、鸿麻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景洪岛和安波沙洲等六个岛礁。

到70年代末中越交恶时,越南又抢占了染青沙州、中礁和毕生礁3个岛礁。

在这一阶段,中越在西沙永乐群岛发生冲突,中国收复了西沙群岛。

第二阶段:

80年代至90年代初。

此间,有两个事件刺激了东南亚国家对南沙诸岛的贪欲。

一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

这使相关国家觉得自己的扩张行为终于找到了法理依据,于是开始为侵占岛礁作准备。

例如越南从1980年“每年就派出100余艘次舰船赴南沙进行施工、运补,建筑房舍200余栋,并修建大量野战防御工事。

’。

相关国家不断声称对南沙群岛岛礁拥有主权。

二是1988年中越之间“3·14”冲突及八十年代末期的严峻形势,使得越南感到有机可乘。

在“3.14”事件后越南以营救为名侵占9个岛礁,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趁着中国面临严峻国际形势之际,又侵占了6个岛礁。

总之,整个20世纪70、80年代是南沙地区岛礁被严重瓜分的时期。

由于中

国与南海周边其它国家之间缺乏基本的交流与信任,南海地区形势呈现出混乱无

序、纠纷不断的特征。

另一方面,冷战的大格局又限制了冲突的进一步激化。

此,在这个时期外交“口水战”与持续不断的零星冲突并存。

(二)冷战结束后至21世纪初

这一时期,东南亚有关国家同意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但阳奉阴违,继续抢占岛屿;东盟各国开始一致对我:

美国的南海政策则从“消极中立”转向“积极中立”。

区域外大国开始向南海地区渗透,南海问题出现国际化苗头。

在这个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东盟国家虽然表面上对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作出一定回应,但实际上还是采取行动抢占岛礁。

比如,越南在1993年抢占人骏滩,1998年抢占金盾暗沙和奥南暗沙,1999年抢占小南熏礁。

菲律宾则在1999年占据了仁爱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中越矛盾下降,中菲矛盾开始凸现。

就中越关系讲,苏联的解体使越南丧失了后台,于是开始改变对外政策,改善对华关系。

随着中越双边关系正常化,双方就边界和领土等问题建立了谈判机制,并于90年代末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就中菲关系讲,菲律宾对中国开始采取强硬态度,中菲之间的矛盾逐步凸现,这从1995年的美济礁事件和1997年后围绕黄岩岛发生的争端中得到充分体现。

究其原因,在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

国内因素是因为菲律宾军方争取军事拨款和民族主义抬头,国外因素则是因为美国南中国海政策的转变,其中国际因素是关键。

2、东盟各国力争使南海问题国际化,通过整合内外各种力量寻求一致对付中国。

一方面就东盟国家内部来讲,在上世纪70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就频频接触试图协调对华立场。

到了90年代初,在这三国的积极推动下,印度尼西亚从1990年就一直主持“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非正式讨论会”,印度尼西亚等国还一度想让美国、日本等外部大国加入,以将讨论会升格为多边的、正式的政府间谈判机构,其目的是谋求支配南海局势,主导谈判以解决南海问题的议程。

在历次会议上,东盟一些国家呼吁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寻求联合对付中国。

1992年在菲律宾的推动下,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了《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宣言》,希望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以“一个声音”说话。

1992年举行的第10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将南海问题写进了《最后文件》,企图使该问题国际化,使东盟国家对南沙地区的占领合法化。

东盟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具体措施包括:

油气资源开发国际化、水产资源开发国际化、海上科研旅游等活动国际化。

以油气资源开发国际化为例,当前参与南海资源开发的西方跨国公司达200多家,涉及60多个国家,已形成东盟国家与跨国公司共同掠夺中国油气资源的现状。

另一方面就东盟外部讲,冷战结束后针对美国势力从东南亚收缩造成的“权力真空”,东盟国家担心中国和日本会填补“这个真空”,特别是面对90年代开始迅速壮大的中国,东盟国家更是疑虑重重。

在南海问题上,它们担心中国会采取武力方式解决。

李光耀就认为,单凭东盟国家是无法与中国抗衡的,而在不久的将来,倘若不将美国留住的话,中国在亚洲将没有任何对手。

于是除了“通过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拉住’美国外,东盟国家还创建东盟地区论坛,试图通过论坛‘网住’美国。

东盟国家的另一个变化是,在与日本的交往中,“除了双边的安全合作安排之外,东盟也同意日本在东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构,如东盟地区论坛中扮演积极角色。

此外,东盟还欢迎日本在其它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维持和平、预防外交、防止核武器扩散等。

”特别是近几年,面对日本“入常”和突破和平宪法以成为“正常国家”的种种行为,东盟国家基本持赞成态度。

总之,东盟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各种力量以形成对中国“多打一”的有利局势。

3、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开始向南沙地区渗透,南海问题出现国际化的苗头。

长期以来,美国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构想完善的南中国海政策。

在冷战时期,美国只是从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出发,将南海地区作为对抗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沿阵地。

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拉拢中国遏制苏联,美国对中越之间的西沙永乐群岛之战采取中立态度。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南中国海争端是“各方自行解决的问题”。

80年代初,随着里根政府对苏推行强硬政策,中美关系在开始的几年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美国甚至产生了视中国为东方的“北约盟国”念头。

为此美国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

1984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对华贸易特别小组召开会议,就中国东海与南海石油开发及美国公司在其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委员们的一致意见是,让美国公司参与南海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有助于加强中美关系,促进地区稳定。

这一表态主观上虽有稳定和加强中美关系的意图,但客观上意味着美国对南中国海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不过问,不介入”政策转变为积极参与。

美国的利益初涉南海,也为后来美国的干涉和介入埋下了伏笔。

冷战结束后,美国势力一国独大,开始推行“世界新秩序”。

无论是老布什的“均势威慑”战略,还是克林顿的“预防威慑”战略,其共同点都是追求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表现在南海问题上就是美国对南海的态度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1990年10月,美国政府国务卿所罗门“在加州圣迭戈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把南沙群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柬埔寨问题和日本与苏联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等问题相提并论。

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把有关南沙群岛的问题升级到关乎整个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高度。

但直到1992年,布什政府仍认为,在东南亚地区‘没有直接的安全威胁,。

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实力开始迅猛增长,美国朝野上下关注的重心由日本转向中国,“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

1995年的美济礁事件在美国眼里无疑是中国进行扩张的证明。

而1996年的台海危机和1997年后围绕黄岩岛发生的外交纠纷更使美国坚定了自己的这一判断。

受此影响,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美济礁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约瑟夫·奈代表美国政府发出强硬措辞,称“中国的‘蚕食兼并’已无法容忍。

”因此,从1998年开始,美国政府采取积极插手政策,深深卷入了南海争端。

“美国稳定的积极中立政策—与‘向前倾’姿态相结合,阻止潜在的不稳定的军事入侵态势,继续加大支持冲突双方在国际海洋法的框架下迅速和平地解决问题一一是美国政府在南中国海地区采取预防性外交的最明显迹象。

如前所述,南中国海地区对日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客观上讲,南海地区局势紧张不利于日本的利益,但日本开始从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的立场上倒退到“中立”姿态,其实质是暗中鼓励东南亚国家对南沙群岛的侵占,并且开始以关系到本国切身利益、维护地区和平的借口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南沙地区。

日本对该地区的渗透被认为是介入东盟事务、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影响的重要步骤,进一步讲是增加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谈判筹码的间接措施,长远来讲也是回应中国崛起的主要一招。

因此,冷战一结束,日本就挖空心思以各种方式进入东南亚,开始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早在19%年,日本防卫厅研究所就提出多边海上安全机制—海上维和的战略构想。

”在东南亚国家未对提案作出积极回应的情况下,日本淡化了构想的军事色彩,通过半官方和民间机构,以帮助东南亚国家建立海岸警备队并提供人员、设备等方式,形成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安全合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以日本为主导的亚洲反海盗合作机制,“这一机制同时也为最终建立日本主导下的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框架、储备了人才。

”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强调面向东方的新亚洲外交。

1997年古杰拉尔政府明确表示要完善“东进战略”。

1998年核试验成功之后,印度制定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开始谋求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

1998年,以“德里”号为旗舰的印度海军特混舰队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地区,这是印度首次将触角伸进南海地区。

2000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更扬言,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这充分暴露了印度凯觑南海地区的野心。

从此后的形势看,印度企图借助于美国的力量,使其支持自己在南海地区的渗透与存在。

美、日、印等外部大国势力的渗透和介入使南海问题复杂化了,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严重阻碍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就南海问题建立和平解决机制的努力。

(三)《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和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之后

2002年中国与东盟就南沙争议海域问题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就南海问题取得了初步共识,表现出了将南海问题逐渐纳入机制化解决之路的趋向,但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作为中国与东盟对有关争议海域进行多边解决途径的第一个多边文件,《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各国应以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来处理南海问题,如《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宣言提出在争端完全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

同时各国应积极寻求建立信任的途径与领域,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构成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框架,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奠定了基础。

这说明双方意识到,就南海地区的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陷于持续争吵中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南海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解决的问题。

因为在事关国家切身利益的领土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让步。

做出让步确实会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而做出让步的政治家个人不仅要冒付出政治生命的危险,而且还面临着如何应对国内日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问题。

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使事态不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而不是谋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早在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南海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确切地说,应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最初表述之一。

阎学通认为,“中国在如何解决领土争端的问题上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这一原则表明中国对领土主权的看法有了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主权分歧可以让位于国际合作。

”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已经显示出非常灵活的态度,决定采取较为务实的做法。

1990年,李鹏总理在访问东南亚五国期间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从此,这一主张就成为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讲,相关国家在不断抢占岛礁的同时,也意识到与中国为敌并不符合自身的根本利益。

1993年时任菲律宾总统的拉莫斯在访华期间就表示,菲律宾希望通过磋商、对话,即非暴力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其主张与中国政府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是一致的。

特别是在90年代末南沙地区岛礁基本己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也意识到,如果不搭上中国这辆经济快车,东盟的将来将是极其暗淡的。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这种看法开始成为占主流的观点。

正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001年在东盟秘书处发表的讲话所言,“东盟和中国都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利益,正在寻求进一步拉近彼此的关系。

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就南海问题进行对话与合作的一个强大的潜在动力就是经济。

据统计,“截至2001年,东盟各国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达到17972个,投资总额达到535亿美元;同期中国向东盟投资740项,投资金额为6.55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目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估计今后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东盟方面的统计,1993一2001年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达到23%,比同期东盟整体外贸年均增长高出17个百分点。

”⑤仅在2004年,中国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

在经济上中国成为东盟的第六大伙伴,东盟则在2005成为中国的第四大伙伴。

双方业已形成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坚实基础。

因此,在2002年n月4日双方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这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签订的第一份关于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它为维护南海地区现状,进一步增进共识提供了重要条件。

2003年,中国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加入该条约的第一个区域外大国。

上述两份文件的签署意味着双方将主要采取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意味着以对话、谈判、协商等非武力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成为双方的首要选择。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对南海岛礁和海域提出声称的国家将来进行有关领土问题的谈判,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构架。

”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由此所界定的中国一东盟安全机制将成为中国东盟国家解决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东盟双方达成共识的产物。

从理论上讲,它们排除了外部势力进一步染指的企图从而将南海问题冻结,这使南海问题能在相关当事方之间得以解决成为可能,但从宣言签订后的形势来看,实际情形并不令人乐观。

东盟相关国家尽管同意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却通过诸如经济开发、加强在争议地区的力量存在等各种方式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占领与控制。

这在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得以体现。

以越南为例:

2004年3月24日,越南对外宣布,它将在4月中旬试派一个百人观光团游览南沙群岛,游览团将参观越南在南海占据的岛屿景点及相关的海上探油设施,而安排这一行程的则是军方的一家公司。

有媒体称此行目的是为了宣示“主权”,但政府总理潘文凯却称此举纯属民间行为。

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指出越南侵犯了中国主权,破坏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的共识,但越南组织的首批包括60多名游客的旅游行动在4月19日依然成行。

旅游的事情还未平息,越南又做出在南威岛修建机场的举动。

2005年越南又扩建了南威岛机场。

针对越南一再破坏《宣言》达成的共识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并指出这将导致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在此期间,菲律宾政府声明要求各方遵守2002年签订的《宣言》,这显示了菲律宾政府维护共识的意愿和决心。

2007年是越南在南海地区动作频频的一年。

1月,越南无端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领海基地建立标志物。

2月,在近一个月内出动海军对我国500余艘(次)的渔船进行抓捕和驱赶。

3月军政部门派出大批的高级代表团到其侵占的南沙群岛慰问,规模和持续时间超过往年。

4月,监视并驱赶正在南海正常作业的我国“奋斗四号”勘察船;进一步划定在侵占的南沙群岛附近的油气招标区块;还宣布将向南沙群岛移民,将所谓“长沙县”(即我国的南沙群岛)的行政区划进行了

调整以进行“国会代表选举”;宣布与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地区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租用“北欧探索者”号地震考察测量船在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