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5623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节《诗五首》.docx

第二十节《诗五首》

  

《诗五首》

主讲:

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的作者。

2、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回乡偶书》

1、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人。

以写七绝为见长。

2、诗句解读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诗句赏析

  《回乡偶书》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这首诗不事雕琢,言辞亲切平和,却深情表达了回乡的喜悦和对岁月流失的感伤。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

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4、主题

  《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

1、作家及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

作者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唐代诗人。

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

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

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

2、诗句解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题探讨: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明确:

是妻子在问丈夫。

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

“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2)“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3)关于本诗的主题的多重理解。

  明确:

主题一: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主题二:

《夜雨寄北》通过巴山夜雨时思念朋友并想象重逢情景,抒发了自己期待与朋友尽早相见的愿望。

3、诗句赏析

  《夜雨寄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

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短短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

 

《淮上与友人别》

1、作家及作品简介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2、诗句解读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3、诗句赏析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

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

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那么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4、主题

  《淮上与友人别》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表达了离情别绪和羁旅漂泊的愁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作家及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有《王子安集》。

2、诗句解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诗句赏析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一反送别时哭哭啼啼、缠绵悱恻的老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

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

首句入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

4、主题

  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是一首送别诗,但感情基调积极向上。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但慰勉了友人,表达了真挚的情意,也与以往的送别诗不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家及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刘梦得集》,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2、诗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主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全诗接过白居易对自己际遇同情的话头,着重抒写自己在被贬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并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决不衰竭的豪迈精神。

 

三、难点剖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

《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四、课后作业

  要求同学们在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

-返回-

  

同步测试

1、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

2、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想象奇特,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展示了李白飘逸、豪放的性格。

B.构思新奇,将月亮人格化,形象美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挚友情。

C.借助想象,托月抒情,表达了诗人的伤别之情以及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关怀。

D.此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要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理解错误的是(A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充满着痛苦,迷惘的情感,在岐路双方泪落沾巾。

B.“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C.《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淮上与友人别》最能表现诗人愁情的句子是:

杨花愁杀渡江人,点明诗人与友人握手各自去的句子是:

君向潇湘我向秦。

5、下面句子用“|”表示语气停顿,读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余闻之|也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显示提示

提示:

  1、颔联应是朋友去做官而非诗人。

  5、余闻之也|久,因为“也”是表停顿的语气语。

答案:

  6、唐代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心有灵犀一点通

  7、“客”指诗人自己(贺知章也可);“君”指友人(或妻子)。

  8、《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和归乡后的喜悦感慨之情。

《夜雨寄北》则表达了诗人怀远思归的愁绪。

两首诗所描写的诗人情怀是不同的。

《回》中诗人已回乡,兴奋夹着不安,喜悦中又生感慨。

而《夜》中,诗人则想回家而不得,只有对着雨夜,忍受孤独、寂寞,以憧憬与友人(或妻子)团聚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意思对即可)

  9、提示:

可抓住诗人回乡与儿童相遇时一个场面想象。

  10、描绘了一种憧憬,即与友人(或妻子)相聚时那种欢乐的情景;同时,又描写了一种处境,即与友人(或妻子)相聚不得的那一种孤寂、痛苦、难堪的处境。

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问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这首诗写了_____、树阴、_____、_____四种景物,并用_____、爱、_____、_____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7、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_________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9、“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6、泉眼 小荷 蜻蜓 惜 露 立 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7、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8、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9、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END-

  

课外拓展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贺知章和李商隐都是___________著名诗人。

贺知章的《咏柳》,李商隐的《无题》均很有名,《咏柳》中写春风的名句是____________,《无题》中描写爱情心意相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唐代;二月春风似剪刀;心有灵犀一点通

  2、“客”指诗人自己(贺知章也可);“君”指友人。

  3、《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和归乡后的喜悦感慨之情。

《夜雨寄北》则表达了诗人怀远思归的愁绪。

两首诗所描写的诗人情怀是不同的。

《回》中诗人已回乡,兴奋夹着不安,喜悦中又生感慨。

而《夜》中,诗人则想回家而不得,只有对着雨夜,忍受孤独,寂寞,以憧憬与友人团聚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意思对即可)

  4、提示:

可抓住诗人回乡与儿童相遇时一个场面想象。

  5、描绘了一种憧憬,即与友人(妻子)相聚时那种欢乐的情景;同时,又描写了一种处境,即与友人(妻子)相聚不得的那一种孤寂、痛苦、难堪的处境。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