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4007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docx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

例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策略

张凤琴

杭州市余杭中学311121

内容摘要:

本文探讨了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教学反思。

文章在分析了教学反思的界定和意义后重点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四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化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对课堂活动设计方案的反思;对课堂亮点和失误点的反思;对学生评价的反思。

文章还对教学反思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提出了几点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新的开始,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那么针对自己的化学学科要反思什么?

怎样反思?

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

本文将就此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提出

1、教学反思的界定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

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其两大特征是自觉性和超越性。

2、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

教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

我们从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中得到启示:

既然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制定,那么任何人都是依托自身的经验去建构知识,这一理论迁移到教师的专业学习中,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上。

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如果我们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不难发现所谓元认知是指发现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再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进行反思的一个过程。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

而反思性教学就是对自我教学的反思评价,这和元认知理论是相吻合的,也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3、教学反思的价值分析

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

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

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有三大特点:

一、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二、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三、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教师必须有应变能力,这也要靠教师自己的经验(经验的重要性)。

经验从哪里来?

教师的经验主要从实践中来,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体验,以及所思所想。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反思后教师再不断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中特别提出了四个关系和四个强调:

一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二是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三是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是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反思性教学的推行需要充分地反思师生关系、师师关系、自我和本我关系,教和学的关系,因此,反思也是新课改的必然需要。

二、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化学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提高化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

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

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

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反思案例Ⅰ:

《二氧化硫》教学反思

[教学原述]

(1)教师出示一集气瓶盛放的二氧化硫,让学生观察现象。

问:

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2)教师演示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实验。

问: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什么?

学生回答。

(3)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

氧化性、还原性。

然后启发学生:

二氧化硫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分别体现其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生共同总结,并写出有关方程式。

(4)教师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与氯气的漂白性作对比研究。

(5)小结后反馈练习

[课案分析]

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似乎达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被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

但学生的兴趣、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观察能力等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

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

[反思视点]

反思一:

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呢?

反思二:

仅仅从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

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

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

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反思三:

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

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练几个有价值的,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

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已思考获取知识。

[设计改进]

针对上述反思点,我把它提交到化学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

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录象镜头立即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

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

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

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总结酸雨的危害。

然后通过三个创新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

虫子为什么会死呢?

(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实验2: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

仪器与药品——pH试纸、火柴、烧杯、酒精灯(让学生仅用给出的仪器与药品来验证二氧化硫溶于水的酸性),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学生做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投影)酸雨——“空中杀手”,酸雨的形成过程图,得出结论: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SO2+H2O

H2SO3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还原性。

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启发学生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氧化性)。

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证明其氧化性?

学生设计实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都有毒,采取全封闭装置。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分析、讲评。

最后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探究实验3:

花儿为什么会变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把红花放进装有二氧化硫的锥形瓶中,观察颜色,颜色逐渐边浅,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同时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一样吗?

[课后体会]

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

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每每上课后,从理念的角度进行反思,对照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提练精华,弥补不足,从教学理念上不断总结、升华,根据教学理念选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优秀教师。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

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

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

如课例Ⅱ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

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

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

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

(3)教学顺序:

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

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

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反思案例Ⅱ: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原述]

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

电池的原理。

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序号

电极材料

烧杯中物质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1

Zn——Zn

稀硫酸

2

Cu——Cu

稀硫酸

3

Zn——C(石墨)

稀硫酸

4

Zn——Cu

硫酸铜溶液

5

Zn——Cu

无水乙醇

6

Zn——Cu

稀硫酸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问题分析]

课后有学生对我说,如果能让他们自己亲手做这些实验就好了。

还有学生问:

我家里的电动车里的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液是什么?

每年要更换电池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延长寿命?

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

而且理论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为实际生活服务。

我们是否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

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应有的化学素养,只会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反思视点]

反思一:

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

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音乐卡片、废旧干电池、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汽车等等。

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原电池最关注的是什么?

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

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

反思三:

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安排怎样?

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模式改进]

课堂活动模式改为:

创设情境探究活动分析问题探究加深掌握新知

在一阵音乐贺卡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新的学习,学生们马上充满了好奇,音乐贺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然后我就顺水推舟的告诉学生要探究的主题。

教师在每个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

电极有铁、铜、锌、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还有塑料绳、电线、电流计。

学生从中挑选材料设计出原电池。

学生先分组讨论,拟订实验方案,然后利用实验探究。

教师参与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导、启发。

学生实验完毕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情况,小组间互相交流,从而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

最后教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课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水果的原电池实验。

[课后体会]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

如有学生提问:

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书本上说只有铜片上有气泡,可实验中明明锌片上也有气泡?

铜—锌原电池中稀硫酸在不断的消耗,那手机上的电池为何不需要补充电解液?

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改成铜—银原电池(电解质仍为稀硫酸),现象是否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诱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最后又以问题结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以问题为主链的课堂学习模式。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

如:

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

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反思案例Ⅲ:

《水》专题复习

[情景再现]

师:

教师在黑板上只写了个水字,同学们打开回忆的窗门回想中学化学中有关水的知识点,请同学自告奋勇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

生:

有将近12个同学自告奋勇地把能回忆起来的有关水的方程式,写满了整个黑板,覆盖了所有中学化学有关水的知识点。

师:

给以学生的肯定后,提出一个要求,把这一黑板有关水的知识点,零乱的知识归类整理成有体系的知识网。

生:

一段时间后,有五位同学简单地列出了自已形成的知识网,有的以盐类水解的角度去归纳,有的以有机化学的角度归纳。

有的以水为反应物的角度归纳,有的以水为生成物的角度归纳。

师:

总结、分析知识,归纳的依据,形成一张有关水的知识网络。

[反思视点]

反思一:

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话,没有用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很高。

学生不仅复习了水的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整理归纳知识,学会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反思二:

把时间让给学生。

觉得以上这些方面的成功落实,充分体现了把课堂时间多让给学生,老师只给一点引导和适当点拨,而要把课堂时间多让给学生,设计怎样的活动方式是以后课堂活动应积极采用和遵循的原则。

笔者以为这些教学亮点,充满了教学的智慧,饱含着许多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

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细细分析,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2、失误反思

由于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能凭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及教师自已的兴趣、爱好和不合乎实际的理念和目标,加上学生层次差异及对学生分析不到位等,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

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2)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4)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5)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6)学生是否积极思维?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反思案例Ⅳ: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

[情景再现]

教师从复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象分析、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然后运用结论分析相关问题以巩固各知识点。

分析:

从课后学生对练习所反馈出现的信息来看,以下几点是本课没有达成的目标:

(1)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的兴趣不高、索然无味

(2)课堂中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3)对图像分析没有到位(4)所学知识没真正理解

[反思视点]

化学平衡属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可能不合乎这块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活动(包括思维、观察)的时间可能太少。

[方案改进]

通过“草→羊→狼”这个有趣的生态平衡引入(将生态平衡简单化处理),在学生的哈哈大笑中总结因为狩猎羊的数量迅速减少,而后羊的数量将如何变化,羊的数量——t图象?

分析图象中哪部分为该平衡的移动?

并用六个字概括平衡移动的核心——改变,减弱改变。

然后把生态平衡的移动推广到化学平衡的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把我们一直觉得难以处理的勒夏特列原理也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态平衡迎刃而解了。

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先让学生先预测,而后进行探究,并作对照分析:

v正将如何变化?

v逆将如何变化?

面对这样的改变,平衡将如何应对?

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动了?

实验探究后得出结论并绘制以上全过程的v—t图。

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帮助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而推广到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情况。

从整改后的情况来看,上述四点大有改观。

笔者以为教师通过对课堂失误的反思,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

只有认真反思认识到不足,同时不断整改,并与同行切磋,一定能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

课堂的形式不拘泥于某种模式,要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灵活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最佳教学模式。

(四)学生评价反思

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对活动成果或学习效果给予评定,给予一个认同,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发展性评价,即使用激励的方式,从多方面、多层次地让学生获得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在主客观及凭自已的经验、阅历及喜好,在评定学生方面会有一些偏听偏差,那么我们反思时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自已的失误点,及时调整自已?

新课改指出:

评价以科学、合理作为关键;公平、公正作为原则;换位思考,认识学生的差异(层次差异);倾听学生的诉说;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及班级的集体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高目标。

我们要对照以上原则逐一核对,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合乎实际的评价原则和体系。

反思案例Ⅴ:

《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及利用》

[过程描述]

在讲原电池时,有学生想到对废旧干电池进行研究,作为治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重要一环。

于是确立了这个探究课题。

首先组织学生调查电池的发明发展史,认识电池的分类、构造、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及对环境的危害。

然后确定三个研究重点:

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及锌皮和碳棒的回收;干电池中MnO2的提纯;黑色粉末中NH4Cl和ZnCl2的提纯和分离。

从而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内对获得的物质、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比较、讨论。

结题: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撰写出有关干电池的回收及利用的科技小论文。

并把干电池的回收及利用的方法做一些宣传性的图片展及小报展。

介绍并加以推广,渗透环保教育。

其中一篇小论文还获得杭州市科技小论文二等奖。

[课案分析]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不仅培养了科学调查的一些方法——采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途径与手段,还培养了责任心、合作团队精神、环保意识等等,这一些在书本和课堂里是无法学到的。

但是在学生提交实验活动报告、小论文后,教师往往会凭每小组上交的实验报告单及成果来评判学生活动的成绩。

[反思视点]

在评价方面值得我们反思的是:

1、到底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呢,还是注重结果的正确性?

——注重过程评价(科学性)

2、如果学生参与及过程重于结果的表现,则怎样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

——注重发展评价(发展性)

3、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有结论差异和学习经历差异的小组学生怎样评定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差异评价(差异性)

4、通过评定怎样鼓励有特长、有创新的学生呢?

[整改策略]

1、让学生老师共同参与评价。

2、让小组同学在班上自由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自我评价。

3、通过表格来进行量化:

应由学生自行控制过程,教师最后评定——多注重过程。

这样通过学生小组成员自行交流,能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话可说,不仅有利于落实实验的参与认识,而且使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认同意识。

三、效果分析

(一)教师层面

1、通过理念反思,提升了教学高度,明确了教学方向。

通过理念反思,让我们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而非仅仅掌握知识点。

我们在教学中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反思,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课堂反思,让我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课后反思,积累了教学经验,增强了后续发展潜力

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二)学生层面

1、通过理念反思,树立了正确学生观,密切了师生关系。

由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改

观,是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牵着学生走,老师只是学生快要跌倒时的搀扶者,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通过评价反思,改进了评价策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自从改进了评价策略后,每个学生都觉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不论优生,

还是后进生都能在这反思性的学习氛围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因而学生的学习更带劲了。

3、通过教学反思,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思考

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探索、讨论和总结得出新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

4、通过教学反思,提升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由于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能自主的去获取知识,因而知识掌握更为牢固,

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化学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问题建议

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教师要及时加以捕捉、记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少走弯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还值得探讨:

1、由于一堂课只有45分钟,反思的四块内容中,面面俱到操作不现实。

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针对各个章节的特点,有意识、有重点地突出2-3块内容比较好。

2、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整理反思的过程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