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2433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综合实践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综合实践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综合实践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综合实践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材料.docx

《综合实践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材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材料.docx

综合实践材料

2009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目标,以《课程计划》为依据,以因地制宜、分层管理、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选择与培训模式及管理与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进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功能,提升我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成立《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1.完成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

2.完成课题研究的区域网络建设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和骨干教师参加研究工作。

(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三)、组织各实验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对参与研究的各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2.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研究工作的分工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选拔模式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选拔原则

(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的优化

(五)、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1)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措施和方法

1、 校层面重视课题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坚持年初制定研究计划,年末进行阶段总结。

2、研究小组认真落实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及时进行总结。

一是研究小组成员开学初分工负责确定个人研究内容,制定个人计划;

二是课题研究小组坚持间周一次校本研究,交流研究与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研究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间周一次业务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研究水平。

三是撰写经验体会,形成阶段总结报告。

3、 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坚持一月一次专题调研,及时指导课题小组开展课题研究。

4、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选择已构建的主题课例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验证主题和课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不断完善主题,完善典型课例。

四、成果预设

通过本学期的课题研究,预计形成下列成果:

1、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

2、形成阶段性总结;

3、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体会文章。

 

学院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2009年3月

 

2009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情况总结

2009年3月,我校有幸承担了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管理模式”的研究任务。

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了认真研究、不断实践,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研究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加强组织管理,力求扎实有效。

为了确保此次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稳步推进,加强组织管理是重中之重。

我们成立的课题研究小组,是由我本人牵头,教导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负责组织,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协调,各学科一线骨干教师负责具体。

组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平均年龄34岁)、乐于奉献的研究小组,为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为避免研究走过场,我们确定了我们2009年度的研究步骤,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09年上期完成理论准备阶段。

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在09年下期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选拔方法和培训模式。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秩序、有意义、有效果、有收获。

二、认真学习理论,切实提高认识。

理论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依托校本资源和网络资源,认真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知识。

还通过不断的外出学习,讨论交流实践经验。

让教师能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际情况展开讨论,明确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工作。

改变落后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标准和理论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出了课题组的活动方案,保证了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工作均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

课题组成员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深入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管理模式的研究”。

不定期的组织各相关教师,借助行动研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交流并不断改进实施方案。

此项活动提高了教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促进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深入探索实践,及时总结归纳。

为了使研究更有实用价值。

我们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进入深入细致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归纳管理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形成了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选拔方法。

那就是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家长资源以及学校周围的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机关干部、有关专家和学者,配备了一支“专职+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

我们探索形成了以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三大内容:

一是,全面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特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以及各要素的实施过程;

二是,实施过程技术层面上的具体任务和操作要领;

三是,教师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初步探索形成了“三结合”的教师培训方法:

一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二是,集中学习与自我研修相结合;

三是,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进行了活动前认真的分析、活动中全面的记录、活动后仔细的调查,以及指导教师自身的深刻体会。

经过集体的讨论交流,整理出了相关的论文、案例、设计数篇,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教师真实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四、明确下步目标,不断推进完善。

2010年,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管理与评价模式,其中重点是探究评价模式,同时,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活动,解决上一阶段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稳步推进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

总之,我们研究小组在岳阳楼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小组成员的精心实验,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深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的实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将与兄弟学校一起,从实验入手,总结方法,不断探索,认真总结,让这一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岳阳楼区学院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0年1月15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常规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1、热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发扬奉献精神,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3、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4、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5、注意自己的衣着仪表,做到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教育教学常规

1、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无故停课(包括个别学生停课)因特殊情况确需调课、停课时,必须报校长审批,教导处备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带全必要的教具,提前到达课堂,上课时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谈吐文雅,口气亲切。

课堂问候语请使用英语。

上课不接、打手机,不坐着讲课,无讽刺挖苦性语言,更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使用普通话讲课,并注意使用教具、投影、录音、录相、多媒体教学手段。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

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积极发言、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随时注意信息的反馈,启发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精心设计练习,以课堂练习为主,力求课内完成。

控制家庭作业量,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认真批改。

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随时关心学生的用眼卫生、坐立姿势,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不拖堂。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尊重家长,真诚耐心地与家长交流。

向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言行,举止规范。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多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安全使用各专用教学器材、设备,严格执行借还、使用的有关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制度

一、课程研讨制度

1、各校每周都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要求任课教师按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课程领导小组负责人做好组织工作,校领导深入研讨组,参与研讨或集体备课活动,并按期检查做好总结和记录。

2、任课教师,备课要写详案,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广泛阅读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不同风格,而又有实用价值的教案,并要求坚持在备课本上写教后札记。

每学期择优打印上交区教研室出案例集。

3、课程领导小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

并做听课记录。

二、业务学习制度

1、任课教师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每周集中一次,要求教师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每学期写六篇,(要求既读业务理论又要读学科知识)。

2、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集体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3、集体学习时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准备好有关学习资料,做好记录。

4、自觉关心教改动态,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写好学习心得。

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独立完成一项课研究课题,每学期至少要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或教研论文一篇。

学院路中学教导处

以校为本,校长负责,整体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既没有教材,也没有现成模式套用。

加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既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其它的选修课及活动课。

其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组织工作单靠学校的某一部门、某些个人已无法完成,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必须是整个学校的行为。

需要校长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一、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建立由校长牵头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立足学校实际,统筹规划和研究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学校要有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优势、地域特点,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制定整体方案。

对实施的保障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校长要统筹布置,全面管理(包括部门、个人间关系的协调、学校教育资源的调配使用等)。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调动和保护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

二、以年级组为基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现有教师队伍组成情况看,很难找到完全适应该课程要求的教师。

借鉴先期实验比较成功的经验,以年级组为基础,设立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制定年级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相应活动的指导任务,共同完成整个活动的指导工作。

 

三、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活动的设计安排、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协调各方面关系、负责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及部分具体指导等。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热心课改的教师承担这一工作。

经过培养和锻炼,逐渐建设一支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落实课时安排。

  教育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每周3课时。

根据国家规定的四个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的课程内容要求,应再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中安排2个课时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样,合计每周5个课时。

各地、各学习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提倡采用弹性课时制,将每周5课时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可以将每周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两天使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

总之,既要保证课时,又要有利于活动内容。

五、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紧密结合起来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学科教师的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学校自身的校本文化为环境条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个人反思,通过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各地各学校要把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工作作为建设校本教研制度的突破口,校长要亲自挂帅,调动各学科教师力量,开展集体研究,集体攻关,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多样化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发挥集体力量,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配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几点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分工强调团体指导,协同教学,但如何在学校进行具体分工仍然是学校和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中,学校关于指导教师的安排方法各不相同。

有的直接安排给班主任,有的将所有教师平均分配到学校班级中。

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端,前者显然不合适,一方面教师任务过重,同时不能形成合作研讨的氛围;后者虽然可以使教学按照学校的设计和控制进行;使很多老师在这一课程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骨干指导教师。

问题也有很多:

如,人力耗散过大,许多教师超负荷运转;管理统的太死,教师的指导工作缺乏灵活性;分工不明,管理失衡,学习活动过程中管理出现了真空;学生在选择课题时受到了指导教师知识局限性的影响等。

比较专业的教师分工方法是,把参与的教师分为三类:

指导教师、学术顾问和协管教师。

其中,具体做法如下:

指导教师:

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选拔,每班一名。

全面负责所在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所有工作。

协管教师:

主要是负责学生管理和组织指导。

主要是两类教师组成。

一类是各班级协管,负责班级活动指导和管理;另外一类来自学校服务部门,如计算机机房、图书馆等,负责为学生提供一些现场咨询和基本的技术支持。

学术顾问:

负责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专业知识指导。

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自由聘请。

学术顾问不需要跟班活动,主要在平时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所需知识支持,关注学生的课题研究。

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指导教师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有利于学生课题研究内容的自主性选择;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明确了不同教师在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定岗、定人、定责。

其次,使学校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也可以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帮助教师迅速提高思想认识和专业指导水平,促使教师迅速成长。

 

科学规划常态实施追求有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历史的回顾

岳阳楼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经过两个历史阶段:

案例实验推进阶段和常态实施阶段。

案例实验推进阶段开始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初期,是新课程建立的必然阶段。

在这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学校个性案例开发为突出特点,学校从对课程的认识入手,积极进行案例开发,出现了一批具有实践意义的案例。

这一阶段的意义在于让学校、教师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步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和程序,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骨干教师。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处于零星开发的状况,自发性、随意性突出,校际间发展不平衡,有强调活动、忽视课程特点的倾向。

常态实施阶段是实验推进后课程发展的必然过程。

这一阶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为特点,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案例开发个数相对减少,重在通过对案例的整合,实现案例的精品化。

教师队伍继续扩大,但同时出现了课程实施能力的不平衡。

二、常态有效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意识不够明确

随着课程推进的深入,学校、教师在实施中存在只重视活动,忽视课程的情况,认为只要学生调查了、汇报了、外出活动了,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缺少正确清晰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建设的长期规划。

2.单纯追求新案例的开发

实验的周期过长,课程长期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这本身就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与众不同做为课程实施的重要标准,单纯追求新的、与众不同的课程内容,认为案例内容与别人相同就是不理想的、不新颖的、不允许的,使用别人开发的案例更觉得心虚。

这样的结果,一是忽视了课程的连贯性、系统性、稳定性,二是大量案例单纯追求新内容,缺少反复实践、论证,影响了精品案例的形成,同时也导致课程内容变化过于频繁。

3.缺少明确具体的指导方式

目前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指导方式有撒网式教学指导和自发式教学指导两种方式,撒网式教学指导中教师的缺少对活动的具体指导。

这种课堂的主要表现是孩子们整体活动能力较强,在教学中学生自发活动,往往是有活动主题,无活动具体方法,做到哪步是哪步。

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做,就一定有感受,有收获。

往往用个别学生的收获代表全班学生的收获。

面对课程,教师缺少必要的价值评估,对所花成本与收获的比值没有评估。

自发式教学指导中教师的表现是指导琐碎。

与撒网式课堂不同的是,这类问题有活动小组,无合作实质,以学生个人活动为主,教师多会陷入事务性问题处理的泥坑,缺乏课程的前瞻性。

这两种课堂出现的原因,都与教师宏观上缺少课程规划,活动中缺少指导方法有关,教师不清楚活动如何实施,就依赖于学生的个人实施,将生成性结果当成全部,没有预设性结果。

(二)主要解决措施

针对问题,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动态解决认识问题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那仅只是课程实施初期应该加以重视的,随着课程实施的深入,这一问题就基本上不再成为问题了。

而我们认为,认识问题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产生、不断变化的,不可能一次性解决,一劳永逸。

我区在常态实施中出现的许多具体问题,究其根源,往往正在于新的认识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常态实施中十分注意及时发现和认真梳理各种新的认识问题,并持续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通过研讨、培训、座谈、课例观摩等形式,帮助引导教师及时解决各种认识问题,树立正确清晰的课程意识,从而为常态实施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一点入手,以点带面,研讨操作方法,解法操作层面的问题

培训、研讨中我们不仅告诉教师不能做什么,更要告诉教师能怎么做,该怎么做。

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开展实验,解剖一只麻雀,解决指导问题;多方借鉴,了解其他学科,解决课堂问题;精心整理,选择优势资源,解决内容问题;实施评价,多种方式共呈,解决反馈问题

①开展实验,解剖一只麻雀,解决指导问题

开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黄沙路一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头的研究》为例子,通过这一案例的实施,对教师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指导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活动准备阶段

1.主题的产生

2.明确活动内容

3.如何分组

4.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活动实施阶段

1.活动方案设计。

2.如何根据根据问题,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调查法

4.采访提纲的设计、使用

5.如何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观察日记写作

6.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

7.指导学生做好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8.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或活动故事

9.推进交流课如何上

10.事务性性问题的处理

举例:

帮助学生协调活动时间、如何走进社区、如何立足现实开展劳动技术课

总结阶段

1.如何上好展示交流课(展示的内容和方法)

2.如何指导学生发现整理后续问题

3.活动中的评价问题

这一案例的实施,利用一个活动带动全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指导进行反思,共同研讨操作问题。

以这一案例为把手,最终形成《岳阳楼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手册》,参照手册,教师至少在操作参面上知道在活动中如何具体指导学生。

②多方借鉴,了解其他学科,解决课堂问题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往往认为只有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固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但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不等于走入生活,不管我们如何解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走入生活,但必须承认其中有相当的模拟成分。

况且教室中进行的活动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室中并不等于没有走进生活,学生处于成长时期,许多知识、方法、技能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学习、模仿、演练。

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实施的真实。

这里不是否定走去校园,而是在我区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解决活动的盲目,无效。

③精心整理,选择优势资源,解决内容问题

有内容才有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常规的教学内容。

长期的,动态的课程开发虽然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长期的开发容易使课程处于动荡,动态的课程使教师无暇深入研究。

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程序上说,有必要对前期开发的活动进行整理和筛选,选择优质活动多次实践,形成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同生共荣。

我区对实验阶段的128个长周期活动进行整理,向全区推荐了能反映区域特色,成熟、实效的27个长周期活动,让各学校自己选择。

同时告诉学校推荐活动,不等于停止课程开发,有好的创意,还要积极开发

这样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活动实施的常态。

•对精品活动有所提升,反复实践使活动最终成长为优质活动。

•推荐活动针对了教师队伍的不同层次,使不同层次教师都能有所选择,使实施存在“模仿—传承—创新”三个层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

•保证优质资源的传承的。

•在通过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④实施评价,多种方式共呈,解决反馈问题

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评价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个课程“立”起来,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但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特殊情况,质量评估也有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也不适合统一评价,只能立足学校单位,推荐评价方式,有岳阳楼区统一的质量评估,更要认可学校班级单位的个性质量评估。

我区在评价中我们坚持如下原则: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自发评价与自觉评价结合,放性评价与有序评价结合,模糊评价与清晰评价结合,趣味评价与严肃评价结合。

评价内容:

1、学生作业评价2、积分式评价方案3、活动资料袋

⑤提出建议规范管理解决管理问题

就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而言,必须有常规要求,初步研究的内容包括

•教学要有整体规划,学校教师要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

•每一个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有整体规划。

•每活动阶段教师要有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中既要有问题的预设,还要有解决问题的预设。

•对每一个活动阶段有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有学生作业,对学生作业必须有反馈。

•有常规教研时间。

•学校层面上要有常规的教学内容。

•学期末有终结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的实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从实验入手,总结方法,进行推广。

目前,已经在全区范围开展工作,并有所收获,在常态有效实施的进程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经验,让这一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综合实践活动师资的配备与管理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师资的配备和管理是学校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学校必须根据本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