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76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docx

地理课本河流与海岸地形

 河流与海岸地形

学习目标

●能了解河流的作用力

●能认识各种河流地形

●能了解海水的作用力

●能认识各种海岸地形

  在雕塑地表形貌的各种地形作用中,水是重要的媒介之一。

水在地表上流动,汇集成河流,并形塑各式各样的河流地形。

海陆交互作用则塑造多样的海岸地形。

第一节 河流作用与地形

  河流流动时,流水会侵蚀地表,并将沙石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侵蚀与堆积改变地貌,塑造了丰富的河流地形(课本第96、97页图7-10)。

一 河流作用

  侵蚀、搬运及堆积是河流形塑地表最主要的作用。

河流作用进行时,河川侵蚀的最低界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而影响河流侵蚀或堆积的主要因素为流量与流速,河流的流量大、流速快时,侵蚀与搬运力强;反之,河流的流量小、流速慢时,搬运力弱,易发生堆积现象。

1.影响流量的因素:

河流流量多寡与流域面积及降水量有关,流域面积广或湿润地区的河流流量较大。

2.影响流速的因素:

河流流速快慢与坡度及流幅有关,河道陡或流幅窄的地区河流流速较大。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坡度变缓,流幅变宽,以堆积作用为主。

当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时,该河流即称为均夷河,而其纵剖面则称之为均夷剖面(图7-1)。

名词充电

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分为“临时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

河川支流汇入主流处或河川注入湖泊处的水面,通常只是河流的临时基准面。

而海洋是大部分河流最后注入的地方,故称终极基准面。

▲图7-1 均夷剖面示意图

二 河流地形

河蚀地形

  河流侵蚀的方向主要分为头蚀、侧蚀及下蚀,分别使河道加长、加宽及加深(图7-2)。

通常河流上游坡陡流急,下蚀力强,易形成峡谷(V形谷),如中国大陆的长江三峡、美国的大峡谷等。

河川的下游则侧蚀较强,形成宽广的河道,如中国大陆的长江下游、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等。

  而在河川支流与主流交会处、断层通过处或差异侵蚀显著的地区,因河床的落差大,则易形成瀑布,如美国与加拿大边境的尼加拉瀑布。

▲图7-2 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

▲照片7-1立雾溪峡谷。

位于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立雾溪,地层快速抬升使得河流下蚀力强,雕塑出深峻的峡谷地形。

名词充电

差异侵蚀

  当较硬的岩层与较软的岩层交错排列时,由于硬岩抗蚀力较强,软岩抗蚀力较弱,侵蚀的程度有差异。

例如:

当河流流经软、硬岩交界处时,差异侵蚀容易形成瀑布(图7-3)。

▲图7-3 瀑布差异侵蚀

河积地形

  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后,因流幅变宽、坡度减缓,流速变慢,易在山谷出口处堆积大量土石,形成由谷口向平原开展的扇状地形,称为山麓冲积扇(照片7-2、图7-4)。

  河流下游地区则由于地形平坦,堆积作用较盛,尤其洪水发生时泥沙溢流,易堆积形成泛滥平原。

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的发展。

  当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水流携带之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三角洲。

虽然冲积土壤肥沃,有利农业发展,但因地势低洼,易发生水患或海水倒灌等灾害。

延伸学习

山麓冲积扇

  河川在流出山谷时,因为坡度减缓、流幅变宽、流速变慢,使得堆积旺盛,形成扇形的冲积地形。

扇面上的河流平时干涸见底,一旦大雨来临时,大水则漫流在扇面上,带来土石堆积。

其上遍布疏松的砾石,使得地面水下渗成为地下水,故扇面水源缺乏,较适合种植旱作,如果树等。

扇端(扇缘)则常有地下水涌出,形成涌泉带,利于农业发展。

▲图7-4 山麓冲积扇及剖面示意图

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

(1)河阶地形

  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侧蚀与堆积作用,形成宽平的河床,当地层相对抬升、海平面相对下降或发生河川袭夺(抢水)时,河川侵蚀基准面下移,坡度变大,下蚀增强,发生“回春作用”,向下切蚀产生低位的新河床,原来的泛滥平原成为高出水面的阶状地形,称为河阶。

若河流重复地循环上述的过程,便会形成多层的河阶地形(图7-6)。

河阶面上地势平坦,取水方便,又可免于洪水的威胁,每成聚落与农地集中之处。

名词充电

回春作用与侵蚀轮回

  十九世纪末,美国地形学家戴维斯提出侵蚀轮回的学说。

认为河流历经下蚀作用剧烈的“幼年期”,再到侧蚀作用旺盛的“壮年期”,最后进入地势低平的“老年期”。

若发生地层抬升、海平面下降或河川袭夺等现象,使河川侵蚀基准面下移,河流重新下切,此现象称为“回春作用”。

河川发生回春,地形回复到较年轻的阶段,重新展开另一次侵蚀轮回。

▲图7-5 回春作用示意图

(2)曲流地形

  当河流遭遇抗蚀力较强的岩体而绕行,或是流经坡度小的平原上,因动能减弱而迂回前进,便会发育出曲流地形(图7-7)。

在曲流河道凹侧的地方,河水流速较快,侵蚀力较强,河岸容易后退,称为凹岸,又称基蚀坡;河道凸侧的地方,河水流速较慢,堆积较盛,河道容易淤积,称为凸岸,又称滑走坡。

因为凹岸的河道较深,且不易淤塞,常成为发展河港的适当地点;而凸岸的冲积地形,平坦肥沃,适合农耕。

  随着凹岸的不断侵蚀,曲流颈日趋狭窄,最终洪水切断曲流颈,形成截弯取直的新河道,旧的弯曲河道易堵塞而积水成湖,其形状似牛轭,故名牛轭湖(图7-8)。

▲图7-7 曲流地形剖面图

▲图7-8 曲流与牛轭湖的发育过程图

(3)抢水地形

  当相邻的两条河流,河床位置较低者(低位河),因向源侵蚀而切穿分水岭,袭夺了另一条河床位置较高的河流之河水,此种现象称为抢水或河川袭夺。

  抢夺高位河河水的低位河,称为抢水河(袭夺河)。

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改向流入抢水河,称为改向河,而其下游称为断头河。

  抢水河由于获得更多的水量,所以侵蚀能力增强,改向河则因临时基准面降低,河流下蚀增强;两者皆发生回春作用,侵蚀旺盛、水流湍急。

而断头河则因流量减少,堆积作用转强(图7-9)。

▲图7-9 抢水地形示意图

▲图7-10 河流地形示意图

统整大挑战 3 地形判读

一、概念:

卫星影像从高空俯瞰大地,可以看到地表大范围的景象。

等高线标示地表高度,密的地区地势陡,疏的地区地势缓;若V字形等高线尖端指向高处则该区为山谷,尖端指向低处则该区为山脊。

而数值高程模型(DEM)绘制立体图,更具体呈现地形特征。

这些数值化的信息,都可以做为地形判读的依据。

二、地形判读大挑战

1.请判断每一组图各为何种地形区?

2.请帮每个标示地名的剖面图找到正确的图组。

学生活动7-1 河流作用与地形

  2009年莫拉克台风豪雨不断,造成88风灾,台东县 知本温泉区灾情惨重。

知本溪河水暴涨冲毁河堤,位于温泉桥上方刚好是溪水大转弯处(图7-11),约30公尺长的路基从堤防外缓冲绿带一路被掏空,连路边的十间商店全部被冲进溪里。

而到8月9日时,原本离知本溪百公尺远的6层楼金帅饭店,因溪水掏空地基,就在近中午时倾斜倒卧到湍急的知本溪中(照片7-3)。

试想想莫拉克台风何以造成如此大的灾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降雨的作用说明堤防冲毁及地基掏空的原因。

2从地形的因素说明金帅饭店地基掏空倒塌的原因。

第二节 海水作用与海岸地形

  海岸位于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因构成物质的差异或受到的海水作用力不同,形塑出多样的海岸地形景观。

一 海水作用

  海水作用主要的动力来自海水的运动,包括波浪、潮汐和海流。

波浪是由于海水受风力或月球引力的影响,作圆周运动,使海水面呈现上下起伏的现象;潮汐是太阳及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海水面周期性涨落;洋流则是海水大规模定向的流动现象。

其中以波浪对于海岸地形影响最为重要。

  海岸地区的地形作用主要发生在浪裂线与海岸线之间。

浪裂线是波浪底部因海水深度变浅,受到海底地形影响而破坏海水运动结构的起始线;海岸线则是海浪影响范围的最上限,一般是以海滩最内侧有明显地形落差处为界(图7-12、图7-13)。

▲图7-12 碎浪示意图

▲图7-13 海岸线与滨线示意图。

海滨(Shore)是海岸向海延伸的地带,它的下界是低潮滨线。

海滩(Beach)分布地带和海滨相同,只是海滨是一个地形名词,而海滩则指海滨上的沉积物。

二 海岸地形

  海岸地形按照外营力的作用形式,分为海蚀地形与海积地形。

海蚀地形

  岩岸容易受到海浪侵蚀而产生一系列的海蚀地形。

海蚀崖是断层作用或海浪侵蚀形成(照片7-4);海蚀凹壁是海浪侵蚀岩壁较脆弱的地方形成的凹陷地形;海蚀洞是海浪侵蚀岩壁形成的洞穴地形;海蚀门是位于岬角上的海蚀洞,侵蚀贯穿后形成如拱门的地形;海蚀柱是海蚀门上方崩塌后,剩下独立于海上的岩柱;海蚀平台是海岸被侵蚀后,形成与海平面高度相近的岩石平台。

▲照片7-4 鼻头角的海蚀崖与海蚀凹壁。

海积地形

  海水作用搬运的物质堆积在海岸形成一系列的海积地形。

海滩位于滨线之上,由细沙堆积而成者称为沙滩,由砾石堆积而成者就称为砾滩。

沙滩的存在有赖沙子的持续堆积,一旦沙源中断,沙滩便可能因为波浪的侵蚀而逐渐流失(照片7-5)。

沙滩上的沙子因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沙丘,地名常称为“仑”,如云林仑背。

  潮埔是位于高、低潮滨线之间的平坦泥地。

潮埔于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则露出海面,孕育出独特的潮间带生态。

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在潮埔上填土、去除盐分,与海争地,成为海埔新生地,但其开发与利用也破坏了海岸生态,常使沿岸的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的损害。

  沙洲是沙粒在海域地区堆积露出水面形成的地形。

如果形成于海滨外侧,未与陆地相连,称为滨外沙洲;由湾口或河口的一端伸向海面的沙洲,称为沙嘴;连接岛屿与陆地的沙洲称为连岛沙洲,藉由连岛沙洲与陆地相连的岛屿则为陆连岛,两者合称沙颈岬,宜兰的南方澳是一处相当典型的沙颈岬地形。

  舄湖是沙洲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其水域较为封闭,仅藉由沙洲之间的缺口与外海相通。

人类经常利用舄湖开辟为鱼塭(照片7-6)或盐田。

此外,由于环绕舄湖的沙洲是天然防波堤,因此舄湖也常开发成港口(照片7-7)。

▲照片7-6 蚵田

▲照片7-7 沙洲与舄湖。

高雄港由舄湖地形兴建而成,其外围的旗津沙洲阻挡了外海的风浪,使得高雄港内风平浪静。

(照片上方为南方)

▲图7-14 海岸地形示意图

三 海岸类型

  依据构成的物质,海岸可分为沙岸与岩岸。

但若依据海平面与陆地升降的相对关系,则可分为沉水海岸与离水海岸。

沉水海岸

  沉水海岸的陆地相对下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侵入地势较低的河谷,形成谷湾;而地势较高的山脊则露出海面,形成岬角或岛屿。

由谷湾与岬角构成的海岸,海岸线曲折复杂(照片7-8),多天然良港,有利于渔业及海运的发展。

离水海岸

  离水海岸的陆地相对上升、海平面相对下降。

若海蚀平台位在离水海岸,将逐渐高于海平面,形成台阶状的地形,称为海阶(照片7-8)。

此外,离水海岸若有旺盛的堆积作用,则常见沙洲、舄湖的发育。

延伸学习

岬角的成因

  除了沉水作用外,差异侵蚀亦是岬角的重要成因之一。

当硬岩与软岩交错排列时,由于硬岩抵抗海水侵蚀的能力较强,时日一久便相对凸出,形成岬角。

 

延伸学习

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是由珊瑚虫的外骨骼组成,因此可视为生物性海岸,但从形态上也可归类为岩岸。

  珊瑚生长在温暖、清澈、盐度适中、阳光充足的浅海,是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环境,因此珊瑚礁海岸的存在,代表了当地具备上述条件的海洋环境。

  珊瑚礁依据其与陆地的空间关系可分为和陆地紧密相连的裙礁,珊瑚礁与陆地间以礁湖相隔的堡礁,及由珊瑚礁围绕礁湖中间无陆地的环礁(图7-15)。

▲图7-15 珊瑚礁海岸地形示意图

学生活动7-2 河流与海岸地形判读

  等高线图非常适合用来表现地形高低起伏,请依

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各代表何种地形?

并简述其成因。

2.

图中

何处堆积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