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556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ocx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日期:

2012-11-16]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其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开展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利用假期时间,组织组员学习国内外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中的相关文献,梳理同类课题和研究已有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综述。

 

一、《课程资源》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课程资源说法:

(1)美国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和有组织的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韦瑞特·查特斯(WerrettWallaceCharters)把人类基本活动的单位作为初步的课程编制,弥补了学生缺乏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1944年,被誉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

泰勒认为教学活动资源的范围很大,凡有助于创造学习动力、领悟目标、恰当的课业、自强、奖赏、反馈和鼓励、循序渐进以及转化等学习环境的资源,在制订教学活动的计划时都应加以利用。

他提出了课程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课程资源条目,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表述课程资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美国学者坦纳夫妇(DaniclTanner&LaurelN.Tanner) 和塞勒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三者的本质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

(5)英国课程专家理查兹等提出课程来源于学科内容、学生、教师、环境以及这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6)托斯顿·胡森(TorstenHusen)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指出“依据课程的研制进程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学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评估方案的资源等。

国内关于课程资源说法:

(1)课程资源是资源的一种。

《词源》中:

“资,即财物,本钱,供给,资助;源,指水流起始处,进而引申为事物的来源。

”《辞海》中资源一词的解释是“资材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资源一词被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资源的含义已经在其原有意思上进行了更加广泛的扩展,课程资源同样也是“资源’’一词的拓展和延伸。

(2)课程资源(Curriculumresource)这个词2001年6月开始在我国教育界流行,还属于起步阶段。

(3)对于课程资源这一定义,在我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的信息资料。

”(顾名远.教育大辞典Ⅰ[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4)

●“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8):

24)吴刚平提出“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和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课程直接来源的素材性资源和间接来源的条件性资源。

”他还提出“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等。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9(3):

101)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2):

1)

●“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结构元素的源泉,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

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

”(黄晓玲.课程资源:

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36)

【简要评述】综上所述,对于课程资源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目前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或者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包括:

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比较典型的有教材、学科知识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

 

二、《校本课程资源》文献综述

(一)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二)校本课程资源的构成

1.物力课程资源

现代课程活动不仅要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内容,而且更离不开财力。

因此,物力课程主要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

物质资源可分为自然物质资源和人造物资资源两大类。

有效开发学校物质课程资源,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学延伸,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财力课程资源按来源分为三部分:

一是国家课程财力资源,指一个国家和各级政府可用于课程活动的最大财力的指标。

它由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所决定,是主要的课程财力资源。

二是社会课程财力资源,指各种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团体)提供的课程活动的财力支持。

三是教育机构课程财力课程资源,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财力。

学校课程财力资源的获得,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的拨款,另一方面是学费的收人、社会捐助、校产收人等。

2.人文课程资源

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在于体现学校的民主性、合作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以人为中心,开发出人所具备并能进人课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联系的文化知识、技能、经验、情感和价值观、道德水平、创新意识、创造观念等等。

其中囊括了人和与人有密切联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文化氛围。

人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从人的角度出发,人文课程资源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

(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我们往往是这样定位学生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

如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根本。

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2)教师。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成为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1)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2)职业道德素养;3)科学文化素养,即教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艺术知识和美学知识等;4)能力素养,包括信息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创新的能力;5)良好的身心素养,即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教师在具备这些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

1)课程制度观。

实施校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向多元化发展。

国家只制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2)课程价值观。

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是一种创造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

3)课程开发观。

教师要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等等。

(3)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目前学校对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

不过,重视的主要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在各种办学方面家长能为学校提供哪些帮助。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生家长主要还是处于配合者的地位。

其实,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学生家长都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对学生的发展最关心的莫过于其家长,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为学校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社会人士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目前,社会上很多课程资源的拥有者缺乏为教育主动服务的意识,造成大量校外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

因此,全社会都应当树立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各种社会资源只有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价值作用。

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是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全方位地推进课程改革,应该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咨询机构和顾问;设立学习开放日,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前景;3)设立学校人员授课日,学校应该结合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邀请有关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3.文化知识资源

文化知识资源是指学校或社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包括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还有社区中的乡土历史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生产经验等等。

【简要评述】综上所述,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系统,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要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来制订校本课程规划;要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打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形成开放的课程实施空间;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要从指导思想、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师生参与程度、师生创造性的发挥、学校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校本的课程资源》综述

校本的课程资源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因素,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校本的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在支持办学过程中达到一定办学目的,实现一定办学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