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51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

《答谢中书书》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学

一、教材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板书:

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

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

《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解题:

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合作探究,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

又是怎样描写的?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

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

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问题一:

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

“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问题二:

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竞”字(“竞赛”、“修辞”、“好像在比赛”)用了拟人,写出了鱼儿们非常高兴,具有修辞之美。

问题三:

“沉鳞”指什么?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问题四:

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

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

(四)体悟感情:

老师引入:

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

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师引入:

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预设:

山川之美色彩缤纷

《答谢中书书》教案

教学内容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的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教法

小组合作学习诵读分析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

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俱:

全都歇:

消散颓:

坠落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

争着跳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与:

参与,文中指欣赏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1)其一:

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

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

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

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石壁青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五、佳句运用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相映之美

绘景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答谢中书书》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四)德育渗透要点:

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