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527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真题]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______。

A.依法评价

B.早期介入

C.科学评价

D.突出重点

参考答案:

B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

依法评价、科学评价、突出重点。

第2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是______。

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监测

C.环境影响预测

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参考答案:

D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

(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3)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分析论证和预测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选项D属于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工作内容。

第3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______。

A.评价工作等级

B.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制约因素

D.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

A

[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约因素,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第4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包括______。

A.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B.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C.事故状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D.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参考答案:

C

[解析]根据污染物产生环节(包括生产、装卸、储存、运输)、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核算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

第5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______。

A.区域污染源调查

B.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C.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D.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参考答案:

C

[解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区域污染源调查。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大气污染源中,属于体源的是______。

A.锅炉烟囱

B.化学品储罐

C.车间屋顶天窗

D.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源

参考答案:

C

[解析]相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分类,体源:

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锅炉烟囱为点源;化学品储罐会产生“大小呼吸”,为无组织排放,属于面源;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源为线源。

第7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2.1km,经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5.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B.评级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C.评级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D.评价工作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参考答案:

D

[解析]各污染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5.6%,据此可暂判定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一类环境控制质量功能区2.1km,可见,评价范围包含一类环境控制质量功能区。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所以,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计算最低排放量

B.现有工程在大约75%生产负荷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算其正常,非正常排放量

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物,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参考答案:

B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

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3)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通过设计资料确定

B.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直接引用同类项目资料

C.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

D.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通过实测方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第10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项目污染源E方位2.2km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所在地常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分别为N、S、NW,拟在1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至少在项目约N、W、S、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S方向设1个加密点

B.至少在项目约N、W、S、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N方向设一个加密点

C.至少在项目约NW、SW、SE、N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SE方向设1个加密点

D.至少在项目约NW、SW、SE、NE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实验区设置1个监测点,并在约NW方向设1个加密点

参考答案:

C

[解析]二级评价项目,在1月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月份为冬季,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冬季)的主导风向(NW)为轴向,取上风向(NW)为0°,至少在约0°(NW)90°(NE)、180°(SE)、270°(SW)方向上各设置一个监测点,主导风向(NW)下风向(SE)应加密布点。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项目污染源E方向2.2km处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可见,评价范围包括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应布点监测。

第11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与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探测站的距离分别为35km和60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B.调查高空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C.需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D.需补充高空气象探测

参考答案:

A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与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距离为35km,需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所以不需要补充地面气象观测;与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距离为60km,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第1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项目排放的下列污染物中,可不作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的是______。

A.常规污染物

B.有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

C.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

D.无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

参考答案:

D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第13题:

某建设项目拟建以一座锅炉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污染源计算清单内容不包括______。

A.烟囱高度

B.烟气黑度

C.SO2排放速率

D.颗粒物排放速率

参考答案:

B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点源源强计算清单,烟囱高度、SO2排放速率、颗粒物排放速率肯定属于污染源计算清单内容。

烟气黑度严格讲不属于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只是反映烟气烟尘黑度(浓度)的一项指标,可用视觉方法对烟气黑度进行监测评价。

烟气黑度是不包括在调查清单内的。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典型气象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影响最大的气象条件

B.典型日气象条件是指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影响最大的气象条件

C.典型小时、典型日气象条件是指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环境影响最大的气象条件

D.典型小时、典型日气象条件是指对所有计算点污染最严重的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气象条件(可视影响程度而定)

参考答案:

D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计算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计算。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典型日计算条件:

计算日平均质量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日平均计算。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日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日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日气象条件。

第15题:

某城市拟建主干道总长1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适用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推荐模式是______。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参考答案:

C

[解析]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体源等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AERMOD模式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可模拟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ADMS模式可模拟点源、面源、线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