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019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docx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精编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分析、

一、本章的地位

本章的教材带有绪言的性质。

本章的目的是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学习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意义,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各节教学中,都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领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什么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结合实验操作介绍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别和联系。

3、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仪器的认识使用和基本操作要求

[本章的难点]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别和联系。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

3、建立用实验现象来推测物质性质的思维方式,建立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式。

三、单元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课时分配]观看影象资料、兴趣实验、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共1课时

[实验启示]

1、在白纸上用酚酞写上无色的字,在再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字变成红色。

(此小魔术作为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见面礼,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兴趣)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现象可以解释书中提出的问题,用实验结论解释某些现象。

3、铁丝的锈蚀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铁丝在空气和水存在的条件小秒容易发生锈蚀,帮助学生了解发生锈蚀的原因和锈蚀的普遍性,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简要说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也离不开化学;

分析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常见问题,说明化学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破除迷信,摆脱愚昧与无知。

资料展示和分析:

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和简单的实验,说明化学在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大作用。

鼓励兴趣的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认识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有关问题,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但不要一开始就让实验成为学生的负担。

[典型例题]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B青铜器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

3.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5.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6.假如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化学家,谈谈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哪些?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实验探究]

“加热火柴头”的趣味实验,想象奇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相继发生,交融在一起,其中又隐含着吩咐的知识。

趣味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思考变化的内因与条件,提高学生分析、说明事物的能力。

此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给学生说明注意点,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更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灼烧葡萄糖、面粉、砂糖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从最终的生成物中认识到他们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设计这类化学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把想象展示出来,激起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建议]

用生动和丰富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想象十分生动,有趣,化学研究的对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极大。

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重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

教学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认识观察的重要性,体验实验和探究的乐趣,初步学习观察和探究的方法。

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善于从学生身边、从血色怀念感感兴趣的事物中取材。

下进行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变化中有能量转化观念的建立;渗透化学变化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观念;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领悟观察、实验对于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性。

不能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典型例题]

1.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搀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D.用酱色、水、盐兑制假酱油

2.下列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易燃性C.溶解性D.导电性

3.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

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投入到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映,放出气体。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熔化成一个银白色闪亮的小球燃烧消失。

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2;3;

4;5。

化学性质: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学仪器的认识;

实验基本操作的熟悉与掌握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建议]

本节书上的内容看似很少,实际上要讲的东西很多:

包括一些化学仪器的认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仪器的认识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在让学生自己说出仪器的名字,或者是学生之间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对仪器的认识。

2、实验基本操作的讲解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然后再去实验室集中训练。

帮助学生认识取用固体或液体试剂、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要求;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对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3、通过对镁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领会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镁条是学生比较生疏的物质,可以告诉学生,镁和铁、铜一样是一种金属,学生自然会把他们加以比较。

学生通过对镁条的探究活动,认识镁的一些性质特征,必然会获得认识的提高和升华。

这是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体验的基础。

镁条的探究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探究]

教材中两次较大型的“活动与探究”,通过“铜绿”实验,让学生体会到要做好化学实验,需要学习实验基本操作,需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遵守实验规则并注意安全。

镁条的性质实验重点在探究。

[典型例题

1.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一般都是易燃的、易爆的、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因此,不能用手 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不得品尝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能更不能                       要。

3..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取用。

液体一般取,固体。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药品(如大理石)用取。

用过的和要立即用干净的纸,以备下次使用。

5..液体药品通常放在       里。

取用液体药品时,先  ,放在实验桌上,然后拿起试剂瓶,瓶口要试管口,使液体地倒入试管中。

手拿细口瓶时要注意标签       ,以防止流下

来      。

倒完药液要立即       把瓶子。

托盘天平的使用(其精确度为  克)

6、称量前,应先      ,再检查。

如果天平平衡,指针应       ,或

7、称量时,称量物放,砝码放。

砝码要用取,加砝码时

先后  ,最后移动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如果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的质量为。

称量药品时,如果天平不平衡,应增加或减少

8、称量结束后,应把砝码,把游码。

9、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在    里称量,以防止天平的   受到污染和损坏。

称量干燥的不易潮解的固体药品时,必须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然后把药品放在   上称量。

连接仪器装置

10、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右手拿,插入前必须先把插入的一端玻璃管口用,然后稍稍用力。

1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左手拿,右手拿,先把连接的用再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         ,再用两手         ,若观察到有        表明装置不漏气。

这是利用的原理。

物质的加热

13、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温度最高,

温度较低,温度最低。

因此,加热时应用加热。

14.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是、、、等。

能用来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分别是、。

3、酒精灯是一种常用工具,酒精灯由、、三部分构成。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低于容积的,不能超过容积的。

15、使用酒精灯时,先取下灯帽放在桌面上,熄灭酒精灯时,应先用盖灭,不能

16、给使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一般试管应固定在上,且试管口略,铁夹应夹在,药品应在试管部。

加热前还必须先对试管进行,后再对准加热。

1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一般用夹持,应夹在,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液体时,仍然也需进行,加热时必须与桌面倾斜一定的角度(约角)。

加热时试管口不能

 

初中化学教学分析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本章地位

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

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

二、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水的组成、净化

难点

(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2-3“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

(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

(3)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

(4)知道有些天然水是硬水,和肥皂作用有白色垢状物生成,了解硬水对生产、生活有影响。

(5)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6)学习物质有关知识的基本思路(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和方法。

三、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2课时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1课时

整理与归纳、全章复习1课时

四、单元教学建议

1.“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建议:

(1)第一课时:

探究空气的成分,重点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2-3“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

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2)第二课时:

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通过空气成分的发现,加强化学史的教学,认识化学发展历程,科学创造发明的艰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了解空气严重污染现状,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生存空间存在的危机,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探寻防治措施,改善环境,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培养“实践-认识-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如: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3)典型例题:

例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

【解析】通过“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观察和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按体积分数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

①洁净的空气②氮气③矿泉水④二氧化碳⑤白酒⑥碳酸氢铵

【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掌握物质的分类依据,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

“洁净的空气”指未受污染的空气,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物质组成的,所以它是混合物。

“矿泉水”中除水外还有许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它们都是混合物。

氮气、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是纯净物。

例题3.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解析】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

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是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

对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②③④。

 

2.“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建议

(1)第一课时: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氧气与木炭、铁丝、石蜡等物质反应的实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氧气的用途。

(2)第二课时: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原料、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检验和验满方法等。

(3)典型例题:

例1.有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氮气和氧气。

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分析此题为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原则是:

步骤要简单,操作要方便,现象要明显。

此题可根据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而氮气却不能支持燃烧加以鉴别。

回答时注意结论用“原来的气体是……”

答: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集气瓶中原来装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则原来装的是氧气,而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集气瓶中原来装的是氮气。

注意不要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氮气中均会熄灭,就难以鉴别空气和氮气。

例题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六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熄灭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A、

B、

C、

D、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开始时一定要先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答案为C。

3“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建议

(1)第一课时重点:

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有三种状态,固态称为“干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

(2)第二课时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

学会选择气体制取装置,学会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

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

例1、

从上述实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原因:

1、熄灭: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2、自下而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不但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还与其物理性质有关。

答案: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例2、如下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__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

(3)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HCl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

________。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成功与否,除了能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装置外,还要掌握正确的规范操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导管的取出与熄灭酒精灯的顺序非常重要。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降低,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水槽中水可能会倒流至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当用浓盐酸时,产生的CO2气体中一定含有HCl气体,当将它们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而HCl溶于H2O生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猜测C装置产生的气体时不要离开题意,并联系O2和CO2的制法和性质。

考虑氧气的阻燃性以及CO2+Ca(OH)2=CaCO3+H2O

答案:

(1)①烧杯②锥形瓶

(2)A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3)B、C

(4)CO2或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4“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建议:

(1)课时重点: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正极上得到的是氧气,负极上得到的是氢气。

纯净的空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

软水和硬水的区分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天然水中含有某些杂质,可使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使水净化。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水污染和水紧缺是当代的重要问题,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是十分重要的。

(2)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在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水

B、地球上总水量很大,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水的密度位1g/cm3

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分析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能说无色透明的水就是纯净的水,因为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有不少物质溶于水后并不改变水的颜色与透明度,例如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等等,而且有些有毒物质溶于水后也仍是无色透明的,所以不能说无色透明的水就是纯净的水。

A选项错误。

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富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100,我们应该节约用水,B选项错。

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只有4℃时,水的密度才为1g/cm3,所以选项C也是不正确的。

冰为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存在一种物质——由水分子构成的水,D选项正确。

答案D

例题2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

~

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不任意排放工业“三废”

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A、

B、

C、

D、

分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和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是防止水污染的正确措施;化肥和农药必须合理使用,而并非禁止使用;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还会造成土壤污染等;至于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无意义且不现实。

答案:

B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分析

          

一、本章的地位

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随着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不同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走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用微观粒子的观念去解释宏观现象,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前两章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灵活、方便使用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好准备,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根据单质、化合物、纯净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了解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能正确书写化学式,知道化学式的含义,并能进行命名。

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

三、阶段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