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093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docx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稿

 

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2010—2012)

 

扶绥县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八月

 

第一章教育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分析………………3

第二章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实施方案……………5

第三章教育项目投资计划…………………………16

第四章教育布局调整的效益………………………26

第五章保障措施……………………………………26

 

 

为了能更深入地实施优化扶绥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工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扶绥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教育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1.扶绥县教育资源分布现状

1.1.扶绥县经济发展与教育资源分布概述

1.1.1县情简介

扶绥县地处广西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乡,共132个村(居)委会823个自然屯。

全县人口44万人,壮、瑶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3.1%,素有“上龙之乡”、“甘蔗之乡”、“瓜菜之乡”、“剑麻之乡”、“白头叶猴之乡”的美称。

先后荣获:

“2003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2006年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2007年第七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8、2009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年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和“2009年浙商投资最佳城市”。

扶绥交通区位独具优势。

距南宁市和崇左市分别为52公里和67公里,位于两座中心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距南宁国际机场28公里,距中越边境凭祥市152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00公里。

南友高速公路、322国道、湘桂铁路、左江穿过扶绥县境内,建设中的扶绥到南宁二级路和崇左至钦州、北海高速公路经过扶绥县境内,造就了扶绥“毗邻南宁、面向东盟、通边达海”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

1.1.2教育资源分布

扶绥县现有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15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中心小学11所,村小学96所(村完全小学13所,屯教学点8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民办中小学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8%,现有中小学在校生44658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72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3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57人,初中在校生11158人,小学在校生26940人。

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15125人。

全县中小学在职教职工3976人(公办教师2749人,以工代教1020人,工勤人员26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职教职工451人,初级中学在职教职工1363人,小学在职教职工195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38人,公办幼儿园在职教职工8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职教职工88人。

1.2扶绥县现阶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办学体制问题,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新的变化,全县教育布局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教育成本高。

初中师生比为1:

8.2(国标1:

18),小学师生比为1:

13.6(国标1:

23)。

目前,按县编制办审核的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超编575人。

农村村完小和村教学点老师包班上课,一个教师要上多门功课,教学任务重,业务多而不专,一般只上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英语信息技术、图音体等科目无法开设;因教师少,教师教学工作一般是独打独斗,不要说集体备课,就连个人备课也是顾此失彼,常常是一面备课一面上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

扶绥县1998年通过自治区“两基”省级评估验收,但由于当时起点低,且为了追求普及程度,学校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全面开花,村村屯屯办有学校,这在一定程度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但也为未来教育发展留下隐患,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且学校分散,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两基”达标后,中央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项目、边境大会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没有列入其中,使扶绥县中小学校舍没有得到及时改造,教学设施没有得到添置、更新,农村学校多数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支教鞭、一本书”的教学境况,与国家最新办学标准相距甚远。

(三)县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匮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县城区转移,县城区学生逐年增长,县城区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城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校园占地面积小、生均校舍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大班额现象严重、学校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择校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

(四)县实验学校、城西学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小学和初中混在一起办学,不利于学校管理。

(五)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办园水平亟待提高。

全县仅有4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县城区2所,东罗镇2所,但办学规模不大,县城区公办幼儿园暴满,安全隐患大;乡镇幼儿园几乎是民办幼儿园,布点不合理,办园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不规范,办园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学前教育的发展。

表1:

学前、幼儿教育现状

项目

总人数

公办

民办

幼儿园数

在园人数

幼儿园数

在园人数

合计

16294

4

2154

105

14140

县城区

4820

2

1720

10

3100

乡镇

11474

2

434

95

11040

第二章扶绥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实施方案

2.1扶绥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2.1.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学校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建设为抓手,按照“因地制宜、先建后撤、先立后破”的思路,走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村教学点向乡镇中心小学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建、扩”等措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全县城乡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2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

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县人民政府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县人民政府和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统筹权和主导作用,优化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

要始终把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与受教育权利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谨慎推广的做法,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三)坚持学校建设标准化原则。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的扩建、新建和改建时,要按照国家新颁布的校舍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建好食堂、供水、厕所等师生必需的生活设施,切实解决好学生的食宿、学习及安全、卫生、医疗等实际问题。

努力创办一批教育质量上水平、办学有特色的学校,以此推动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县财政有计划投入与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相结合。

积极调整县级财政投入,每年安排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在县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五)坚持尽可能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先建后撤原则。

尽可能在现有学校特别是条件较好学校的基础上扩建,不搞大拆大建,凡撤并的学校先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场所、住宿是否已具备条件。

(六)坚持全县一盘棋原则。

中小学布局向人口集中的区域发展,会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入学,初中、小学可打破村域乡镇区域界限。

(七)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允许极少数行程远、交通不方便的校点在一定时间内存在。

2.1.3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到相对集中办学的政策依据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已经解决,如何解决“上好学”成为突出问题。

扶绥县“两基”于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家长们期盼孩子能“有学上”已经解决。

而如今,他们的梦想变成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

但是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办学条件差,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择校现象比较严重。

(二)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对集中办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模式。

划片就近入学,本意是想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却使一些想借考试“跳龙门”的学生失去了选择心目中理想学校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无钱可出,无门可靠的普通家长,有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扶绥县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尤其是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严格执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政策。

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内部设施条件为重点,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水平均衡、升学机会均衡,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要。

现行《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规定: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第二十二条),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1.4扶绥县教育布局调整的可行性。

(一)教育布局调整是加快扶绥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扶绥县对县域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序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跨越发展”的教育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办学来实现,主要措施为:

走初中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村教学点向乡镇中心小学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

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为家庭经济困难内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也为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快捷的交通使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便利。

随着村村通交通惠民工程的实施,使各村屯有了快捷的交通,一出家门便有交通工具直达学校。

(二)教育集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教育相对集中,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十分强烈,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为孩子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教育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各学校将共享田径场、运动场、图书馆、学生食堂、多媒体教室等资源,有利于提高扶绥县教育资源整体利用率,便于对区域内各学校的管理,从而带动区域内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育集中可以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可能,随着城镇化建设布局的加快,富裕后农民纷纷的城镇买房置业,进入城镇学校就读的学生也逐年增加。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实施教育集中可以带动周边城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对县城结构、功能布局、交通、县城形象等产生较大影响。

教育集中区域附近,由于人流大量集中,将会由于如商业发展、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圈,以进一步带动城镇经济发展。

2.1.5教育布局调整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扶绥县人口发展趋势,到2012年,全县中小学在校生为52400人,其中普通高中生780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000人,小学生28700人,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