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508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

一、选择题

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

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D.天人感应

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4.在中国古代语辞中非常重视颜色的恰当使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诗句,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等等……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色彩审美B.贵贱等级C.社会分工D.君主专制

5.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在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6.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7.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与此有关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禅让制D.丞相

8.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

“历史”能供给动画片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动画片“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

①胡惟庸案②宋太祖赵匡胤③三省六部制④七国之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9.这一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2年清宣统皇帝退位才被彻底废除,前后历时两千多年。

该制度是指

A.宰相制度B.三公制度C.世袭制D.皇帝制度

10.“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1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不能说明

A.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B.军机大臣的一切职务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

C.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D.军机处的设立虽强化了皇权但行政效率低下

12.下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

13.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

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

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

回答各题。

14.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

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B.推恩削藩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

16.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平定三藩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多伦会盟

二、非选择题

17.(25分)材料一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

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

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

”“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

至于甚弊。

则其所谓空言者。

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

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学者,学此而已”。

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

他说:

“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

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13分)

 

18.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

青少看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回答:

展览一:

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8分)

人名项目

中国孔子

古希腊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思想观点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评价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的精神的文化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

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12分)

(3)如果你是中国文化年一名讲解员,请你针对下图写一段解说词。

(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皇帝的御座高高在上,表明皇权的独尊与威严。

所以答案选择C项。

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合,B项也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实际,在封建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皇权专制,实质上仍然是人治,并不是法制,D项是无关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历史线索、规律的总结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材料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考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题干及已学史实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帅六部。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材料描述是正是这种情况,D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废除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朱即红色,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所以古代用朱门借指豪富人家。

“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

“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朝。

黄色服饰在我国古代一直比较流行,所以无论是“朱门”还是“黄袍”社会等级高低的反映。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事等级观念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A符合史实;唐太宗发展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以

强化皇权,B符合史实;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C不符合史实。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的设立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西周宗法制影响至今,材料中“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等关键字样凸显了我国崇拜祖先,重视家族历史研究等,与此相关的制度就是西周的宗法制,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都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中国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的要求是为“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提供素材。

根据所学可知借胡惟庸案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解决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同样解决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因此①③不符合题意。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派文臣做知州、设置通判、转运使等举措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造成七国之乱威胁了中央集权。

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举措

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2年清宣统皇帝退位才被彻底废除,前后历时两千多年。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创的

制度,故①排除;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的意思是:

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

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

军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