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128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docx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1

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废水处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环境治理技术专门化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废水处理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应达到废水处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四级)相关技术考核的基本要求。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废水处理工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废水处理技术为主线,按照废水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正确记录各种工艺的运行参数,并能准确判断废水处理的结果,并使学生在掌握废水处理技能的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为144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掌握废水处理技能和相关知识。

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看懂工艺流程图

●会画典型废水处理工艺方框图

●能正确记录各设备的运行状况

●能正确记录各工艺运行参数

●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参数

●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

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废水水质和废水出路

课程内容:

废水的水质指标;废水的出路

教学要求:

1.掌握废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及指标、生物性质及指标

2.判断水质

2.知道废水的出路

3.了解废水再利用的方法

活动一:

分析几种工业废水(造纸、化工、食品、制革、印染)的水质报告,熟悉废水的水质指标,判断水质质量。

4

2

废水的物理处理

课程内容:

格栅和筛网的种类和作用;沉淀的类型和应用;沉淀池的类型和应用;浮上法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格栅和筛网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沉淀的类型和沉淀法处理废水的工作原理

3.熟悉各种常见的沉淀池

4.了解浮上法的类型和应用

5.能正确操作沉淀处理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6.能正确操作加压溶气浮选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7.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活动一:

颗粒自由沉淀操作,向沉淀柱中加入废水,隔一定时间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测定水样中悬浮物含量,绘图,得出自由沉淀的规律。

活动二:

冲洗滤料,除去滤层气泡。

废水进行过滤处理,测定沉淀处理后出水浓度,计算处理效率。

活动三:

运行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开气泵、水泵,进废水,测定废水处理前后的SS、COD,计算处理效率。

20

3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一)——生物膜法

课程内容:

生物膜法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基本流程;生物滤池的构造和流程;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教学要求:

1.理解生物膜法的概念、特点

2.知道生物膜法的类型

3.会画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

4.熟悉生物滤池的构造和流程

5.知道生物转盘的构造

6.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7.能正确操作生物转盘处理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8.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活动一:

生物转盘法处理废水。

运行生物转盘装置,待系统稳定后,测定各级的水温、pH值和进出水的COD,计算处理效率。

16

4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二)-活性废泥法

课程内容:

活性污泥的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曝气的作用与设备;曝气池的类型;活性污泥法的各种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操作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教学要求:

1.理解活性污泥的概念

2.会画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3.知道曝气的作用

4.了解曝气设备和曝气池的类型

5.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各种运行方式

6.知道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7.了解SBR法的优点

8.会画SBR工艺流程

9.能正确操作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10.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活动一:

运行曝气池,加入活性废泥,进废水,测定处理前后COD。

活动二: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处理废水,用计算机设定操作条件,运行处理设备,计算处理前后废水的COD。

24

5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课程内容: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上流式厌氧废泥床反应器;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熟悉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3.了解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

活动一:

看录像,UASB法处理废水。

12

6

废水的化学

处理

课程内容:

废水化学处理的对象;化学混凝法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中和法的概念和应用;常见的中和剂;化学沉淀法的概念、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混凝法处理废水的工作原理

2.认识并会配制常用的几种混凝剂

3.知道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4.了解影响混凝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5.了解中和法的概念和应用

6.了解化学沉淀法的概念、应用

7.能正确操作混凝和化学沉淀处理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8.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活动一:

配制几种混凝剂。

选用一种混凝剂,进行混凝处理,计算处理效率,确定给定废水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

活动二:

用化学沉淀池处理废水,改变进水流量,测定不同负荷下,进出水的浓度,计算去除率。

16

7

废水的物理化学法处理

课程内容:

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的对象;吸附的原理、分类和应用;离子交换法的应用;萃取法的概念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析法的概念、类型和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废水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的对象

2.熟悉影响吸附的因素

3.知道常用的吸附剂

4.了解吸附工艺、设备和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5.熟悉离子交换剂和离子交换的操作步骤

6.了解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了解萃取原理、设备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知道膜析法的分类及应用。

9.能正确操作吸附、离子交换和超滤处理设备并记录运行参数和结果

10.能根据国家排放标准判断废水处理结果

活动一:

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测定不同时间出水的色度,计算废水处理效果。

活动二:

用离子交换法除盐,用电导仪测定进出水的浓度,计算废水处理效果。

离子交换柱的反洗、再生和清洗。

活动三:

运行超滤设备,测定废水前后的浓度,计算处理效率。

处理后,清洗设备,保护超滤膜

20

8

工业废水的处理

课程内容:

常见工业废水(造纸、化工、食品、制革、印染)的典型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几种常见工业废水的典型处理工艺

2.会画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

3.熟悉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各种处理技术

4.了解不同水工业废水处理的运行情况

5.了解不同水工业废水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活动一:

参观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

8

9

城市废水处理

课程内容:

城市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现状

教学要求:

1.了解城市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现状

1.掌握城市废水处理技术的要点

2.了解处理水回用技术

3.了解城市废水的三级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4.了解城市废水除磷脱氮的工艺方法

活动一:

参观城市水质净化厂

8

10

环境工程仿真系统使用

课程内容:

环境工程仿真系统软件

教学要求:

1.学会使用环境工程仿真系统软件

2.熟悉不同水处理单元及流程

3.了解不同水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

活动一:

环境工程仿真系统操作

8

其他

机动

4

考核评价

4

总课时

144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各种废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训练,体现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废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要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专业的特点,使之能熟练用各种水处理设备处理废水。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加强考证中操作项目的训练。

在操作训练中,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流程。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7)本标准中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选做。

4.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项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5其它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