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108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docx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

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段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的2分,错选0分)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

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

 

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4.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率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5.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6.如图所示的是A、B两个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

B.在时间0﹣t1内,两质点发生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7.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

 

8.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1:

3:

5:

B.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是1:

3:

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

3:

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9.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t,如图,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和加速度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C.a恒定D.a随时间逐渐减小

 

10.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D.若a1>a2,则两物体也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

11.一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是      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12.(15分)(2013秋•景洪市校级期中)汽车以10m/s的速度前进,从开始制动到停下来共用了5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则:

(1)汽车运动的初速度为      m/s,末速度为      m/s;

(2)汽车前1s、前3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m/s,      m/s和      m/s.

 

13.一子弹用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为800m/s,穿出时速度为300m/s,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为      m/s2.

 

14.子弹恰能穿过3块叠放在一起的同样厚的木板(即穿过第3块木板后子弹速度减小为零).设子弹在木板里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则子弹依次穿过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三、计算题(共30分)

15.一物体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m/s2.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可能是多少?

 

16.(12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

此时速度又是多少?

 

17.(12分)(2010秋•天山区校级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m/s的速度,a2=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1-2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的2分,错选0分)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

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

【考点】质点的认识.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

A、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各点到转轴距离不同,运动情况不同,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了,故B错误;

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时,钢球的大小可以忽略,故可看做质点,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本题在实际运动中考察了能否看作质点,关键的分析物体尺寸能否忽略.

 

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

【解答】解:

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所以B正确.

故选:

B.

【点评】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考点】位移与路程.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解答】解:

A、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比如:

从某位置出发又回到出发点.故A错误.

B、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未动,所以位移一定为零.故B错误.

C、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C正确.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别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以及知道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关系:

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率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深刻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基本概念,瞬时速度是与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相对应的速度,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所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解答】解:

A、瞬时速度是与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相对应的速度,故A正确;

B、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

C、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指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并非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

D、平均速度为质点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注意从它们的定义入手进行概念的区分,同时注意物理概念和生活中一些概念的不同.

 

5.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加速度大小和△v无关,它反映了速度的变化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的大小.

【解答】解:

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就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并非加出来的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要看速度的变化量大小应该知道作用时间,故AB错误,C正确;

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为正,若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并非一直增大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加速度是初学者感到很抽象的概念,容易出错,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定义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可以通过不断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强理解.

 

6.如图所示的是A、B两个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快

B.在时间0﹣t1内,两质点发生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斜率表示速度.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到达同一位置相遇.加速度都等于零.

【解答】解:

A、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则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故A正确.

B、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在时间0﹣t1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B错误.

C、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到达同一位置相遇.A的速度仍大于B的速度.故C错误.

D、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图象是高考的热点,每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图象问题,常有三类问题:

读图、绘图、用图.

 

7.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速度图象分析小孩的运动情况,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过程,小孩的加速度是变化,根据加速度是否变化,判断什么时间小孩与蹦床相接触.

【解答】解:

小孩从高处下落,在接触蹦床前,他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为直线,即oa段;小孩接触蹦床后,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1~t2),t2时刻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小孩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t2~t3),到t3时刻小孩速度减小到零;接着小孩又向上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3~t4),到t4时刻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增大到最大;然后小孩又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t4~t5),到t5时刻,小孩离开蹦床;之后小孩向上做匀减速运动(t5~t6).所以,在t1~t5这段时间内,小孩与蹦床接触.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分析小孩的运动情况,确定小孩的加速度如何变化,抓住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进行分析.

 

8.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1:

3:

5:

B.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之比是1:

3:

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

3:

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解:

A.根据h=

可知,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1:

4:

9:

…,故A错误;

B、根据自由落体速度公式v=gt可知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比是1:

2:

3,故B错误;

C.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

及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

3:

5,可知:

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

3:

5,故C正确;

D.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为△x=gT2=9.8m,故D正确.

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9.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t,如图,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和加速度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C.a恒定D.a随时间逐渐减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

AB、连接起始点和终点,连线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围成的面积小于变速直线运动图线围成的面积,而时间相等,知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A、B错误.

CD、图线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斜率表示加速度.

 

10.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面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C.若a1<a2,则两物体可能相遇二次

D.若a1>a2,则两物体也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分析两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关系,即可判断两物体能否相遇及相遇几次.

【解答】解:

A、因加速度相同,而乙有初速度,则乙一定可以追上甲,且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故A正确;

B、D、若a1>a2,虽然甲的加速度大,但是由于乙有初速度,所以在速度相等前可能追上,也可能追不上;

若速度相等时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

如果追上时依然是乙车快,因为甲的加速度大,甲的速度最终还是反超乙车,即相遇两次;

故BD正确;

C、如果a1<a2,因为乙有初速度,所以最后乙的速度会比甲的大,一定可以追上,追上后乙的速度大,那么甲不可能再追上;所以相遇一次,故C错误;

故选:

ABD

【点评】本题为追及相遇问题,在解决中要注意相遇的条件是同一时刻出现在同一位置;解题时可以借助图象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

11.一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是 6 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5 m.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解:

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s=5+1m=6m,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5m,方向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

6,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12.(15分)(2013秋•景洪市校级期中)汽车以10m/s的速度前进,从开始制动到停下来共用了5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则:

(1)汽车运动的初速度为 10 m/s,末速度为 0 m/s;

(2)汽车前1s、前3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9 m/s, 7 m/s和 5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题目给定的数据可以知道初速度,另汽车最终停止可知末速度为零,将汽车的运动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末速度,则利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可得全程平均速度,根据

可以求出汽车前1s、前3s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题目给出初速度为10m/s,汽车最终停止,故末速度为0,

(2)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可得全程平均速度为:

汽车前1s的平均速度为:

汽车前3s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1)10,0;

(2)9;7;5.

【点评】本题重点是利用逆向思维,这是我们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掌握熟练.

 

13.一子弹用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为800m/s,穿出时速度为300m/s,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为 ﹣25000 m/s2.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已知始末状态的速度和时间,求加速度,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解答】解:

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方向,

由题意得v0=800m/s,末速度v=300m/s,时间t=0.02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

a=

=

=﹣2500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答案是:

﹣25000.

【点评】本题应熟悉加速度的定义,注意加速度的矢量性.

 

14.子弹恰能穿过3块叠放在一起的同样厚的木板(即穿过第3块木板后子弹速度减小为零).设子弹在木板里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则子弹依次穿过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

):

1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1):

):

…:

);本题采用逆向思维,假设时间倒流,可将子弹的运动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考虑.

【解答】解:

采用逆向思维,将子弹的运动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考虑,则子弹通过第三、第二、第一木块的时间之比为1:

﹣1):

),故子弹依次穿过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

1;

故答案为(

):

):

1.

【点评】本题关键采用逆向思维,将子弹的运动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考虑,然后运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进行分析.

 

三、计算题(共30分)

15.一物体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m/s2.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可能是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直接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通过的路程.

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分别求出向上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和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从而得出路程.

【解答】解:

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物体通过的路程s=

若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则路程s=x1+x2=40+10m=50m.

答:

物体通过路程可能为30m,可能为50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注意末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6.(12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

此时速度又是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追及、相遇问题.

【分析】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相距最远的时间.

根据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

【解答】解: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此时汽车的速度v=6m/s,

经历的时间t=

设经过t′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根据位移关系有:

解得

此时汽车的速度v′=at′=3×4m/s=12m/s.

答:

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前经过2s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汽车的速度是6m/s,经过4s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的速度为12m/s.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17.(12分)(2010秋•天山区校级期末)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m/s的速度,a2=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两车相距最大距离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大距离.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

【解答】解: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两车速度为v

对甲车:

v=v1+a1t1

对乙车:

v=v2+a2t1

两式联立得t1=

此时两车相距△x=x1﹣x2=(v1t1+

a1t12)﹣(v2t1+

a2t12)=

=24m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均为x,运动时间为t.则:

v1t+

a1t2=v2t2+

a2t2

得t=8s或t=0(舍去)

甲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即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速度恰好减为零.

可知再次相遇的时间为8s.

答:

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为24m,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为8s.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知道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结合位移关系求解追及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